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群体反应性抗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对5例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共治疗21次,治疗后择期进行肾移植。结果4例患者肾移植前伴有高水平PRA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IgG、IgM水平明显下降,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急性或超急性排异反应;1例伴有高水平PRA、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急性排异反应迅速缓解。结论蛋白A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和结果采用美国加州大学的泰萨奇板检测法,对46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并分析其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46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13例(28.3%),PRA阴性者33例(71.7%).移植前PRA阳性者中有6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并口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后PRA阳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失败后切除移植肾恢复血透.PRA阴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3例经MP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经MP冲击无效,改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冲击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有17例(其中术前PRA阴性者4例),发生排异者9例(其中3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9例(26.5%),有5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PRA阴性者25例(73.5%)。PRA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PRA阴性组中,有4例发生急性排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11例(术前PRA阴性转阳者2例),发生排异6例(1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②患者肾移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及对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监测544例次肾移植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对PRA值≥40%的1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116例(21.3%),其中PRA≥40%26例;PPA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25.0%)高于PRA阴性组(4.9%),术后PRA水平升高组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无变化组,血浆置换组与未行血浆置换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PRA的水平是评价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合适供者和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浆置换法处理高致敏状态,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拟行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术前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检测 ,对 PRA>1 0 %视为阳性的 1 6名患者 ,应用血浆置换的疗效观察方法与结果 :1 6例术前行血浆置换 (PE) 1~ 6次 ,使 PRA降至允许水平。结果 1 6例肾移植术后 ,1例发生超急排异 (HR) ,1例发生急性排异(AR) ,余 1 4例术后随访 1 /2~ 1 y未排异发生。对术后发生加速排异 (ACR)的 1例 ,AR的 6例患者 ,在常规应用大剂量 MP冲击和使用OKT3或 AL G/ATG后 ,逆转效果不明显者进行 PE1~ 2次 ,结果 ACR1例 ,AR2例最终失功 ,4例获救 ,逆转率为 5 7%。  讨论 :群体反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 :肾移植术前受者由于输血、妊娠、移植等原因导致体内致敏抗体的产生 ,这些患者不易找到合适的供体 ,且术后排斥发生率高。等待肾移植的高度致敏患者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40 % ]我中心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的 :探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 (DFPP)治疗肾移植术前高度致敏受者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40 % )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3例肾移植术前高敏受者接受了 DFPP治疗 1~ 6次 ,平均 (1 .9± 1 .2 )次。结果 :33例中除 3例女性受者 (PRA 96 -1 0 0 % )无明显下降外 ,1 6例完全转为阴性 ,1 4例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者10例进行5次分子筛治疗,检测PRA、配型的变化,再次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结果与分子筛治疗前[(40.8±6.2)%]比较,PRA水平[(18.8±3.4)%]显著下降(P<0.05)。PRA抗体阳性特异性位点和阳性频率均明显减少。Ⅰ、Ⅱ类抗原配型错配率也显著降低,10例患者接受肾移植均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结论分子筛治疗可有效减少再次肾移植患者PRA水平和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浆置换(PE)用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敏肾移植受者术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9例高PRA肾移植受者术前应用HDF联合PE治疗,治疗平均持续时间3.5~4.0h,治疗2次。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PRA、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清蛋白(ALB)、血钾、血钠、血糖的变化。结果 HDF联合PE治疗后PRA值较治疗前下降(t=4.14,P<0.01),治疗后PRA值3例转阴,5例<10%,1例<30%。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治疗后逆转。治疗后Cr、BUN、血钾、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60~10.94,P<0.05、0.01)。结论HDF联合PE治疗高PRA肾移植受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内存在抗体的受者 ,用血浆置换 (PE)治疗减少肾移植后严重排斥反应疗效。方法 :选择 30例肾移植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阳性 ,强度≥ 30 %患者作肾移植和 36例 (PRA)阳性 ,强度≥ 30 %患者 ,先作血浆置换后才作肾移植 ,比较二组患者术后短期内 (4周 )严重排斥反应情况 ,二组血型 ,HL A配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基本相同。结果 :36例患者作PE治疗 2~ 4次 ,每次置换血浆 2 5 0 0~ 30 0 0ml,后 PRA从 30~ 88%下降至 <1 0 %或阴性 ,肾移植后严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2 .2 % (8/36 ) ,30例未作 PE治疗 ,肾移植后严重排斥…  相似文献   

10.
致敏肾移植受者7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 PRA)对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 79例 PRA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资料进行分析并跟踪观察。结果 :中、重度致敏肾移植患者比轻度致敏患者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前进行血浆置换可有效减低抗体水平。术前及术后及时使用单抗和 OKT3等药物 ,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 :致敏患者术后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术前及术后采取有效措施 ,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治疗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疗效,探讨IA治疗方案。方法1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0%~98%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前行IA治疗151人次,每次再生血浆3000~4500mL,强化IA时,每次再生血浆7500mL,检测每次IA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及PRA,追踪患者肾移植术的转归。结果16例患者经IA治疗5~12次后,PRA均降至10%以下(其中3例阴性),Ig、C3、C4均明显下降(P<0.05),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HAR,观察6~12个月经过良好。结论IA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降低PRA水平,预防H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1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PE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PE治疗后PRA及CDC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9例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结论: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PE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置换(PE)对肾移植致敏受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25例血清群体反应抗体(PRA) >10% (10% ~82% )的肾移植受者,术前行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PRA的变化,以及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果 25例PE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有明显下降(P<0. 01)。有20例经1~3次PE后PRA下降至10%以下,肾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5例,发生率25%; 5例PE治疗后PRA仍大于10%,暂未行肾移植术。 结论 对于高PRA患者,肾移植前PE能有效降低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熟练操作,专人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 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 ,并行血浆置换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 42 3例作为对照 ,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 (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R) 9例 (2 1% )、急性排斥反应 198例 (47% ) ;1年人/肾存活率 86 7% /76 3%、3年人 /肾存活率 72 5 % /6 7 9%、5年人 /肾存活率 6 9 5 % /4 9 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 85 4例 ,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16 2例 (19 0 % ) ,1年人肾存活率达 97 3% /95 0 %、3年人肾存活率 92 0 % /84 2 %、5年人 /肾存活率 87 0 % /81 6 %。结论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加速性排斥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早期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浆置换(PE)则是有效预防此类反应发生的方法之一。我院自1996年始共对11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了PE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观察护理空军天津464医院刘晓东,李丽敏,王向杰临床资料病例:10例患者均为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8~48岁,平均每人置换1~3次,每次置换3小时左右。本组病人均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材料:采用...  相似文献   

17.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的免疫吸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常发生超急性(HAR)或急性排斥(AR)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方法:18例PRA高的患者行免疫吸附(IA)治疗前血液透析1~6年。8例第2次肾移植,3例第3次肾移植。PRA2例>70%,5例>50%,5例>30%,6例>20%。采用日本plasauto-IQ免疫吸附系统机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18例PRA高的患者行IA治疗3—8次后,复查PRA,9例为0,6例<5%,3例<10%,都达到了治疗效果。结论:PRA的检测对提高肾移植成功率和存活宰具有实际意义,移植后未发生HAR和AR,为患者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并行血浆置换,未采用PRA组配型的423例作为对照,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R)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7%);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d49.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85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62例(19.0%),1年人肾存活率达97.3%/49.3% 。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85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搞清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62例(19.0%),1年人肾存活率达97.3%/95.0%、3年人肾存活率92.0%/84.2%、5年人/肾存活率87.0%/81.6%。结论 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