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共136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即中心静脉置管组(Ⅰ组)和外周静脉穿刺术置管组(Ⅱ组)。结果①Ⅰ,Ⅱ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58%和98.52%(P〉0.05);②Ⅰ,Ⅱ组发生药物渗漏和,或脉管炎者分别为0%,22.2%和0%,36.4%(P〈0.05);③Ⅰ,Ⅱ组留管中位时闻分别为78d和5d(P〈0.001);④穿刺置管与留管期间,病人有心理恐惧和,或焦虑的Ⅰ,Ⅱ组分别为42.1%和12.5%(P〈0.001);⑤两组均未发生置管感染和栓塞。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且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恶性肿瘤的化疗和长期补液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CDSMP)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88例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按患者化疗时间顺序,分为CDSMP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CDSMP组患者实施CDSMP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且PICC拔管前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CDSMP组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SMP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且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远  曲智锋  王培  王鑫 《癌症进展》2022,(12):1278-1281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痛苦程度[心理痛苦温度计(DT)]、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19%,与对照组患者的8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T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D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与对照组患者的5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3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静脉滴注相比,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的给药方式可以减轻化疗患者的痛苦程度,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PICC,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渗血量减少,操作时间及保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升高,疼痛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白血病患儿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1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56例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包括: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实施PICC远程同步维护、置管及维护档案、建立护患微信群进行答疑解惑和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儿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并发症(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服务可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最合适的深静脉导管置管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12例长期深静脉置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患儿156例,男88例,女68例,为TIVAP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儿256例,男157例,女99例,为PICC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置管费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结果:TIVAP组患儿年龄明显低于PICC组(P<0.05),但费用却明显高于PICC组(P<0.05);TIVAP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略低于PICC组(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IVAP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PICC组(P<0.05);PICC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TIVAP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但提前拔管发生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前六个月,TIVAP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与PICC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置管六个月后,TIVAP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TIVAP和PICC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各有优缺点。对于低年龄儿童、化疗时间长于6月、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较差的的恶性肿瘤患儿,我们建议优先选择 TIVAP,但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患儿选择个体化深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108例乳腺癌PI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强化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PICC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适应证广和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可以满足肿瘤患者长期静脉化疗的需求[1]。但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引起并发症,迫使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就PICC管路安全维护模式构建的实施和PICC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根据PICC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疾病不确定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32.1%,护理满意度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9.32±0.02)分,高于对照组的(7.34±0.44)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为(63.07±9.72)分,低于对照组的(72.65±8.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1],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周期长、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性大,选择理想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体内保留时间长,患者带管期间可以正常生活,目前已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首选的静脉治疗途径[2]。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医院尚未普及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技术的情况下,常规的PICC置管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血栓预见性护理对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恶性肿瘤PICC患者14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9.9%(8/81),对照组为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2/81)、11.1%(9/81)和12.3%(10/81),对照组分别为35.9%(23/64)、26.6%(17/64)和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安全性高、便于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大血管,并在高流量和高流速的血管中进行稀释,避免了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广泛,免去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麻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时静脉注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进行置管同时配备一次性微量输液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注射过程中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注射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和白细胞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时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降低输液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普通外周静脉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病人长期输注化疗药物,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药物对周围血管的破坏,以及化疗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但在临床维护过程中也逐渐出现如局部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局部过敏、穿刺点局部感染、导管移位等问题。若处理不当,影响导管使用寿命,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施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4例接受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肿瘤患者中,153例患者置管成功。成功患者中,24例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和缩短出院置管时间是降低肿瘤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青岛中心(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负性情绪变化。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为96. 6%,高于对照组的62. 7%;研究组患者导管移位或脱出、感染、穿刺点渗液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均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术后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4.23±2.31)岁;病程189岁,平均年龄(74.23±2.3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4±0.91)年。胃癌21例,肺癌56例,直肠癌17例,结肠癌8例,肝癌28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6年80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腋静脉,18例股静脉.结论:术后及下肢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栓.贵要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减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