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辨证分型结合百草丹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胆囊炎进行辩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气郁型、肝郁阴虚型等4型,观察运用百草丹胶囊结合中药辩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以本院非标准制剂百草丹胶囊每日3次口服,每次2粒,结合中药辩证分别予以行气祛瘀法、清热利湿法、健脾舒肝法、疏肝养阴法治疗,一共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辩证合百草丹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十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胆囊炎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运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以穴位注射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辨证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十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芪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 152 例辨证分为气滞型、温热型和血瘀型,三型均用金芪胶囊治疗。结果:三型慢性胆囊炎疗效分别为 98.3%、97.10%和 95.24%,三型疗效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金芪胶囊治疗各型慢性胆囊炎均有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病,迄今真正原因未明,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机能失调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笔者近2年来,自拟固本清肠汤结合本院由道家医方精制而成的百草丹胶囊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收到明显的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胆舒胶囊口服,对照组45例用金胆片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方法:50例用抗炎、利胆西药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结论:西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韩捷  谢进 《中成药》2007,29(1):I0008-I0009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胆囊疾病。本病多由胆汁瘀滞、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迁延而来。近年来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胆舒胶囊便是由中药薄荷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薄荷醇、薄荷酮研制而成,具有舒肝理气利  相似文献   

8.
和木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举 《四川中医》2008,26(1):83-83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共观察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和木舒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症状、体征、B型超声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0%,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和木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舒胆胶囊治疗急慢性胆囊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群  魏明  宰军华  张运克 《中医杂志》2002,43(10):759-760
目的:观察中药舒胆胶囊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慢性胆囊炎100例,应用舒胆胶囊治疗,并与金胆片组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变化。结果:舒服胶囊组有效率高于金胆片对照组(P<0.01)。舒胆胶囊组对疼痛、恶心、呕吐、大便于结等改善较好;对白细胞计数有明显降低作用,对慢性胆囊炎B超检查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胆胶囊有明显改善急慢性胆囊炎症状与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蒙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24例。结果:蒙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0.8%,蒙医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疗效,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子宫肌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所收集的4种临床常见证型肝郁脾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痰湿血瘀型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中医辨证论治子宫肌瘤与B超诊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B超声像图中,肝郁脾虚型患者以低回声型为主,阴虚火旺型患者以等回声型为主,气滞血瘀型患者以强回声型为主,痰湿血瘀型患者以混合型为主。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分型与中医证型有对应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方法,在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选择不同感染途径(性传播878例,静脉吸毒527例,有偿供血652例)的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症、证分布规律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初步总结出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的病性、病位和病机等特点.3种传播途径主要病性中虚证以气虚、阴虚和阳虚为主;实证中,血液传播以痰湿为主,性传播以气滞为主,静脉吸毒以热(火)毒为主.性传播者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为主;静脉吸毒者以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证为主;采供血者以肝胃不和、脾虚湿盛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不同证型对 AST ALT 及 AST/ALT 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89例6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分析显示:AST、ALT及AST/ALT比值均高于正常,其升高幅度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以肝肾阴虚型(AST、AST/ALT)和气滞血瘀型(ALT)为最高,除肝郁脾虚型AST、ALT及湿热蕴结型ALT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证型的各项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研究表明,肝硬化证型不同,肝损害程度不一,随着中医病理发展和证型的变化,AST、ALT及AST/ALT比值逐渐升高,仍呈由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逐渐向失代偿期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递增趋势,但ALT在证型中呈台阶式渐升,似乎无规律。因此,可考虑将AST及AST/ALT比值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文献的分析,认为目前对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气机失调、肝郁脾虚、中正失衡、肝阴不足等;治疗则有辨证施治、针药并用、经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等.但仍存在样本过小,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