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妊娠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IV/AIDS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其中具有孕期、产后(3个月内)连续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资料的有17例。结朵36例患者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743个/uL,中位数367个/uL。其中17例患者孕期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588个/uL,中位数313个/uL;产后(3个月内)CD4^+计数最小值139个/uL,最大值737个/uL,中位数391个/uL;孕期CD4^+/CD8^+比值最低0.13,最高0.89,中位数0.41,产后CD4^+/CD8^+比值最低0.17,最高1.2,中位数O.51。结论本组17名HIV/AIDS孕产妇孕期、产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为产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HIV阳性结核病患者44例、同期住院的HIV阴性结核病患者42例和HIV阳性非结核病患者28例。对3组患者的T-SPOT.TB、血结核抗体试验及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SPOT.TB对HIV阳性患者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5.71%、90.00%、75.00%,其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1.82%)与HIV阴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但HIV阳性结核病组结核抗体检查的灵敏度(25.00%)明显低于HIV阴性结核病组(57.14%)(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中,T-SPOT.TB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3种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分别是71.43%、85.71%、88.8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T-SPOT.TB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HIV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为62.50%,低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T-SPOT.TB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HIV/AIDS合并结核病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T-SPOT.TB灵敏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CD4^+ T细胞计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初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的水平.方法:76例AIDS初治患者,按照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为≥100个/μL组和<100个/μL组,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两组患者CK-MB水平.结果:76例AIDS初治患者中CK-MB异常12例,异常率15.79%;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组24例,CK-MB异常4例,异常率16.67%;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组52例,CK-MB异常8例,异常率15.38%;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CD4+T细胞计数的AIDS初治患者的CK-MB异常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冰  崔丹  闫惠平  赵秀英 《北京医学》2010,32(3):190-193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重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5例AIDS患者胃黏膜组织冰冻切片和PBMC涂片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HIV感染情况。结果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1~4年后,AIDS患者胃黏膜单个核细胞(MMC)中CD4^+T细胞计数仍然低于对照组[(37.44±18.00]%vs(50.35±3.41)%](P〈0.01);但PBMC中CD4^+T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2.70±10.66)%vs(51.00±6.60)%](P〉0.05)。②未治疗组与治疗〈1年组胃黏膜MMC中CD4^+T细胞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6±1.92)%vs(1.88±1.56)%](P〉0.05);治疗1~4年组则明显低于未治疗组[(0.54±0.49)%vs(2.76±1.92)%(P〈0.01);三组AIDS患者PBMC中CD4^+T细胞HIV感染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9.44±8.17)%vs(9.76±6.98)%vs(4.95±8.26)%](P〈0.05)。结论相对于外周血,AIDS患者胃黏膜免疫重建可能是不完全的。AIDS患者胃黏膜CD4^+T细胞HIV感染在胃黏膜CD4^+T细胞的丢失与重建延迟过程中可能并非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阮克琛  周昌静 《广西医学》2010,32(9):1059-106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TP)感染的情况。方法从HIV/HBV、HIV/HCV、HIV/TP及HIV/HBV/HCV合并感染率、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分布与HIV-RNA载量的关系等方面对92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2例HIV感染者中,单纯HIV感染率为44.57%,HIV/HBV为14.13%,HIV/HCV为32.61%,HIV/TP为3.26%,HIV/HBV/HCV为5.43%;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00/mm338例,其HIV病毒载量≥104cp/ml,100~400/mm320例,其HIV病毒载量为103~106cp/ml;〉400/mm334例,其HIV病毒载量〈104 cp/ml者占61.76%。结论 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速CD4+T细胞的破坏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例儿童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等。PPD试验:弱阳性1例,阴性4例。痰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全部均为阴性。CD4+T淋巴细胞检测:CD4+≤50cells/μl1例,100~200cells/μl2例,>350cells/μl2例。影像学检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浸润性肺结核1例。治疗结果:4例病情好转,死亡1例。结论:儿童HIV/AIDS合并肺结核发生率高,具有相应的临床特点,预后差,对于儿童HIV/AIDS患者应尽早、规范筛查结核病,明确是否合并肺结核,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阳性的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0例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血沉、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BALF GeneXpertMTB/RIF、BALF TB-DNA及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CT等检查,分析各指标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90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促、乏力等,胸部CT主要表现为粟粒状、斑片状、纤维条索状、结节样、空洞及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4例(占82.2%),TSPOT.TB、GeneXpertMTB/RIF、TB-DNA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200个/μL组的T-SPOT.TB和PPD检测阳性率高于CD4~+T≤200个/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多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男性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T-SPOT.TB、GeneXpertMTB/RIF阳性率高于TB-DNA、抗酸染色涂片、PPD,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HIV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成人.15例AIDS患者和20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琳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呻沐巴细胞数低于200个//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段明珉  王仁仪 《中外医疗》2012,31(3):45+47-45,47
目的探讨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辅查情况、治疗结果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相似,无特异性;辅查血沉均增高,PPD皮试阳性率及痰涂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均低,胸部影像呈多形态改变,易形成空洞,CD4+细胞计数多在200~500个/mm3之间;经治疗,24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感染者肺结核症状及胸部影像改善,2例患者使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效果好。结论 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胸部影像不典型,CD4+细胞计数多降低;但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78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55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78例患者中有71.79%(56/78)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98.72%的HIV/AIDS患者CD4+/CD8+比值<0.8,其中75.64% (59/78)患者4/8介于0.1~0.5之间.CD4+、CD8+、CD3+、CD4/CD8、WBC、LYMPH六个项目HIV/AID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EUT及%LYMPH三个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8+、CD3+、CD4+/CD8+及LYMPH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将26例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研究对象(简称合并组),26例无免疫损害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①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合并组7.7%,对照组73.1%,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组(6-108)×10^6/L,对照组(425-557)×10^6/L,t=55.75,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表现特点:①病变累及3-5组以上淋巴结,合并组20例,对照组6例,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平扫淋巴结密度均匀,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平扫淋巴结有低密度区,合并组20例,对照组10例,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淋巴结有钙化,合并组2例,对照组12例,P=0.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均匀强化,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分格状强化,合并组16例,对照组6例,P=0.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0年1月—2020年12月发现515例AIDS患者中,选择73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分析其感染性特点及临床特征。并以同期51例AIDS未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ROC曲线分析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对其出现肺结核的预测价值;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的IL-6、hs-CRP、TNF-α水平,分析其与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吸烟和结核病患者接触史比例分别为57.5%(42/73)和33.3%(17/51)、38.4%(28/73)和19.6%(10/51)、46.6%(34/73)和23.5%(12/51) ,而卡介苗接种史比例分别为24.7%(18/73)和45.1%(23/5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0,4.965,6.834,5.668,P<0.05);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为导致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有卡介苗接种史为保护因素(P<0.05);基线CD4+T细胞、吸烟、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联合检测预测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研究组IL-6、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为导致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89~2011年保山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为该人群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1日从中国CDC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至2011年年底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历史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989~2011年保山市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4 562例,其中死亡883例,死亡率为19.36%.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1.0%,21~40岁的占62.2%,已婚有配偶者占61.0%,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8.7%,汉族占77.1%,农民占73.6%,异性传播占59.6%;HIV感染者占50.4%,AIDS病人占49.6%;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的占26.3%,一年及以上死亡者占35.1%;CD4≤50、51≤CD4≤100、101≤CD4≤200、201≤CD4≤350、CD4≥351者生存时间≥1年的分别占29.8%,44.8%,46.0%,70.8%,65.5%;在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占51.2%,异性传播在AIDS病人中占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占73.6%.结论 保山市既往报告死亡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以汉族、已婚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其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CD4计数越高,其生存期越长;AIDS相关性疾病是导致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结核病病人(AIDS/TB)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6例AIDS/TB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实施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CD4+T细胞计数上升水平,分析其发生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AART 1年内106例患者中出现毒副作用症状39例,占36.8%,其中24例在HAART后3个月内出现,占61.5%,主要表现为食欲改变、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绝大多数病人在接受HAART后CD4+T细胞均显著上升(P〈0.01)。基线CD4+T细胞〈50/μl者72例,基线CD4+T细胞≥50/μl者34例,两组HAART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CD4+T细胞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TB患者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大多发生于HAART后3个月内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感染科住院诊断为肺结核的全部患者58例,其中痰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或肺穿刺活检组织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41例,痰涂阴性而临床诊断为肺结核(且经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肺结核患者17例。同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自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血IGRA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   IGRA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6.2%(50 / 58),特异度为95.8%(46 /48),漏诊率为13.8%(8 / 58),误诊率为4.2%(2/ 48),ROC曲线下面积AUC = 0.816(P = 0.001)。治疗前肺结核组患者CD3(+)、CD4(+)及CD4(+)/CD8(+)较正常组明显下降,CD8(+)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6.6%(56/ 58),特异度为91.7%(44/ 48),漏诊率为3.4%(2/ 58),误诊率为8.3%(4/48),IGRA实验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 = 0.911(P < 0.001)。  结论   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漏诊率较单一IGRA检测明显降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