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卜秦莉 《河北医药》2006,28(5):353-354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科1988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及共济失调.头部CT阳性率为37.5%,头部MRI阳性率为100%.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41.6%,死亡率为12.5%,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CT,注意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对本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经诊断及治疗的20例不典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吸烟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伴恶心呕吐但无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早期CT检查未发现梗死灶, MRI检查阳性率为100%。结论不典型小脑梗死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对于中老年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一定要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44例小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良性型31例,假肿瘤型9例,昏迷型4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眩晕及共济失调。颅脑CT表现为低密度影,阳性率59.1%;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阳性率100%。结论临床上疑为小脑梗死的患者应及早行颅脑MRI或CT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山市大涌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0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早期CT的检测率低,相反MRI的早期检测率远远高于CT,明确检查针对性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对疑诊为小脑梗死的患者应该尽早做颅脑MRI检查,避免漏诊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现将48例经脑CT、部分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5~2007年住院患者共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有高血压病史28例,脑血栓形成病史8例,糖尿病史8例,冠心病史24例1.2临床表现活动时起病8例,睡眠不足后发40例,均眩晕起病,有旋转感伴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其中枕部疼痛20例,呈持续性头痛,有早期视乳头水肿4例,水平性眼震20例,旋转性眼震4例,耳鸣4例。一侧指鼻不稳16例,一侧肌力弱8例,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48例中有8例为晨起后突然发病,眩晕、频繁呕吐及步态不稳,被耳科以眩晕症、梅尼埃病收入院。5例发病54h、3例72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缩小、四肢强直性发作等脑干受损征象。1.3颅脑CT及MRI48例中经CT证实20例,另28例颅脑CT未能确诊,行颅脑MRI检查做出诊断。共查出小脑梗死灶44个,在一侧小脑半球40个,小脑蚓部4个。其中20例合并大脑半球梗死病灶24个。8例重症小脑梗死,CT早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小脑梗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病情应用脱水剂、改善脑部微循环、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降低纤维蛋白原、抗凝及其他对症治疗。本组患者疗程为7~26 d,平均住院天数为(13.8±4.7)d。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采用脱水治疗后,能够暂时缓解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早期伴有枕骨大孔疝,送神经外科治疗。结果本组56例中,32例基本治愈,显著16例,进步者4例,总有效率为92.8%。其余4例死亡,其中2例死因为脑病,2例患者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为7.1%。结论当老年患者出现持续性眩晕和共济失调时,要考虑小脑梗死,在诊断时,可采用头颅MRI及CT检查,而且MRI检查更容易确诊。  相似文献   

7.
吴建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21-2021
小脑梗死较少见,其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使该病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自2004~2008年经CT、MRI证实小脑梗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岁,50岁以下1例,50~60岁6例,60岁以上9例,静态中发病10例,动态中发病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例,中风病史4例,冠心病5例,3例有心律失常,其中房颤2例,心动过缓1例,有发作性眩晕病史4例,糖尿病史3例.  相似文献   

8.
38例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最主要临床症状,头颅CT和MRI对小脑梗死诊断有重要帮助,头颅MRI确诊率100%,本组总体预后好;内科保守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5例,治愈率:55.3%(21/38),好转率42.1%(16/38),总有效率97.4%(37/38),死亡率2.6%(1/3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疝。结论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患者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及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临床特征复杂,多数主要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为主,少数以昏迷、头痛、肢体偏瘫、应激性溃疡等起病,头颅CT首次发现病灶10例,复查后均发现病灶,有条件的查头颅MRI。颈部超声发现相关侧斑块17例,不稳定斑块7例。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误诊原因较多,头颅CT、MRI检查有助诊断,颈部斑块性质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现将18例经脑CT、部分经磁共振成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45~81岁,平均5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14例,有糖尿病史9例,有冠心病史5例,有嗜烟史8例,有饮酒史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提高对小脑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34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管病变以近心端血管狭窄及闭塞为主.结论 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志华 《河北医药》2000,22(5):327-328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8例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及预后。结果 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单纯小脑梗死少见,小梗死(直径≤2.0cm)远较大面积梗死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帮助。本组总体预后较好,梗阻性脑积水是主要死因。结论 认识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病人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正>小脑梗死的发病率虽不高,但表现可多样,临床上易误诊。现对我院2007至2010年确诊的38例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6.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史13例,脑血管病史11例,心脏病史19例,有吸烟史25例,有饮酒史12例。无特殊病史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11年全年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详尽的观察。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病情复杂、治疗效果差。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病情重,致死率高,瘫痪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差抓住临床特点,及早诊断、早期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而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与小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我院2005-06~2009—10收治的20例小脑梗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院住院45例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39例行内科治疗好转,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好转,2例死亡,1例因病情变化死亡。结论小脑梗死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彭岗  吴宜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78-17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8例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18例患者中2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家属放弃手术,其余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11例死亡,存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组死亡率高达61%。结论:颅脑术后继发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酷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小脑梗死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对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但无共济失调表现的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0~70岁,CT检查未发现梗死灶,MRI阳性率为100%。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入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患者小脑梗死的病灶主要位于单侧小脑半球后下部,属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域;2例小脑梗死的病灶位于小脑蚓部后部及其附近的两侧小脑半球,属于小脑后下动脉中间支(mPICA)供血区域。结论无共济失调小脑梗死常见于PICA供血区。对于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如果症状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即使无共济失调表现,也应完善MRI检查明确有无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2000年8月~2002年8月收治的16例小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6~82岁,平均67岁。有高血压病史11例,眼底动脉硬化8例,冠心病史4例,椎基底动脉TIA史6例,糖尿病史3例。入院后初诊为小脑梗死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美尼尔氏病2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1.2临床表现:全部系急性起病,13例首发症状为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水平震颤12例,肢体共济失调4例,意识障碍3例,合并上消化道溃疡出血2例,周围性面瘫3例,听力减退2例,偏身感觉或运动障碍4例,单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11例。1.3影像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常见症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近1年多来的小脑梗死患者,结合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小脑梗死患者均出现头晕,有些合并脑干梗死或枕叶、丘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心脏病是其危险因素,小脑梗死治疗住院好转率可达85.7%,其临床症状与病灶分布范围有关,19%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小脑梗死患者出现面瘫及共济失调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脑梗死症状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应尽早识别明确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