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18例,乳头癌7例。十二指肠癌2例及肉瘤1例,属良性病变者4例。一期切除者39例,近期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7%,随访34例、其中22例死亡,最长存活6年。手术绝对存活率:1年者36.6%(11/30);3年者4.3%(1/23);5年者4.3%(1/23);介绍了减少胰漏并发症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椭圆拟合法评定轴线对轴线垂直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并用Turboc语言编制了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区域法评定垂直度误差的计算程序,经过实例验证,这种方法符合形位公差标准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和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组比较。结果:重度梗阻性黄疸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黄疸组,良性疾病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亦能获得较好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及适应范围的扩大能提高手术切除术,术前“减黄”和正确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4.
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肿瘤等疾病的效果,探讨手术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结该院2000年1月~2008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手术治疗的156例病例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经验.结果 共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6.4%,其中肺部感染3例,胰瘘5例,胰瘘合并腹腔出血1例,胃肠吻合1:7出血1例,死亡2例,短期内出现腹水5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的手术.患者的年龄、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手术技巧影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的相关因素.方法:58例患者根据手术后有无胰漏分为胰漏组和愈合组,分析与胰漏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两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以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胰漏的发生与高胆红素血症、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有关.细致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预防胰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胆胰漏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1月间4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中胰头癌17例,壶腹癌15例,胆总管中下段癌6例,胆总管下段神经纤维瘤1例,慢性胰腺炎致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术前不能排除肿瘤)2例,十二指肠肿瘤3例,胃窦癌侵及胰头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4例。均做PPPD或标准Whipple术式,49例全部治愈,发生胰漏1例,4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对固定的术式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胰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漏并发晚期出血因素和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10年5月PD术后胰漏并发晚期出血患者1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1例行非手术治疗成功,5例行血管栓塞止血成功,6例行再次开腹手术止血,4例止血成功,2例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术前胆红素水平、腹腔感染程度及术中出血量、胰腺水肿程度、术中血管骨骼化等是术后发生胰漏并发晚期出血的相关因素.出血量通常大,往往需再次开腹手术或行TAE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分析50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并按AAST伤性分类,采用不同的术式,对术后远期出血、胰瘘并发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42例痊愈。4例并发远期腹腔出血,4例并发胰瘘患者痊愈。结论:腹腔、血清淀粉酶的升高是诊断胰腺损伤较直接的方法,B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重要意义,按胰腺损伤程度、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对远期并发腹腔出血,胰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使患者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2.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术后感染和出血,导致二次手术治疗甚至死亡,有效地减少胰瘘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因此,PD后胰瘘的防治历来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如患者全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认识并了解胰瘘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对胰瘘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肠扭转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3年3月间诊治的48例肠扭转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3例,诊断为肠梗阻25例,腹膜炎5例,休克1例,误诊4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46例。治愈43例,死亡5例。病死率10.4%。结论:肠扭转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术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泌尿系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及治疗不及时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及肾脏损害的增加。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严重,病程长,不易控制。现将我院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5年间45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5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者均为我院近5年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39例,年龄36岁~76岁,平均年龄56岁。糖尿病病程0.5a~18a,空腹血糖浓度8.9mmol/L~21.3mmol/L。45例中有尿频、尿急、尿痛者30例,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者8例,腰痛者6例,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9例。1.2诊断标准45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血糖浓度采静脉血分离血浆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45例均经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清洁中段尿(要求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了4h~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临床特点及防治要点。方法对我院近3年内发生的48例AA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可发生于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48例均行粪便培养,其中13例有病原菌存在,分别为10例难辨梭状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余35例培养阴性;口服甲硝唑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有效;46例痊愈出院,2例因原发疾病加重而死亡。结论因对抗生素应用随意等原因,临床容易出现AAC。治疗方面应停用原用抗生素,应用甲硝唑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治疗,同时注意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例弥漫性肺泡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年5月期间17例因弥漫性肺泡出血入住R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Goodpasture综合征1例,二尖瓣狭窄2例,特发性肺嗜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临床表现:发热76.4%(13/17),咯血47%(8/17),贫血100%(17/17),呼吸困难100%(17/17),低氧血症100%(17/17),白细胞升高76.4%(13/17)。血红蛋白(78.0±2.4)g/L。胞浆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滴度1∶(46.0±3.7);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滴度1∶(108.0±16.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35.3%(6/17);噬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计数阳性100%(17/17)。胸部CT呈弥漫性肺泡浸润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100%(17/17),15例呈两肺弥漫性阴影,2例呈右肺弥漫性阴影。死亡率29.4%(5/17)。结论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症,咯血、呼吸困难、贫血及胸部X线影像为诊断弥漫性肺泡出血提供线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并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神经鞘瘤患者1例及文献报道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2例胰腺神经鞘瘤患者纳入总结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4岁(范围17~89岁),其中女性40例(56%)。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体重减轻,或体检偶然发现胰腺肿物。肿瘤平均大小6.1 cm (1~20 cm)。肿瘤位于胰头部29例(40%)、胰体/尾部32例(44%),沟突部6例(8%)。肿瘤表现为实性肿物27例(38%)、囊性28例(39%)、囊实性10例(14%)。2例通过术前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余均为手术后标本病理诊断证实。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局部剜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15例、胰腺中段切除1例。5例(7%)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神经鞘瘤,恶性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良性组[(13.8±6.2)cm vs (5.6±4.1)cm,P =0.0004)]。手术切除患者术后随访3~65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死亡。结论胰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肿瘤大小与良恶性具有明显相关性,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