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齿苋的研究概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马齿苋又名马舌菜或马齿菜,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rotulaca deracea L.的全草。《本草纲目》谓其:“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具有生命力强、易采集、价格低、药食两用等特点。近年,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日趋广  相似文献   

2.
朱砂具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本品内服有镇静、安眠的作用,在体外有抑制、杀灭细菌及寄生虫的作用,并可解毒防腐,是临床常用之品。朱砂的主要成分是具有毒性的硫化汞(HgS),含量不低于96%,忌火锻,通火财析出水银,有大毒。[1]。历代本草书中多有朱砂忌见火的记载,例如《本草纲目》载有“入火则热而有毒,能杀人,物性逐火而变”。《本草经疏》谓:“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响,服之必毙”。本药内服用量为0.3~1g,研未冲服,或人九做,不久煎剂。可是我们从近代出版的如《中药大辞典》等多邪中…  相似文献   

3.
腹蛇为腹蛇科腹蛇,俗名“地皮蛇”。味甘性温,有毒,入肝经。功用与白花蛇相似,但除善治大风癞疾,顽痹诸痿外,又有解毒疗疮,消疬止血及强壮之功。治疗类风湿各地多以浸酒服,上海市长宁区光华医院有“三蛇酒”,江阴县要塞公社医院有“五蛇酒”,均以腹蛇为主药,其治顽痹,确具著效。治麻疯病多作丸、散剂或浸酒用。治瘰疬、恶疮,既能内服,又可外搽。《日本和汉药考》以腹蛇焙  相似文献   

4.
苏桂云  马盼盼 《首都医药》2011,18(13):45-45
羚羊角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解肺、肝二经的邪热,平肝息风,解毒消肿之效。用于热盛神昏、谵语发狂、惊厥、惊痫、抽搐、头痛、目赤等症。  相似文献   

5.
五、王遂炼石【原文】《史记》:王遂少习经方,为齐王侍医,然性孱弱,常多微疾.遂自炼五石散服之.淳于意诊之,告曰:"中热不溲者可服石.石之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溲,亟勿服,服当癰疽."遂曰:"扁鹊云,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剂,故中热  相似文献   

6.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球状,白色,肉质,枝端常开放如荷花状。可药用、煎汤和内服,又可捣敷外用,也可蒸食或煮粥食。具有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外用清热、解毒、消肿。由于其食用爽口,亦药亦食,常服可保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生活中存在诸多有关中医药的传言,它们的流传不仅危害公众健康,也使中医药形象受到负面影响。5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近日指出了最让他们头疼的传言,希望以正视听。传言一:服中药不能吃绿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李乾构表示,绿豆药食同源,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大多数人认为,绿豆解药性,所以喝中药时不能吃绿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其实,服中药时能否吃绿豆,取决于  相似文献   

8.
《上海医药》2008,29(12)
配方:绿豆100粒,白胡椒10粒。用法:共捣碎,水煎服。功效:用治反胃呕吐不止。来源: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解民间偏方》P.47,53绿豆胡椒汤治反胃呕吐  相似文献   

9.
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肝、胃经,其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之功,尽为人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通过近年来临床体会发现,牛蒡子别有妙用,略述如下。1散瘀滞壮腰膝《用药法象》云:"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甄权亦云:"利腰脚",由此可见,《外科正宗》立"阳和解凝膏"温经行阳,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化痰通络以治疮疡阴症、乳癖,以牛蒡子根茎叶(鲜者)1.5公斤入药,确属高明之举。盖牛蒡子  相似文献   

10.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作用。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煞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李时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厉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本品原植物为皂荚,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有一句俗语:"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说明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既可治病,又可防病。部分地方有一习俗,春季天气转热时,服防风通圣散,当年不易得"火"病。防风通圣散有"防风"之功,可用于预防中风。如《仁斋直指方论》中指出:"夫圣人治未病之病,知未来之疾,此甚良也。其中风者,必有先兆之证: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经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宜调  相似文献   

12.
守宫,即壁虎,俗称蝎虎。其性寒、味咸,有小毒,归心、肝、脾肾经,具有散结解毒、凉血消肿、熄风镇痉、通经活络、止痛攻毒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守宫主治中风瘫痪,抽搐痉挛,脑血管痉挛,半身不遂,风痰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疠风瘰疬,治蝎蜇。《中  相似文献   

13.
正药食相宜菊花+绿茶两者加开水泡服,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可用于风热所致的白睛红肿、眵泪较多者的食疗。黄柏+绿豆将黄柏用布包后与绿豆煮食,能清利湿热,泻火解毒。可用于湿热下注之脱肛肿痛者。生石膏+粳米生石膏(布包),与粳米煮粥食用,能清热泻火,  相似文献   

14.
1古方中治黄疸之中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治湿重于热、小便不利之黄疸,方中桂枝一药两用,既散风寒解太阳之表,又行气内助膀胱气化,使湿热从小便排出,以治黄疸;《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见表证之阳黄,方中麻黄、连翘、桂枝、生姜散风邪、宣郁热。隋唐·孙思邈《千金方》犀角散治急黄,方中升麻升举清阳之气、疏风解毒。清·吴谦等《医宗金鉴》治五疸之方剂,大部分配有风药,如麻黄茵陈醇酒汤治表实黄疸,方中麻黄散风邪;胃疸汤治谷疸,方中防己、秦艽祛风湿,  相似文献   

15.
《医药保健杂志》2007,(11S):9-9
有目的地进食具有解毒功能的食物,是清除体内之毒的有效措施。 解毒四杰:木耳、血块、绿豆、蜂蜜 木耳、血块因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三豆"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较佳的药茶。"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是寒凉之物,黑豆和赤小豆的加入,对它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有利于增强脾胃功能。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Allium satum L·的鳞茎.具有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据测定,其鳞茎中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尼可酸、钙、磷、铁、碘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大量的大蒜辣素和大蒜氨基酸.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能健脾胃,消毒气,疗疮疣,治痢疾等疾症.”古代名医华佗,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大蒜治病.因此,大蒜早已成为我国民间一味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属菊科,其药用为干燥幼嫩全草。茵陈蒿在祖国医学中很早应用于临床治疗,为治疗黄疸首选之药材。文献考证:《神农本草经》“茵陈蒿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名医别录》“茵陈蒿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金匮要略》有茵陈蒿汤记载“主治黄疸,发热诸证”。中医认为茵陈蒿具有解热、发汗、净血的作用,为黄疸之特效药。寇氏云:“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身而极者用之极效”。张石顽云:“绵茵陈专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茵陈蒿早在秦汉前即用于急性黄疸,可见中医用  相似文献   

19.
正取天胡荽洗净,晒干,研成细末,每次服5克,每隔2小时服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天服3次,用糖开水冲服。病情较重者,宜同时给予补液。四川成都蒲晓康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天胡荽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别名满天星、明镜草、破铜钱、小叶金钱草、星角草等。本品味辛、苦,性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可用治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  相似文献   

20.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 Poria cocos(schw)wolf植物,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药用其菌核体。在临床上,根据茯苓的不同部位,可分为茯苓皮(即菌核体的外皮)、白茯苓(即菌核体内部白色部分)、赤茯苓(即菌核体皮下淡棕色部分)、茯神(即菌核体内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获神木(即菌核体内之松根)。习惯认为,他们都具有利水渗湿作用,而茯苓皮偏于治水肿,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利水,茯神偏于安神,茯神木偏于治筋孪疼痛。由于茯苓入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近年来用药需求增加,市面上也出现了茯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