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及保存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统称为生物制品。目前,已广泛地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之中。预防用的生物制品一般分为五类: 1.菌苗用细菌、螺旋体制成。分为活菌苗、死菌苗、纯化菌苗3种。 (1)活菌苗:一般选用无毒或毒力低,免疫原性较好、生长稳定的菌种培养繁殖后,收集活菌体制作成。常用的活菌苗有卡介苗、鼠疫菌苗、布氏杆菌菌苗、炭疽杆菌菌苗等。 (2)死菌苗:系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菌体制成的菌苗。常用的死菌苗有伤寒、副伤寒菌苗、百日咳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 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 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 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我国首次制备的高效价抗租糙型(R)犬种布氏菌血清。这类血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它们与光滑型(S)布氏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9)抗原都不产生交叉凝集反应;用于对地方分离的36株犬种布氏菌的测定,凡布氏菌噬菌体R/C裂解的菌株,基本上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两者结果一致。初步看来本血清可用于犬种布氏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抗菌素治疗布氏桿菌病,但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完善。有的学者们认为这是由于抗菌素能降低机体免疫力的形成与发展的结果,因而主张用抗菌素与菌苗合并疗法,以弥补单用抗菌素传染的缺陷。也有的学者认为,经抗菌素治疗后的患者往往再发,可能与布氏桿菌细胞内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寄生在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布氏菌刺激机体使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异性反应,这两种反应互相协调,其结果使布氏病表现极为复杂。关于羊种布病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研究我国报道较多,而猪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一、布氏菌的一般特点布氏菌为微小的球杆状细菌,纵径0.6~2.5微米,横径0.3~0.6微米。没有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在一般条件下不形成荚膜。细胞壁由三层膜构成,比较坚韧,不易破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苗治疗慢性布氏菌病(下称布病),早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菌苗剂量文献未曾规定。1981年4月,我地区某县卫生防疫站曾用大剂量布氏菌苗治疗布病16例,全程14针,经静脉注射或滴注,菌苗一次最大用量为924亿菌体,最小量为100亿菌体,个别患者全程用量累计达到6,102.5亿菌体,用药后病人反应强烈。体温最高达41.8℃者有9人,一般波动在39.3℃~41.8℃之间。普遍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自诉腰部疼痛,有7人出现肉眼血尿,2人心音低钝。有15人(无肝病史)的肝脏不同程度受到损害:3人黄疸指数在10个单位以上,8人硫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以来,我们从全区38个市、县的家狗分离出60多株犬种布氏菌,证实了我区有犬种布氏菌存在和流行。为了进一步探讨广西犬种布氏菌病传染来源以及对家畜的危害程度,我们对疫区家畜及野生动物进行了犬种和普通光滑型布氏菌(S)血清学调查。发现在我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清中,不仅存在着光滑型而且还存在粗糙型布氏菌(R)抗体,现将检测结果介绍如下,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初步阐述。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来源:采自全区38个重点市、县的家狗、奶牛、黄牛、水牛、猫、猪、兔、马、穿山甲、果子狸、梅花鹿、猴、鼠等13种不同种属的动物血清2411份。二、抗原:普通试管凝集抗原,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供给。EDTA改良试管凝集  相似文献   

9.
人用布氏活菌苗,主要是给有关职业的人群免疫,用以预防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我国自1956年开始使用活菌苗以来,迄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具有一定的防御布氏菌感染的效果,反应不大,对人安全。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地方也出现使用人用活菌苗或兽用活菌苗引起人身感染的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今后在菌苗接种中应当重视和注意的问题,以利于布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为此,本文就布氏活菌苗免疫的原理、人体感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清检验及细菌检验在检查布氏菌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医护人员将82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1例、血清检查)和对照组(41例、细菌检查)。医护人员将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布氏菌感染阳性检测率及布氏菌阴性率、可疑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3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检测几率为95.1%,对照组中有26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检测几率为63.4%,观察组患者阳性检测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阳性检测几率,P=0.023,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2例疑似患者,布氏菌感染疑似率为(4.8%),对照组有4例疑似患者,布氏菌感染疑似率为(9.7%),P=0.014,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布氏菌感染阴性几率为(0%),对照组患者布氏菌感染阴性几率为(26.8%),P=0.027,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检验疑似率,可为患者临床病情诊断提出准确参考,血清检验应在布氏菌感染患者的病情检测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化疗并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菌苗)治疗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Ⅴ组)、对照组(C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Ⅴ组)在治疗2周末加微卡菌苗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结果第2月末痰菌阴转率:V、C组分别为93.2%和79.3%;疗程结束(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V、C组分别为98.0%和87.9%.疗程2月末胸片吸收率;V、C组93%,77%;疗程结束胸片改善吸收率V、C组分别为:96.5%和84.4%.疗程结束胸片空洞闭合率V、C组分别为:81.5%和59.3%.结论微卡菌苗能提高机体白蛋白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又称结核菌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是结核杆菌的减毒活菌菌苗,过去主要用来预防结核性疾病。近几年来发现BCG尚有一些新的用途,特介绍如下。 1.防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霍氏[广州医药,1984;15(2):16]报道用死BCG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基本痊愈(接种死卡后2~4年以上,哮喘未再发作,病情一直稳定)和近期控制(死卡治疗后1~2年内哮喘未再发作,病情稳定)为  相似文献   

13.
<正>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自身菌苗,是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的金葡菌经灭活而制成的死菌苗。笔者曾用此法治愈全身皮肤顽固性金葡菌感染一例。现将自身菌苗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主因全身多处反复发作化脓感染  相似文献   

14.
用布鲁氏菌活菌苗免疫人群和畜群,对控制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已起了重要的的作用。但是连续多次免疫能否引起机体高度致敏,出现全身病理改变,这个问题从60年代开始国外就已相继报道,近年来我国也报道了研究结果。我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了M_5号活菌苗的气雾免疫,操作者曾有明显的全身性反应,为了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原因,从而保护免疫工作者的健康,我们对不同免疫次数人群的机体免疫状态和致敏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对于诊断布氏杆菌病的阳性率虽然很高,但是少数患者,尤其是不发热的患者有时可能出现阴性反应。皮内试验也不是十分满意的诊断方法,不过与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皮内试验用的抗原有三种,布氏杆菌素,死菌悬液及布氏杆菌变应素。我们以直制的布氏杆菌死菌悬液作皮内试验的临床观察,初步结果尚佳,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明胶为空肠弯曲菌死疫苗的佐剂,灌胃免疫小鼠,评价佐剂全菌死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空肠弯曲菌全菌死疫苗肌肉注射(A组),用明胶为佐剂全菌死疫苗(B组),全菌死疫苗(C组)及PBS(正常对照组)灌胃免疫Balb/c小鼠;接种3次,间隔7d,末次接种1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小肠粘液。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各组血清抗体IgGI、gAI、gM和肠道粘液抗体SIgA水平。结果A、B、C组血清抗体IgGI、gAI、gM和肠道粘液抗体SIg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B组明显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明胶作佐剂的全菌死疫苗口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口服疫苗佐剂后选。  相似文献   

17.
痢疾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志贺氏菌有4个种群: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除宋内氏菌以外,每个种群还有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已知志贺氏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有:位于志贺氏菌大质粒上与侵袭力相关的基因,其功能是使志贺氏菌能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菌染色体上的脂多糖基因,其功能与已进入宿主细胞的志贺氏菌的增殖相关;志贺氏毒素,它是由Ⅰ型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其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它具有肠毒、细胞毒和神经毒作用;此外,志贺氏菌对铁的吸收能力和温度也是志贺氏菌毒力的调节因子。 痢疾菌苗的研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起初从胃肠道外途径用死菌苗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死菌苗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后来采用口服途径、但口服死菌苗对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口服减毒活菌苗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菌苗减毒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存在回复突变的可能性。现已构建了毒力基因缺失的减毒株,这种减毒株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成有毒株,很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痢疾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8.
<正> 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一般较低下,而手术、放疗和化疗又均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为了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延长寿命,配合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辅助疗法。厌氧棒状菌苗(简称菌苗)是一种强力的免疫激活剂。金福生等曾测定了菌苗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水平的影响,但国内尚未见到菌苗对人血清溶菌酶活性影响的报告。中药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布氏菌种抗原成份的异同,用牛种抗原(A),羊种抗原(M)包被载体,做 ELISA 试验查血清抗体,鉴别其疫区菌种,结果73份疫区人血清,200份疫区羊血清,OD 值 M 抗原例明显高于 A 例,完全符合该地区布氏菌的菌型的特点,说明该方法在快速确定疫区性质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为极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主要是由于布氏菌长期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或其它组织器官的细胞内,形成隐匿状态,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可以在细胞内繁殖,繁殖到一定数量,布氏菌可再度进入血循环,作用于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致敏,机体遂产生传染性变态反应。如果布鲁氏菌在血液中继续增加,可形成菌血症,造成慢性布病的急性发作(或称复发)。所以慢性布病用抗菌素治疗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抗菌素不能杀死进入细胞内的布鲁氏菌。治疗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