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术后无复发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复发的11项因素采用tl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腰椎间盘退变、臭氧在盘内分布、术后过早负重等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症臭氧消融术后复发与病程、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病程大于3年、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62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HC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资料。分析治疗后肝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包括:肿瘤局部进展率(local tumor progression, LTP)和肝内远处转移率(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IDR)。同时分析各类型肝内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 762例HCC患者中,716例(94.0%)达到完全消融,经补充治疗技术成功率达98.1%(748/762)。9例(1.2%)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至随访结束,肝内PFS为52.9%,其中LTP和IDR分别13.4%和40.7%。高HBV DNA、多发肿瘤、肿瘤直径>3 cm和不完全消融是肝内PFS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完全消融和肿瘤直径>3 cm是LTP的风险因素;高HBV DNA、多发肿瘤、术前血GGT>50...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威胁患者预后生存.MRI在预测肿瘤生物行为、术后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术前MRI成像参数在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术前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Ⅱ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进行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切除的CNLCⅠ~Ⅱ期HCC患者153例的资料。用3D 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用pyradiomics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确立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临床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Rad-score、瘤内供血动脉、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I分级)、性别是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训练组0.900,验证组0.853),优于临床模型(AUC:训练组0.823,验证组0.741)。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1~1.0时,影像组学模型的净获益要高于临床模型。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6.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的过程,其分子机制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转移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降解、肿瘤血管生成以及机体免疫等多个环节[1],其转移的过程包括:原发灶癌细胞恶性增殖→新生血管形成→癌细胞黏附→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淋巴管和血管的侵袭→癌细胞在循环系统中的存活和运输→癌细胞迁移至靶器官→组织中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癌灶形成等→系列复杂连续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容  覃茂霞  何岛  陈青云 《西南军医》2010,12(6):1135-1136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危险因素,为减少复发提供参考.方法 426例消化性溃疡分为复发组(128例)与无复发组(298例).比较两组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长期服用NSAIDs、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复发季节、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复发组平均年龄58.9±12.5岁,高于未复发组(41.3±9.8) 复发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92.2%)、长期服用NSAIDs(39.8%)、不良生活习惯(56.3%)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74.8%、10.7%、24.2%) 复发组愈合质量S1期多于S2期,而为复发组S2期多于S1期 复发组多发生于春秋季 精神因素复发组占9.38%,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服用NSAIDs、不良生活习惯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3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收治的122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5)、脑血管病家族史(OR=1.139)、高血压(OR=1.333)、高纤维蛋白原(OR=1.366)、脑白质疏松(OR=1.488)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脑梗死组的危险因素种类明显多于初发脑梗死组(P〈0.05)。复发脑梗死组与初发脑梗死组梗死灶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的时间多在初发后1年内和5年后。结论脑梗死的复发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复发的机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甲状腺结节接受手术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的47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2407)与无转移组(n=2335)。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肿瘤直径、被膜侵犯和腺叶累及范围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按照肿瘤直径分为微小癌与非微小癌亚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4742例PTC患者中240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甲状腺外浸润(ETE)、肿瘤多灶为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而BMI(P=0.369)、TSH水平(P=0.246)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不是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非微小癌中单侧多灶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7,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甲状腺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分析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70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82例,占49.5%;其中男性(OR=1.787, 95% CI:1.066-2.997, P=0.028)、年龄小于45岁(OR=2.063, 95% CI:1.366-3.115, P=0.001)、多发病灶(OR=1.764, 95% CI:1.134-2.743, P=0.012)、肿瘤直径>1 cm(OR=1.844, 95% CI:1.201-2.831, P=0.005)、伴有微钙化(OR=1.965, 95% CI:1.296-2.979, P=0.001)且有被膜侵犯(OR=2.868, 95% CI:1.880-4.377, P=0.000)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男性、年龄小于45岁、多发病灶、肿瘤直径>1 cm、伴有微钙化且有被膜侵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应根据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考虑采取积极的手术方式或更加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治疗的32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对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术前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癌抗原(SCC)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影响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预测子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等因素对接受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治疗患者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术(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成功的房颤患者,随访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基线疾病状态、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结合3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因素情况。结果:复发共19例(53.0%),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1)。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儿童应密切随访,一旦发热,及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6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对肝脏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肝脏转移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原发灶大小、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初诊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是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顽固性口腔溃疡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沈阳七三九医院收治的 125 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饮酒、是否吸烟?是否喝茶、饮食类型、是否使用药物牙膏、牙刷毛硬度、刷牙次数、是否熬夜失眠、疲劳状态、心理状态、是否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等资料, 根据口腔溃疡治愈后3个月是否再发口腔溃疡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顽固性口腔溃疡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5 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愈后 3 个月再发口腔溃疡者 32 例,设为复发组;未再发口腔溃疡者93例,设为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饮食偏荤、使用药物牙膏、刷牙次数≤1 次/天、熬夜失眠、疲劳、心理异常、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是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为1.016 ~ 1.134、1.003 ~ 1.164、1.001 ~ 1.397、1.024 ~1.364、1.029 ~ 1.413、1.019 ~ 1.433、1.027 ~ 1.389、1.041 ~ 1.397、1.024 ~ 1.369, P = 0.011、0.046、0.048?0.022、0.021、0.030、0.021、0.013、0.022)。结论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复发与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超声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方面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133例cN0-PTMC患者的超声特征和肿瘤标志物。超声特征包括病灶数量(单灶和多灶)、纵横比、微钙化和甲状腺包膜完整性;肿瘤标志物包括Ki-67、Galectin-3和CD56。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3例)。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超声特征、肿瘤标志物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灶性、微钙化、包膜突破、Ki-67阳性、CD56阳性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χ2=20.135,11.255,16.947,4.693,3.806;均P<0.05)。多灶性、包膜突破和CD56阳性对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分别为82.2%、79....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道宏  吴本俨  王孟薇  宋志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0):936-936,938,940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术后复发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3-2005年间发现的早期胃癌308例,其中245例术后进行了随访,对可能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30例出现胃癌复发(中位时间28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5.49%、8.44%、11.27%、14.83%、16.39%、37.79%。黏膜内癌复发13例(中位时间24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4.23%、6.68%、7.75%、9.34%、9.34%、28.24%。黏膜下癌复发17例(中位时间31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7.39%、11.14%、16.54%、24.49%、29.69%、64.85%。Cox回归分析提示浸润黏膜下层(P-O.044,OR-2.172)增加术后肿瘤复发危险,癌周黏膜明显肠化(p-0.047,0R-0.460)者术后肿瘤复发较少。30例复发者中23例(76.7%)无根治手术指征,未再次手术治疗;7例(23.3%)有再次根治手术指征,其中4例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3例为残胃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1例为残胃进展期胃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已无瘤存活28个月),另3例因身体原因未再手术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癌周黏膜明显肠化(P-0.016,OR=17.000)为有再次根治手术指征的独立影响因子。86.7%(26/30)的复发患者至少每1~2年进行一次包括胃镜检查方式在内的复查。结论早期胃癌累及黏膜下层者术后更易出现复发;癌周明显肠化者术后复发较少,即使出现复发,也有再次进行根治手术的可能;每1~2年进行一次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残胃再发癌,但对提高复发转移者再次根治手术机会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性,术后复发已经成为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肝癌的术后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余湘玲 《西南军医》2016,(5):423-42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57例HCC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两组:预防性介入组(n=327)和未施预防性介入组(n=230),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利用Kaplan-Meier计算复发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按是否接受预防性介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血清甲胎蛋白(AFP,>20 ng/ml)水平、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微血管癌栓(MVI)以及术后行预防性TACE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上述5个因素的患者中,预防性TACE组的复发率较未预防性TACE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可降低肝癌的总体复发率;对于肝癌确诊年龄小、术前AFP阳性、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和有MVI的HCC患者,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