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强化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正强化法治疗儿童孤独症5例的经验。方法对5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在慎重选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一定阶段正强化法行为训练。结果患儿经正强化法治疗半年后,均明显好转。结论正强化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体会苏凌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孤独症;训练;护理;儿童婴儿孤独症最早在1938年由Kamer发现。1978年美国儿童及成人孤独症学会顾问委员会提出了孤独症定义为起病年龄在30个月之前,并具以下...  相似文献   

3.
周浪  任路忠  史俊霞 《中外医疗》2013,32(21):141-142
目的对未确诊为孤独症,但有言语迟缓或社交问题或象征行为问题的部分症状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从2009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对筛查后确诊及疑似孤独症患儿进行专门治疗,实行早期干预。结果在进行早期干预后,确诊的9例孤独症儿童显效8例,有效1例;语言迟缓、社交问题、象征行为问题等症状显著好转,未发展为孤独症儿童。结论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孤独症的发生,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晶  吴汉荣 《医学与社会》2008,21(10):44-46
目的通过个案探讨儿童孤独症的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典型孤独症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孤独症行为明显减少,社会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干预、个别化的综合治疗对于儿童孤独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惠芳 《中原医刊》2005,32(8):22-22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03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母孕产期不利因素影响胎儿早期发育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脑电图异常率38.5%,无规律性。结论儿童孤独症的脑功能障碍与脑器质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孤独症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量表。方法:选择65例已确诊为儿童孤独症的患儿和65例非儿童孤独症儿童混合在一起,共130例。分别应用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和克氏行为量表以双盲法通过家长/或幼儿园老师按顺序排列逐项进行问卷填表。结果: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130例儿童中检出65例儿童孤独症,诊断符合率100%,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1),其特异性为0.96,敏感性0.92。而克氏行为量表检出68例孤独症,与已确诊的65例儿童孤独症诊断符合率有差异,其特异性0.88,敏感性为0.82。两种孤独症诊断量表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DSM-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克氏行为量表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探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对儿童孤独症与伴有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非孤独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28例伴有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非孤独症患儿(非孤独症组)及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ABC和CARS的评定。结果正常对照组、非孤独症组ABC、CARS总分值均明显低于孤独症组(均P<0.01)。CARS对3组的评定结果与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很高,Kappa值为0.975;ABC对3组的评定结果与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相对稍差,Kappa值为0.667。CARS对孤独症组、非孤独症组的评定结果与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很高,Kappa值为0.965;ABC对孤独症组、非孤独症组的评定结果与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稍差,Kappa值为0.512。ABC、CARS对孤独症组、正常对照组的评定结果与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均很高,Kappa值分别为0.900、1.000。结论 CARS量表对儿童孤独症与伴有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非孤独症患儿及正常儿童较ABC量表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室景晓路等,为研究儿童孤独症的近期预后状况,对61例孤独症患儿进行3~6年的随访,收集智商、社会适应商、症状变化、临床病史等资料,使用SAS统计软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61例孤独症儿童中,智力  相似文献   

9.
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临床应用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艳  陈卓铭  胡荣亮  徐宁 《广东医学》2007,28(3):375-377
目的 探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对儿童孤独症与其他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门诊32例孤独症患儿、30例伴有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非孤独症惠儿及28例正常儿童进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评定.结果 孤独症组、非孤独症组与正常组的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总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孤独症组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14项中有6项得分显著高于非孤独症组,有11项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 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对儿童孤独症与伴有认知和(或)语言障碍的非孤独症患者和正常儿童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及其与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3~5岁孤独症患儿25例与健康儿童20例分别接受血清催产素水平测量,采用社交反应量表评定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孤独症患儿血清催产素水平低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儿童患者血清催产素水平与其社交能力呈负相关(r=-0.735,P<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孤独症儿童患者中,催产素水平是影响社交能力的因素(F=11.931,P<0.01).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患者存在血清催产素水平异常,血清催产素水平可能是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婴幼儿期孤独症早期的临床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我院儿科于2009年9月~2011年12月配合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对全区2960例1~2岁儿童筛查,分别采用《婴幼儿社会沟通与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研究对象中可疑54例,确诊9例,1~2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3.04‰,言语发育迟缓198例,社交问题16例,象征行为问题38例。结论大部分孤独症患儿早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应尽早对疑似孤独症患儿的发育情况及行为进行观察,尽早诊断,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精神及行为障碍疾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失音,为肾怯”。本文基于钱乙“肾怯失音”理论,试将其引入儿童孤独症的证治探究,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及儿童孤独症相关症状,基于中医学异病同治、整体观念等思维,提出儿童孤独症病机为肾阴不足、肾精亏虚,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创立六味地黄丸,用以治疗小儿肾怯相关疾病。本文根据儿童孤独症病机并结合钱乙六味地黄丸分析探讨儿童孤独症的治则治法,从中医学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孤独症,期望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开拓中医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孤独症3例报告孔杜斯赵中玲张春海(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室)儿童孤独症是小儿早期神经精神行为异常的一种少见疾病。1943年美国Kanner氏首次报道,国内自1983年以来的陆续报道已有30余例。我们于1994~1997年发现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王晓芳 《新疆医学》2022,(1):40-42,79
目的 分析早期丹佛干预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6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丹佛干预,对比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临床总体印象-总体改善(CGI...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儿童的高危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国力 《广西医学》2008,30(2):173-175
目的分析孤独症儿童父母家庭因素、围生期高危因素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对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35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35例,采用孤独症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父母家庭因素、围生期高危因素等资料。对两组间上述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分层比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母孕期患病服药史、出生窒息史、新生儿期黄疸史等因素与儿童孤独症发生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发病与围生期高危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方法 对7例孤独症儿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后的感觉动作能力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持续训练3个月以上的2例孤独症儿童动作能力评定,效果显著.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殊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8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特殊教育,此过程注意个别化,因材施教。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对患儿接受治疗前、后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经过特殊教育6个月后,受试患儿ABC量表分值较治疗前降低,适应商(adaptive deviation quotient.ADQ)、PPVT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主要在语言、交往等方面有进步,情绪、异常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特殊教育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孕期高危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设为观察组,40例未患有孤独症儿童设为对照组,对孕期高危因素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绕颈和脐带扭转史与先兆流产史等孕期高危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孕期上呼吸道感染和服药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糖耐量异常史、阴道炎史、胎盘老化和前置胎盘史、羊水过少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孕期高危因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孤独症儿童食物偏好的特点,通过对其异常饮食行为原因的分析,为其异常饮食行为的改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家长问卷的形式,对162例正常发育儿童以及162例孤独症儿童在中国常见的六大类共113种食物进行食物偏好调查.结果 1.研究发现对于谷薯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1.0(2.0)种,P<0.001]、豆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0.0(2.0)种,P<0.05]、肉类[正常儿童拒绝0.0(0.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0.0(2.0)种,P<0.05]、蔬菜类[正常儿童拒绝3.0(5.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6.0(10.0)种,P<0.001]和水果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2.0(5.0)种,P<0.001]的食物,孤独症儿童拒绝的食物种类都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正常儿童中性别并不影响其食物偏好,而孤独症儿童中男孩在谷薯类[孤独症女孩拒绝0.0(1.0)种,孤独症男孩拒绝1.0(2.0)种,P<0.05]和蔬菜类[孤独症女孩拒绝3.5(5.0)种,孤独症男孩拒绝7.0(11.0)种,P<0.05]选择中比女孩更加挑剔;3.对于绝大多数的食物,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度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而却对方便面(正常儿童接受度71.01%,孤独症儿童接受度81.02%,P<0.001)和辣椒(正常儿童接受度20.71%,孤独症儿童接受度28.47%,P<0.05)有着特殊的偏好.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谱狭窄;对辣椒和方便面这两种刺激性食物则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国外对本病的认识始于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师Leo Kanner最早对孤独症作了描述,国内是在1984年由陶国泰教授首次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患病率大致为2-13万/。200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金会提供项目基金,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国统函(2001)82号],中国残联、卫生部、公安部于2000年12月~2001年7月在全国首次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贵阳市为12个抽查地区之一,现将贵阳地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