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银杏酮酯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小腿三头肌肌湿重的恢复率及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在各时间点上银杏酮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酮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明显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银龙  沙轲 《微创医学》2010,5(2):151-153
神经吻合方法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对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周围神经的修复关键是修复神经束本来的连续性,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是端端神经外膜吻合法.  相似文献   

3.
宋雨  刘建宇 《现代医学》2021,(4):484-487
骨骼、血管与神经的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病损,而这类病损通常恢复效果较差.骨关节炎、皮瓣移植、糖尿病足等多种疾病都与骨骼血管神经的难愈性损伤相关,这类疾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愈合效果通常难以达到患者患病前的肢体功能状态.尽管临床术式的改良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这类严重损伤的治疗带来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提高骨骼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指因某些因素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交感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病症.常见于车祸、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多因外伤、压迫及牵拉等原因所致,也可由化学性损伤和患者的内分泌疾病导致.PNI后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随着神经修复水平的提高,各种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恢复药物的发展,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PNI后的恢复仍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 ,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和促轴索再生作用。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产生类似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虽然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但在多数情况下 ,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神经元受体 ,起协同和补充作用 ;也有同一神经营养因子激活多个受体 ,产生复合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几种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治疗运动神经病和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1 周围神经损伤与神经再生House和Brack将面神经损伤分为 5级 :神经生理阻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71只SD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11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外科手术的方法 造成大白鼠坐骨神经挫伤的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损伤局部自身免疫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1)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的神经结构及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②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神经纤维数目较同期对照组多,排列整齐,胶原含量少.(2)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在损伤局部量少;补体C3两组局部沉积量无明显区别.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了IgG在周围损伤神经的沉积,改善了损伤神经周围的微环境,促进了神经的再生和结构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神经损伤患者63例,随访34例,优良率为65.8%.作者就前臂神经损伤病人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功能锻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一期修复损伤的神经,易于准确对位,缝接后张力小,创伤反应与愈合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功能恢复较好;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容易掌握的优点,神经束膜缝合方法的优越性主要集中在神经束对合的准确性上,两种修复神经损伤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我们体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无损伤的手术操作,修复神经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肌腱,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功能锻炼,有益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使电针疗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的方法构建神经再生室模型,分别采用不同频率电针针刺大鼠患侧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修复情况。实验筛选电针最佳治疗参数及治疗时机再临床应用。[结果]电针能够改善神经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肌肉收缩力,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和神经肌肉的神经再支配。[结论]变频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与低频电针比较,以5Hz电针效果最佳,变频电针效果次之,变频Ⅱ电针效果再次之,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 《广西医学》2006,28(9):1420-1423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尽管能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神经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难以完全恢复.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外周神经基因治疗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展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周围神经再生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健步丸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求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方法,在周围神经离断、骨骼肌桥接、外套硅管隔离的神经再生实验模型上,用光镜、电镜、酶标记示踪、图像分析、电生理技术,观察了健步丸对20只新西兰兔尺神经伤后再生、相关神经无形态变化及功能修复的影响,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健步丸对周围神经再生和损伤局部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细胞损伤后的结构重建和轴浆运输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采用1%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麻醉.距梨状肌下缘远侧约1.5 cm处切断坐骨神经,切除远端1~2 mm,采用无创伤线(10/0)做神经外膜+束膜缝合.A组:局部注入2.5s神经生长因子0.3 μL.B组:坐骨神经缝合处注入生理盐水0.3 μL.术后2、4、6、8周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光镜观察,8周时神经电生理检测、电镜观察,观察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B组,在取材时发现A组缝合处神经愈合良好,B组有1例神经瘤和1例感染.A组神经传导速度快[(11.04±0.34)m/s]、潜伏期短[(1.84±0.16)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直径较大、数量多、排列规则,再生良好.B组神经传导速度慢[(8.94±0.37)m/s]、潜伏期长[(2.19±0.25)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较小、数量少、排列不规则,再生较差.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NGF局部给药具有明显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学拥  陈璧  孙怡 《医学争鸣》2000,21(4):493-495
目的 观察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电特性的改变,并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 以不同的电压损伤神经后按不同时间进行功能指标观察。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动作电位峰值、刺激阈值。结果 动作电位峰值随着损伤电位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潜伏期随着损伤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正常,随着损伤电压增大传导速度逐渐降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传导速度逐渐恢复。结论 神经损伤的程度与损伤电压直接相关,神经纤维的粗细影响着神经受损的程度。动作电位峰值可以反映出神经干的损伤程度和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严重程度不一,但对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在神经修复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伴随着复杂的再生过程,包括沃勒变性、轴突出芽以及髓鞘再生。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Cs)是外周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在神经损伤的生理反应和再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体SCs的局限性包括获取困难、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侵袭性以及供体并发症、有限的扩增能力以及来源有限等限制其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投向干细胞,实验发现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细胞,有望改善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干细胞可以分化为SCs样细胞,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以及促进髓鞘形成,而不存在自体SCs的缺点,为改进现有治疗提供了途径。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各种类型的干细胞用于周围神经再生,根据干细胞来源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皮肤来源前体细胞以及肌源性干细胞等。本文就近年来上述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使电针疗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的方法构建神经再生室模型,分别采用不同频率电针针刺大鼠患侧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修复情况。实验筛选电针最佳治疗参数及治疗时机再临床应用。[结果]电针能够改善神经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肌肉收缩力,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和神经肌肉的神经再支配。[结论]变频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与低频电针比较,以5Hz电针效果最佳,变频电针效果次之,变频Ⅱ电针效果再次之,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促进大鼠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一侧后肢坐骨神经切断,2个实验组(n=18)大鼠分别用15 mg·g-1和3 mg·g-12种浓度剂量型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裹神经缝合口,对照组(n=18)只做外膜缝合。分别在术后第2、4及6周,观察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黏连情况;测定小腿三头肌最大诱发电位;对吻合口周围的神经组织,分别行HE和Luxol fast blue染色;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各观测时间点,实验组动物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仅有轻度黏连,在术后6周时较2周时黏连明显减轻;术后2周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为9.07±1.44,低剂量组为8.02±1.41,对照组为2.52±1.83,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术后6周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为49.87±9.69,低剂量组为50.11±6.11,对照组为30.31±6.32,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而且术后6周时恢复率明显高于术后2周时(P<0.05);再生有髓纤维计数、直径、截面积恢复率(%),术后2周时,高剂量组19.56±5.87、35.35±3.23及20.68±3.21,低剂量组14.43±1.73、 20.78±2.10及15.83±2.31,对照组9.56±l.97、8.32±10.65及4.64±1.36;术后6周时,高剂量组80.22±5.14、78.31±4.32及80.12±3.45,低剂量组72.66±5.31、73.45±2.56及64.06±5.10,对照组58.98±1.58、51.22±2.54及56.14±3 78,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而且术后6周时恢复率明显高于2周时(P<0.05);电镜下用药组比对照组、高剂量用药组比低剂量用药组有髓纤维成熟明显,且术后6周时较术后2周更加明显。结论: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可提高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损伤后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损伤神经支配区肌肉必将萎缩,造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给后续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周围神经损伤是当今临床医疗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因此,如何促进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手术方式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术中应用电生理测定受损神经段的传导速度。结果 传导速度减慢90%以上或无法测出者提示神经完全断伤,必需行损伤段神经切除重新吻合或神经移植,减慢50%—90%为大部分损伤,神经松解术后部分功能恢复;减慢50%以下为部分损伤,粘连压迫,神经松解术可恢复大部分或全部功能。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估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神经肌电配合心理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心理治疗配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临床价值,对96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及放松训练,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结果,96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伴心理障碍者,心理治疗有效率达82%;神经肌电治疗受损神经总治愈率达64%,有效率达86%. 病程在半年以内者有效率(94%)明显高于1年以上者(50%).认为周围神经的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活动紧密相关,心理治疗配合神经肌电治疗,对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臂丛神经血管探查,进行神经修复、移植及血管修补、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达到同时修复神经及血管损伤的要求。术后及时辅助进行相应康复治疗。结果本组13例,经1年以上随访,患肢血管循环良好,部分病例恢复神经功能,优良率为67%。结论对臂神经合并血管损伤采用显微技术进行神经、血管的修复及重建,可避免肢体缺血坏死,而术后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上肢功能的恢复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森 《海南医学》2005,16(8):97-98
目的分析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9例21条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病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修复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神经外膜加束膜缝合,神经束膜缝合,神经移植,神经内减压松解。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效果按BMRC感觉、运动评定标准结合临床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7例,良2例,中1例,劣1例,优良率85.7%。结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是提高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优良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