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胎头高直位阴道分娩3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高直位分娩难度大,尤其是高直后位,几乎均需要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我院1999年9月~2004年9月入院分娩的1260例产妇中,共发现胎头高直位11例,占分娩总数的0.87%,其中高直前位5例,高直后位6例。其中高直前位3例经加强宫缩、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其余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现将阴道分娩的3例高直前位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枕后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中占重要地位,虽发生率不高,但多数需剖宫产结束分娩,少数需阴道助产,自然分娩者较少,如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极大。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院1975~1985年5月妊娠37~42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共90例,同期足月妊娠初产头位分娩共8334例,占头位分娩的1.08%。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1980年1月~1982年12月间444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从头先露中尽早地识别难产,及时给予处理,保障母儿健康。临床资料一、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本院自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三年内分娩总数为3598例,其中头位3344例,占分娩总数的93%;臀位224例,占6.2%;横位30例,占0.8%;头位难产有444例,占分娩总数的12.4%,占头位分娩总数的13.3%。  相似文献   

4.
Kielland‘s产钳助产15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持续性枕横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临床上常用的助产方法有徒手转胎头、负压吸引器及Kieland's产钳旋转胎头。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8年4月,应用Kieland's产钳对持续性枕横位150例(KF组)行助产术,并与同期130例手转胎头后Simps...  相似文献   

5.
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 ,使难产转为顺产 ,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分娩总数 3 4 95例 ,难产 14 5 6例 ,发生头位难产 70 9例 ,占难产总数的 4 8 69%,其中 3 2 3例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随机分为三组 ,A组 :宫口扩张 6~ 7cm ,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 1 5cm ,枕横位 12 2例 …  相似文献   

6.
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根据1985年国内19个协作单位33182例分娩资料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又占难产总数的81.63%,另据我院头位难产资料统计,胎头位置异常占85%。以胎头为先露分娩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常常需要在产程中才能发现。因此,在处理头位分娩时,应注意头位难产,警惕胎头位置异常,以做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在胎方位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202例单胎头位,枕横(后)位无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将其分为研究组102例,在首次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待宫口开大>6cm、胎先露>S+1手转胎头;对照组100例,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96.08%vs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时间缩短[(400±65)minvs(504±98)min]、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300ml者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vs6.02%)、软产道裂伤减少(30.61%vs54.22%)、新生儿窒息率降低(1.96%vs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可使枕横(后)位致产程异常者转化为成功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产程时间缩短,母儿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阴道检查如何正确诊断胎头方位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检查如何正确诊断胎头方位异常?据1985年全国19个单位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占难产总数的81.63%。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调查,因头位难产而行剖宫产200例中,胎头位置异常占85%。由此可见胎头位置异常在难产中占有首要地...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4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近20年来,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共65例,去掉选择性及与分娩无直接关系的16例外,本文就其余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发生率:自1967年至1986年,我院分娩总数56,104例,其中剖宫产术5,463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39例,占分娩总数的0.07%,占剖宫产术的0.71%。同期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术10例,占分娩总数的0.018%,占阴道分娩的0.02%。二、手术指征:49例子宫切除术指征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头位难产1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方位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现分析我院161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11—2004-05,我院分娩总数819例,其中头位786例,臀位31例,横位2例,发生头位难产161例,占分娩总数的19.7%,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0.5%。161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岁(18~32岁),孕周38^+4~40^+5周,初产妇148例,经产妇13例。  相似文献   

11.
在头位难产中,以枕位异常发生率最高,为了保障母子健康,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我院对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头下降阻滞的枕位异常,采用手转胎头辅以经腹推儿背联合手法纠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产程中产妇取坐位矫正头位异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方位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手术率极高 ,处理不当时对母婴危害大 ,争取于产程早期发现 ,并及时采用适宜的措施给予纠正 ,将难产转为顺产 ,以提高分娩质量。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6月间 ,选择宫口开大 3cm,常规人工破膜 ,了解羊水情况 ,阴道检查与 B超检查胎方位为枕后位者 30 0例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 0例 ,均为初产妇 ,年龄 2 1~ 35岁 ,孕周 37~ 41周 ,均为单胎头位 ,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 ,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2 .方法 :(1)确定胎方位方法 :自然临产或计划性分娩、宫口开大 3cm时 ,行人…  相似文献   

14.
89例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胎妊娠高危因素较多 ,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亦高 ,除积极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外 ,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处理对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婴儿生存率很重要。本文就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间双胎妊娠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收治双胎妊娠 89例 ,与同期单胎妊娠分娩 5 499例做对照分析。1 1 双胎妊娠发生率  4年分娩总数 5 5 88例 ,双胎 89例 ,占 15 9‰ ;单胎 5 499例 ,占 984 1‰。双胎与单胎的发生率为 1∶6 1 79。1 2 双胎与同期单胎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病死率  89例双胎中有 48例剖宫产 ,占 5…  相似文献   

15.
<正>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为多见,部分有阴道分娩意愿的产妇因头位难产行剖宫产术。改变体位联合手法扶持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现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孕足月试产的枕后位产妇,行上述方法纠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6):475-475,477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逐步提高,如何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争取经阴分娩重新引起重视。我们为109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行经阴徒手旋转胎头术,然后产妇取侧俯卧位,纠正率达89.91%,成功率达86.24%。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程中活跃期枕后位胎儿脊柱位置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在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其胎儿体重<4000 g,均为头先露、枕后位,共288例.在试产过程中宫口扩张4~5 cm并已破膜时,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行B超检查胎头及脊柱位置,并动态观察至分娩结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对分娩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288例中,胎儿脊前位202例,脊后位86例.脊前位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脊后位组[1.5%(3/202)与8.1%(7/86),x2=7.97,P<0.01].脊后位组86例分娩中胎儿均为持续性枕后位,其中4例以枕后位经阴道分娩(包括产钳助产2例).脊前位组和脊后位组产程中不同宫口扩张程度时因持续性枕后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口扩张6 cm:4.0% (8/202)与36.0%(31/86),x2=53.04;7 cm:3.5%(7/202)与18.6%(16/86),x2=18.81;8 cm:1.5%(3/202)与10.5%(9/86),x2=12.18;9 cm:0.5%(1/202)与5.8%(5/86),x2=8.63;开全:1.5%(3/202)与15.1%(13/86),x2=21.36;开全1h:0.5%(1/202)与9.3%(8/86),x2=15.45;P均<0.01].徒手旋转胎位均在宫口扩张5~6 cm时进行.脊后位组2例徒手旋转胎位均未成功.脊前位组202例中,155例未行手旋转胎位而在继续试产中胎头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12例经徒手旋转胎位至枕前位经阴道分娩,余35例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23例手术指征为持续性枕后位. 结论 产程中活跃期枕后位胎儿脊柱位置与分娩结局有密切关系,活跃期及时了解枕后位胎儿脊柱位置,可帮助医师及时采取合理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诊斯及处理.方法:对98例胎头高直后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94例临产后发生胎头不入盆,占95.9%.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70例,占71.4%.潜伏期延长85例,占86.7%,81例进入活跃期者41例活跃期延长,40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25例(25.5%).94例剖宫产(95.9%),4例经手指旋转胎头变为枕后位经阴道分娩.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和产后出血.结论:胎头高直后位是分娩难度很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早期诊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枕后位发病率为5%~12%,易出现母儿并发症。体格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临产前、第一产程中大部分枕后位可自行转为枕前位分娩。第二产程若出现持续性枕后位,应预防性徒手旋转胎方位;若出现胎心监护异常或第二产程延长,需立即旋转胎头、器械助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活跃期及胎头下降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6例活跃期或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阻滞合并轻度胎头位置异常(枕横位、枕后位)采用0.25%布比卡因作硬膜外阻滞麻醉。发现:①硬膜外阻滞可改善宫缩性质,使子宫收缩协调,宫口扩张加速,尤其适用于高度紧张和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者。②硬膜外阻滞可松弛盆底肌,减轻产道对胎头的压迫,有利于克服轻度头盆不称,使阻滞的胎头下降。本组除4例因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头下降停滞行剖宫产术外,其余全部经阴道分娩。③与同期分娩、同等条件诊断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56例产妇作对照。硬膜外阻滞组的产后出血和产后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