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对兔粥样斑块期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对兔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及颈椎旋转手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测3组兔在不同干预后颈动脉各项拉伸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最大应变、最大载荷和生理性弹性模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最大应变比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小24.87%、52.09%;实验组最大载荷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2.21、3.47倍;实验组生理性弹性模量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1.60、1.89倍。结论相对正常颈动脉而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会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而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兔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会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最好避免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右各旋转1次,共4周;对照组不作手法处理。手法结束后处死兔,取双侧颈动脉,利用生物组织材料力学试验机测定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形变、平均载荷、弹性模量和断裂延伸率等指标以及输出应力—应变曲线。结果 实验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1.36±0.35) N,最大形变(6.84±2.08) mm,平均载荷(0.44±0.30) N,弹性模量(4.30±2.66) MPa,断裂延伸率(83.08±51.32)%;对照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2.92±0.65) N,最大形变(9.23±2.62) mm,平均载荷(1.17±0.63) N,弹性模量(3.71±0.60) MPa,断裂延伸率(154.19±34.32)%。其中,实验组颈动脉拉伸的最大载荷、平均载荷和断裂延伸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形变以及弹性模量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颈椎旋转手法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拉伸力学特性下降,应注意颈椎旋转手法操作的力度和幅度,以免伤及颈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方法 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模型。采用FSI模型模拟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的拉伸形变。记录斑块和管腔的血流最大剪切力(flow shear stress, FSS)、最大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最大斑块壁应力(plaque wall stress, PWS)、壁面拉应力(wall tensile stress, WTS)和壁面压强(wall pressure, WP)等力学参数。结果 在颈动脉16%拉伸形变下,斑块最大WSS为40.54 Pa,此处斑块可能表皮损伤;最大PWS为66.16 kPa,远小于斑块破裂阈值;内部纤维帽最大WTS和最大应变分别为156.75 kPa和0.56,大于破裂应变范围,能达到断裂临界值;管腔最大WTS为1 040.30 kPa,已接近中膜破裂阈值,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结论 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位后,颈动脉拉伸可能造成斑块表皮组织破坏导致脱落,斑块内部会形成损伤、溃疡和出血以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部推拿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重度狭窄的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椎旋转组(n=12)、推桥弓组(n=12)、模型对照组(n=12)和空白对照组(n=9),在颈椎旋转组、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建立左侧CAS模型,并分别接受颈椎旋转手法、推桥弓手法干预3周,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作手法干预。取左侧颈动脉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和病理观察,比较四组兔颈动脉的拉伸力学特性。 结果 (1)26只兔造模成功,其中颈椎旋转组、推桥弓组、模型对照组兔颈动脉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同时最大应变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颈椎旋转组兔颈动脉的弹性模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推桥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推桥弓组兔颈动脉的弹性模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兔颈动脉血管拉伸力学特性下降,而颈部旋转推拿治疗可导致严重粥样硬化病变并重度狭窄的兔颈动脉弹性下降,为临床安全应用颈部推拿手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被广泛应用于颈部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明确,但临床发现其存在一定风险。作者前期研究发现颈椎旋转手法会降低粥样硬化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但尚不明确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定位/非定位)及不同程度(轻/中/重度)粥样硬化对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目的:探索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及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新西兰兔根据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及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干预随机分为重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中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轻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正常兔+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共8个实验组,以及轻/中/重度粥样硬化+无手法干预共3个模型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及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同一程度粥样硬化情况下,不同手法干预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不同颈椎旋转手法”与“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均是影响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主效应因素;(2)对于轻度及重度粥样硬化,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均会降低颈...  相似文献   

6.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文献研究表明,血管分叉部位低剪切力的产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位,降低的剪切力使内皮细胞损害,脂质沉积,从而脂纹形成,形成的脂纹进一步改变局部的血流状态,因而斑块进一步增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最终诱发脑梗死的机制不仅与血管管腔狭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动脉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数量与分布,为临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斑块,采用Movat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斑块中VSMCs,镜下分别统计VSMCs平均积分吸光度值(MA)、单位面积的MA和纤维帽厚度。结果无症状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为87.5%和12.5%(P0.001);症状组为25.0%和75.0%(P0.001)。VSMCs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的MA值分别为1 650±58和1 343±54(P0.001);在稳定和不稳定性斑块中分别为1 506±59和1 312±58(P0.05)。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VSMCs分布单位面积的MA分别为:基底部1 664±73(MA/mm~2)、1 112±69(MA/mm~2)(P0.001);肩部1 697±76(MA/mm~2)、1 412±81(MA/mm~2)(P0.05);纤维帽1 620±65(MA/mm~2)、1 321±66(MA/mm~2)(P0.01)。随着纤维帽的增厚,VSMCs的单位面积的MA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症状组和不稳定性斑块中VSMCs的数量、密度均少于无症状组和稳定斑块。纤维帽的厚度与VSMCs的密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薛冰  顾平生  华尔铨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15(3):192-192,F003
血液凝血系统活性增强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 ] 。数项前瞻性研究发现 ,纤溶系统的异常与心血管事件、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大有关 ,也是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随着高频探头B超技术的开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已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靠指标[2~ 3] 。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B超检查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 (D -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 1 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意义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重点综述 1995年以来发表的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论文情况。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研究意义重大 ,前景广阔。中医药防治本病是我国的特色与优势 ,已显示良好的苗头 ,值得重视。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开展中、西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推拿手法对食蟹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食蟹猴建立轻度CAS模型,并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用彩超证实其造模成功。再将18只食蟹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是:颈椎旋转组、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对颈椎旋转组和推桥弓组的食蟹猴进行相应的手法干预,共干预30 d,模型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最后将动物麻醉后处死,取颈总动脉分别进行HE染色、拉曼实验和压力实验。 结果 HE染色可见颈总动脉血管内壁损伤严重,有斑块形成。拉曼试验中,3组均有明显的1450 及1660 脂质特征峰,但三组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压力实验中,三组中食蟹猴颈动脉斑块破裂压力检测结果显示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 在食蟹猴轻度CAS病变中,短期内施用颈椎旋转手法和推桥弓手法并不会改变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术建立一种稳定、重复性好、有较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对照组(n=8)。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空气干燥术,术中结扎左侧颈动脉分支血管,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处死动物。取颈动脉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75%兔颈总动脉存在细小血管分支,暂时结扎侧支血管后干燥效果更好。(2)对双侧颈动脉实施手术,结扎左侧分支,成模率更高。部分斑块显示出不稳定性。结论:采用改进后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术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病理特点适合于目前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示有无斑块形成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2例)和无斑块组(66例).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一般资料.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吸烟史,饮酒史,IMT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单因素(P<0.05).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糖病史、吸烟史以及IMT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评估颈动脉部超声相关参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68例住院病人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54.75%、33.21%和12.04%;三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48.65%、40.54%和10.81%;三组颈动脉闭塞率分别为70.59%、29.41%和0%,MS组和高危MS组较非M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增高(P<0.05)。MS的患病分布即具备诊断条件的个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医学信息》2007,20(7):1284-128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62例(72.9%)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栓子来源,斑块不稳定性,即斑块脆性是导致脑梗死的根本原因。颈动脉彩超检查及早发现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指导治疗、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及二级预防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欧德福 《医学信息》2018,(23):158-160
探讨超声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76例老年人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斑块积分以及IMT值,VA、CCA以及ICA部位、血流量及脑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积分以及IM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VA、CCA以及ICA部位的狭窄程度均较对照组严重(P<0.05);VA、CCA以及ICA部位的血流量与脑血流量均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 超声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无创性、高效性以及操作简易等优点,可以掌握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不同状态,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发展与预后情况的判断,对临床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CP)脱落可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近年来,对于C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数量。因此,有效评价斑块结构及稳定性,对于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从超声、超声造影成像、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方面对斑块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对颈动脉斑块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倪菁  白丹  雷飞  严喜章  兰凯  黄伟 《医学信息》2018,(14):49-5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86例患者,根据甲状腺紊乱诊断标准随机选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血糖、血中同型半胱氨酸,两组心功能检测指标(LVEF、E/E'、NT-proBNP)、斑块积分、脉搏波速度。将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检测指标、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脉搏速度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各项检测指标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研究组E/E'值、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85±1.56)vs(11.42±2.34)],[(90.46±10.36)pg/mlvs(145.32±16.61)pg/m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血浆TSH水平与E/E'值、血浆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组斑块平均积分、PWV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血浆TSH水平与斑块积分、PWV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心功能受损明显相关,可能通过引起血脂、血压异常,进一步加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超声技术评价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血脂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随机将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脂血症患者 30例分为血脂康组与洛伐他汀对照组 ,各 15例 ,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 ,记录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IMT) ,治疗 6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后IMT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表明血脂康与洛伐他汀均有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及随访的16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抗癫痫治疗过程中曾服用或正在服用德巴金,按照患者服用德巴金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服用德巴金在1-3年;观察组患者80例,服用德巴金在8年以上。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A-IMT)以及粥样斑块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右侧以及平均CA-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为56.2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25%;观察组患者CA-IMT以及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与德巴金的用药时间呈正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德巴金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甚至增加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且与用药时间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