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生骨的组织学观察,研究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对成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12只,建立牙槽嵴萎缩模型后1个月,一侧下颌后牙区行牵张手术并放入2个“S”形牵张器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另一侧为对照侧,仅行牵张术,不放置ADM。术后1个月、3个月各处死6只实验犬。将牵张区骨组织进行脱钙骨组织学观察,参照Parfit方法进行定量组织学测量。动物处死后取双侧下颌第3前磨牙区骨块,直接做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个月时,实验侧的平均骨小梁体积分数、平均骨小梁厚度、平均骨小梁数目均高于对照侧,平均骨小梁分隔距离低于对照侧;3个月时,实验侧平均骨小梁体积分数、平均骨小梁数目高于对照侧,平均骨小梁分隔距离低于对照侧。结论ADM阻力膜能改善牵张过程中力学的平衡,阻止周围软组织长入,改善成骨环境,提高成骨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牵张后犬下颌牙槽嵴高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动态变化,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结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增高牙槽嵴后对成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12只分为两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各6只,每只动物下颌骨又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建立牙槽嵴萎缩模型后,在一侧下颌行牵张手术,放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及两个直径1.0 mm,复形温度为33℃的"S"形牵张器,该侧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不放脱细胞真皮基质,仅放入同样牵张器行牵张术.术后1、3个月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切取下颌骨标本,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3个部位,即:牵张间隙上方、下方及牵张间隙,观察其骨密度,使用生物材料实验机测试牵张区骨块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牵张术后3个月,实验侧骨密度:牵张间隙上方(0.714±0.238)g/cm2、牵张间隙(0.512±0.435)g/cm2、牵张间隙下方(0.615±0.043)g/cm2.最大抗压强度(36.54±7.32)Mpa,弹性模量(1674.10±256.43)Mpa,均高于对照侧.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能提高牵张区成骨质量,增加骨强度,在镍钛记忆合金牵张成骨过程中是一种理想的引导骨再生生物膜.  相似文献   

3.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的新生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牵张成骨新生骨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试,研究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成骨的质量。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下颌两侧拔牙后用全埋置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自身对照。分别在牵张完成后3、6个月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压缩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3个月,牵张区新生骨骨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低于对照侧;6个月,各项指标均有增加,与对照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犬下颌后牙区牙槽嵴,新生骨质量可以满足种植等后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成年杂种犬10只,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第1磨牙,实验组1个月后用完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牵张手术前及术后1、5、13周测量术区颌骨高度,拍X线片,分别在牵张完成后1、3个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牵张器就位后骨块即开始牵张升起,术后1周达7.5~11.5mm,其后无明显变化。X线片可见牵张完成后1个月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3个月骨密度与周围牙槽骨接近。组织学观察牵张区早期有胶原束形成,随后钙化成骨。结论 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可成功牵张增高犬下颌后牙区牙槽嵴,新骨以膜内成骨方式生成。  相似文献   

5.
姚军  胡敏  谢旻  马良 《口腔医学》2005,25(1):6-8
目的 比较不同截骨方式对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牙槽嵴的影响。方法  1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 3组。Ⅰ组截骨时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 ,Ⅱ组完全截骨 ,使用牵张器增高牙槽嵴 ;Ⅲ组为内固定器对照组。各组动物下颌骨左侧为实验侧 ,右侧为空白对照侧。连续测量术区颌骨高度 ,摄X线片 ,3个月后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Ⅰ、Ⅱ组牙槽嵴均增高 ,3个月时牵张区骨密度与周围牙槽骨接近。Ⅱ组比Ⅰ组初始牵张间隙大 ,增高高度大 ,但牵张区颊舌侧均有较明显凹陷 ,而Ⅰ组牵张区形态接近正常颌骨。结论 采用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的不完全截骨方式 ,更适于使用记忆合金牵张器的牙槽嵴增高术  相似文献   

6.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对咀嚼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研究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对咀嚼肌的影响。方法:!重20~30kg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3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拔除所有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1个月后在实验组犬的一侧下颌骨植入钛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的S形牵张装置。牵张器就位后骨块即开始牵张升起,术后一周增高量达7.5~11.5mm,其后无明显变化。分别在牵张后1、3、6个月处死5只实验犬和1只对照犬。取双侧嚼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结果:!1个月时牵张侧各咀嚼肌纤维见少量淋巴细胞渗出。3个月组部分颞肌、嚼肌、翼内肌纤维扭曲、横纹消失,偶见肌纤维溶解,线粒体肿胀。6个月时各咀嚼肌肌纤维排列整齐,粗细均匀,肌节完整,肌横纹清晰,线粒体正常。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咀嚼肌的影响是轻微、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方法 用钛 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A、B、C 3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最大复形力分别为20 mm、700 g,15 mm、 1 000 g,20 mm、1 000 g。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按使用牵张器型号随机分为A、B、C组,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 第一磨牙,1个月后用不同的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术前及术后5周连续测量术区颌骨 高度,拍摄X线片。结果 A、B、C组在术后1周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7·55±1·02)mm、(4·97±0·34)mm、(8·54 ±0·82)mm,5周时为(7·20±1·05)mm、(4·93±0·21)mm、(8·04±0·78)mm。A、C组增高的高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B组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术后不同时期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可见术后有明显 的牵张间隙,5周时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结论 在允许的牵张力范围内,牙槽嵴增高的高度与钛镍记 忆合金牵张器的大小即固定脚间距有关。  相似文献   

8.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牙槽嵴后的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旻  胡敏  王敬  姚军  李其平  温丽莎 《口腔医学》2006,26(3):176-178
目的探讨TiNi-SMA牵张器牵张增高的牙槽嵴能否进行常规种植修复。方法6只成年杂种犬进行牙槽嵴牵张增高术,3个月后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牵张种植组,牵张侧及对照侧下颌骨各植入2个种植体;Ⅱ组为牵张对照组,不进行种植手术。在种植手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拍X线片,动物处死后截取骨块制作常规脱钙切片和带金属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进行组织学研究,并测量种植体-骨接触率。结果种植后3个月X线片可见各种植体与骨之间均无放射线透射区,种植体整合良好。种植体-骨界面表现为骨性结合,牵张侧与对照侧的种植体-骨接触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TiNi-SMA牵张器增高的牙槽嵴在牵张完成后3个月可以进行常规种植手术,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一侧全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2个月后,每个传送盘内植入两枚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下颌牙槽嵴牵张成骨,传送盘长3 mm,高6 mm。在牵张手术前和术后摄X片,利用X线根管测长的原理测量牵张的高度。分别在牵张完成后4周和10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下颌牙槽嵴被平均抬高4.7 mm,方向满意。X线显示牵张完成后4周牵张区骨密度增高,10周时新骨密度接近周围骨组织。组织学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具有自加载特性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纯钛部件相结合,为牵张器的开发提供了可尝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早期植骨修复腭裂对上颌骨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精密附着体修复颜面颌骨复杂缺损初步报告;使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时截骨方式的选择;上颌骨三维重建术后患者咀嚼功能的评价;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1996—2002年大连地区先天性唇腭裂的调查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因外伤造成牙槽骨垂直向缺损,且缺损均>10 mm的患者采用垂直向牵张成骨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1~46岁。安放牵张器7 d后开始牵张,每天牵张0.9 mm,直到要求的高度。保留牵张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常规行术前、术后、牵张结束后,及拆除牵张器前X线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牵张成功,达到预定的高度,无一例感染,有一例成骨偏向舌侧。结论:利用垂直牵张成骨增加牙槽骨高度是治疗牙槽骨垂直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alveolar distraction for reducing crown height:implant length ratio in the posterior mandible. Ten alveolar distractions were done in seven patients. The pre-distraction ratio of required crown height to bone height available for implantation was in all cases > or =1. Two implants were placed in each distracted area (total 20 implants). Before distraction, the mean (SD) predicted crown height was 12.8 (2.1) mm; mean bone height available for implantation was 7.8 (1.5) mm. After distraction and insertion of implants, mean crown height was 8.1 (1.9) mm, and mean implant length was 11.3 (1.9) mm. Before distraction, the mean required crown height:available bone height ratio was 1.7 (0.3); after distraction and insertion of implants, the mean crown:implant ratio was 0.7 (0.2) (P<0.0005). Alveolar distraction is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the height of the alveolar ridge in the posterior mandibular regio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height of the predicted crown that is required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maximum height of bone available for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