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及ER-β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c-erbB-2蛋白为低表达(6.67%),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表达率明显增高(75%,P<0.05),且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分化越差,表达率越高(P<0.05).而且c-erbB-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关,肿瘤浸润越深,c-erbB-2表达越强(P<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β表达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其阳性表达率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显著低于Ⅱ、Ⅲ-Ⅳ期(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 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β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进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用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寿命蛋白(Mortalin)在子宫内膜癌(EC)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Mortalin蛋白在88例EC组织和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过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UALCAN数据库分析Mortalin mRNA在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POLQ样蛋白解旋酶(HELQ)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EC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正常子宫内膜女性分别作为EC组(n=37)、增生组(n=43)及正常组(n=30),取3组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特征、HELQ蛋白表达,采用Envision法检测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抗原指数(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比较HELQ阳性表达和HELQ阴性表达的E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协会(FIGP)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差异;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EC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ELQ表达对EC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及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HELQ阳性和阴性的EC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EC组患者HELQ阳性率较正常组、增生组低(P<0.05);HELQ阴性组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脉管侵袭比率、Ki67阳性率较HELQ阳性组高(P<0.05),PR阳性率较HELQ阳性组低(P<0.05);校正协变量后,HELQ表达不是EC患者死亡预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ELQ、HELQ×Ki67、HELQ×PR及HELQ×Ki67×PR预测E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711、0.676及0.725,但P>0.05.结论 HELQ表达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简称DCC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为0.565,测定PR的符合率为85.7%,相关系数为0.563(P值均<0.05).高、中分化的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的内膜癌.以上提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SP法和DCC法测定ER、PR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军  李丽文  赵卫华 《河北医学》2010,16(9):1081-108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7例非典型增生内膜、6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结果:Akt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86,P〈0.05)。结论:Ak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腺癌中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关系密切,提示Akt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蛋白表达,并对AK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AKT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2)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AKT的表达与患者FIG0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而与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3)AKT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01)。结论 AK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ER、PR及P53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及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6.57%、63.64%、27.27%,ER、PR、P5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并,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P53的  相似文献   

8.
刘杰 《当代医学》2016,(27):24-2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B组)及80例子宫内膜癌(A组)的ER、P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ER、PR在C组、B组、A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学分级来看,低分化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癌组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ER、PR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法0.565,测定P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子宫内膜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PTEN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β-连环素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促进细胞增值、抑制凋亡导致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β-连环素与PTEN蛋白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快捷染色法检测ER、PR.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级升高,临床分期升高,组织类型升高.结论:ER、PR的缺失加速子宫内膜癌病情的恶化,对临床估计患者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P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基因蛋白在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72.0%、12.0%;ER、PR的表达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ER、PR、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和pI连环素(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FAK和β-catenin在63例子宫内膜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1%、63.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13.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O.05)。FAK与β-catenin的表达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FIG0分期的子宫内膜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的表达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FAK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53,P=0.0018)。结论:FAK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表达异常可以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7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YKL-40、PR的表达.结果 YKL-40在子宫内膜癌组和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7%、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意义(P<0.05).YKL-4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年龄、肌层浸润无关;YKL-40与PR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YKL-40、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YKL-40和PR对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蓉  易静  何小清  李君怡 《当代医学》2021,27(30):72-7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石蜡病理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表达,观察MMR蛋白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与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关系.结果 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9.03%(18/62),其他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表达正常;MMR蛋白表达缺失在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癌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R蛋白表达缺失在不同肌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在深肌层浸润、高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较高,对推进子宫内膜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定期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MMR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α和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RαmRNA的表达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下降趋势,ERβmRNA的表达则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表达连续、均匀,主要在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有少量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分布不均匀,染色强度弱.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降低趋势,ERβ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结论 ERα、ERβ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icto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情况。将249例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n=134)和验证组(n=11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Ricto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Rictor阳性表达率在高级别的FIGO分期(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11)、分级(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01)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的分期、分级者,在血管浸润(实验组:P=0.011,验证组:P=0.043)者中也显著高于无血管浸润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Rictor表达水平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Ricto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分级和血管浸润密切相关,Rictor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 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