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长骨密质骨的年龄变化规律 ,对利用密质骨判定骨骼年龄的磨片法、脱钙骨切片法、显微放射摄影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并讨论了影响密质骨判定年龄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人胚胎骨发生及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第9-24周人胚胎股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布规律及胎龄性变化。结果:第9周胚胎股骨为软骨锥形,雏形的软骨膜,软骨基质及其两端的软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呈阳性反应,第10-24周胚胎股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骨细胞,骨膜内层细胞,新生骨细胞及骨基质中,破骨细胞及骨髓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也呈阳性反应,骺软骨为阴性,但其内的软骨管为阳性反应,图象分析测定表明:人胚胎股骨内成骨细胞及骨小梁的平均灰度值随胎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同一股骨内不同部位的骨小梁和成骨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有所不同,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胚胎骨的发生及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用Instron试验机对新鲜夫股骨密质骨试样进行一维拉伸实验研究,利用实验结果对由平行粘弹性杆系统建立的密质骨损伤本构模型待定参数进行拟合,获得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好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密质骨的滑动界面细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粘合线作为骨单元和间板之间的粘弹性界面,建立了密质骨的细观力学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在滑骨的轴线方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和某些密质骨的宏观等效模量。还发现骨单元和间板的泊松比之差对密质骨的等效模量和内部横向应力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虑粘弹性性能的密质骨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考虑密质骨的粘弹性性能,在连续损伤力学的框架范围内研究了密质骨的本构模型,分别就细观结构强度服从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实验研究表明,该损伤模型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长骨骨干的力学模型:I轴向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长骨骨干的生理学特性,建立了长骨骨干的力学模型,其中包括骨膜和骨髓对骨干承载的影响,得到了轴向外载荷作用下的本构形式。为进一步研究长骨的承载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密质骨的撞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分离式Hopkinson杆(SHBM)(应变率为7001/s)对人的密度骨进行撞击实验研究,得出了应力-时间、应变-时间、应变率-时间及应力-应变等曲线。用一维波传播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即使在高应变率下,人的密质骨也具有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特性,据此可得人密质骨的冲击特性可用三参数粘弹性力学模型描述,同时得出了高应变率下,人的密质骨也具有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特性。据此可得人密质骨的冲击特性可用三参数粘弹性力学模型描述,同时得出院高应变率下人密度骨的极限应力和残余应变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股骨密质骨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力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对牛股骨密质骨纵向和横向试样分别进行压缩实验;对破坏后的纵向和横向试样进行断裂路径、断裂表面微结构特征观察;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理论,分析密质骨中骨单元方向对骨纵向和横向弹性模量及断裂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纵向试样的压缩弹性模量和断裂极限强度均明显大于横向试样的压缩弹性模量和断裂极限强度;纵向试样的断裂路径与加载方向近似为0°,且比较平直,而横向试样的断裂路径与加载方向近似为45°,且比较曲折;纵向试样断面中存在许多与加载方向平行的条状结构,断面较为光滑,而横向试样断面存在许多圆弧形凹坑或凸起,断面较为粗糙。结论牛股骨密质骨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质,其各向异性力学性质与骨单元方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人、狗、鸭、鳖和鲅鱼骨密质组织形态学特征,寻找其形态学变化的进化规律。方法 :收集死亡10年以内的现代人股骨200例,以及狗、麻鸭、鳖各50只的股骨,以及50条鲅鱼肋骨,取其骨密质做成骨切片,用硫瑾-苦味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骨单位数量等12项指标,统计各指标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人、狗、鸭、鳖和鲅鱼的骨组织学形态差异明显,仅在哺乳动物骨组织中出现骨单位带和丛状骨,骨单位的变化也具有明显规律性,随着动物进化程度提高,骨单位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完善。结论 :骨骼的组织学结构具有明显进化特征,每个种属的动物骨组织学形态均具有特色鲜明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11.
胫骨密质骨相对钙含量沿径向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离子探针技术研究了成年牛和人胫骨骨干密质骨中相对钙含量沿径向的分布,发现径向内外侧的相对钙含量大于中间部位,得到相对钙含量的分布曲线,它的分布规律对于胫骨中不同的微观几何结构是相同的,并对这种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和对密质骨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密质骨动态力学性能及莫电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起用Hopkinson压杆技术,测量骨动态力学性能及骨应变源电动势的实验方法,对新鲜人股骨密质进行测试。①低应变率下(2x10-3/s)骨弹性模量值为13.6GPa,与高应变率(6x102/s)下骨弹性模量值18.3GPa之间差别显著,表明骨是一种粘弹性材料。②结合骨断面扫描电镜图象,讨论了静、动载荷下骨创伤发生的机制,证实骨单位粘合线处是密质骨力学性能薄弱点,骨单位断裂前发生骨板相对滑动。③湿骨试件应变源电动势(SGPs)峰值较干骨试件大,且时相滞后于骨应变时相约44μs,干骨试件SGPs无明显滞后。④提出压电效应和流动电动势分别是干、湿骨试件SGPs产生的机制。实验结果为新型骨生物材料研制,临床骨伤病电刺激疗法的应用,以及骨折愈合质量的评价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骨诱导特性,已被证实能够促进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骨愈合。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较少,并且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使得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相比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优势和不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发表的文献,筛选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相关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提供的Rev Man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各4篇,多为30-124例的小样本量研究,共计613例骨不连患者,观察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2)Meta分析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WMD=-1.24,95%CI(-1.70,-0.79),P <0.01];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自体骨移植(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费用高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为自体骨移植提供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同时也是自体骨移植物的安全佐剂,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潜在优势,但目前的证据暂不支持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4.
胫骨密质骨哈佛氏系统及孔隙度沿径向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的微观结构与骨的力学性能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本文对牛和人的胫骨骨干密质量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应用扫描电镜观测胫骨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得到哈佛氏系统沿径向分布的规律;应用图象处理系统测试与计算胫骨横断面上的孔隙度,得到孔隙度的数值及分布状况,并根据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骨的微观结构,运用复合材料力学中的方法,构造也骨板的本构关系。建立了骨单元的微观结构模型,并给出该模型轴对称应变问题的解析解。根据该模型可知,密质骨的?观弹性系数的不仅与骨的孔隙率有关,而且还与骨组织中胶原和矿物持的含量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高效方法,并证实骨密质来源MSCs具有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采取骨片法从C57BL/6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和纯化MSCs,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不同生长时期MSCs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取第5代MSCs进行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定向诱导并作组织化学染色鉴定,RT-PCR方法检测定向诱导后特异性基因表达:骨特异性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脂肪特异性的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和脂肪酶(Adipsin)基因,软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结果:接种骨密质碎片约24小时后即可见短梭状细胞从骨碎片向周围爬出,呈贴壁生长,经3次传代后即可获得细胞形态均一、贴壁能力强、易于消化的梭形MSCs.第5代C57BL/6小鼠MSCs阳性表达CD44 (99.81%)、CD29(99.77%)、Sca-1 (99.76%)和CD34(94.51%),阴性表达CD45(0.86%)和CD117(0.17%).第5代MSCs经诱导后可成功的分化为骨、脂肪和软骨细胞,相应茜素红、油红0和阿利辛蓝染色成阳性,并分别表达骨特异性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脂肪特异性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和脂肪酶(Adipsin)基因,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结论:经骨密质碎片法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出更高纯度的MSCs,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稳定性好,分离效率高,可重复性强.培养出的MSCs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塑料粘附、特定的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形成过程中、骨折愈合后以及骨质破坏后骨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调节可以作为未来骨修复领域的一个新的靶点。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1988年以来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在软骨内成骨、维持成人骨骼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骨的发育以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软骨内成骨、骨修复”,“bone  redu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作用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骨再生潜能在脊柱外科手术、骨折后愈合以及骨破坏后骨诱导等诸多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在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也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出生后,骨形态发生蛋白也参与骨骼动态平衡的维持。在骨的微环境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其他影响骨质动态平衡的信号通路共同为诱导骨形成的合成代谢疗法提供了一个新靶点,这为骨修复时骨形态发生蛋白控制新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谢雪峰 《解剖学研究》2001,23(3):221-222
各类人体解剖学著作和教材中 ,有关骨的形态分类都包含“长骨”这一类型 ,或长骨 ,或管状骨 ,或长管状骨[1~ 4 ] 。但是我们认为教科书上所谓“其长度较大”的说法并未揭示此类骨的实质。在人体解剖学、人类工程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中 ,都将骨视为人体运动的杠杆 ,因而本文从材料力学的视角 ,将教科书中所定义的长骨看成杆件来进行研究 ,力图以此阐明长骨的本质特征。当确定了这样的研究视角之后 ,很自然地将人体解剖学中的“长骨”与材料力学中的“细长杆件”联系并对应起来。在材料力学中 ,要确定某杆件是否“细长杆” ,需要确定其柔度 (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已有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应用于骨再生及修复的报道,但由于其在生物体内半衰期短而导致诱导骨形成的能力受到限制。 目的:制备具有较好缓释效果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肝素-人工骨复合材料,并检测其缓释性能及骨诱导活性。 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肝素复合物对于酶解的保护作用。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肝素溶液混匀后复合于人工骨材料表面,ELISA方法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其诱导成骨细胞的能力,应用小鼠体内实验评价其异位骨诱导能力。 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肝素-人工骨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骨钙蛋白及异位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所致下肢长骨骨缺损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32例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应用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并发症行相关性研究,踝关节功能受限与搬移方向、软组织条件以及治疗时间行相关性分析,对线不良与外固定类型、骨缺损部位以及骨缺损长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2例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踝受限18例,对线不良12例,其中同时并发踝关节受限及对线不良9例,2例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同时对踝受限行相关分析,发现踝受限与搬移方向、软组织条件以及治疗时间并无相关性;对线不良与外固定类型、骨缺损部位以及骨缺损长度无相关性。结论 应用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所致下肢长骨骨缺损效果良好,尽管有相关并发症,但是只要经过合理的处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