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在不同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人群中进行骨钙素(BG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测定,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GP与血糖、血脂间的相互关系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电化学发光法、高压液相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测BGP与相关实验室参数指标。结果 (1)BGP水平从NGT到IFG再到新诊断T2DM组最后到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逐渐降低(P<0.01).(2)BGP与FPG、HOMA-IR、HbA1C、TG呈负相关(P<0.01);BGP与BMI、TC无相关关系(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3)新诊断T2DM组与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间BGP、FPG、FINS、HOMA-IR、HbA1C、TG、HDL-C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GP与FPG、HOMA-IR、HbA1C、TG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BGP与血糖及血脂关系密切,是糖、脂代谢调节的重要参与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 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与血小板活化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CD40L(sCD40L)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前期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患者各30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静脉血清中sP-selectin、sCD40L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和T2DM组的sP-selectin和sCD40L较NC组明显升高(P<0.05)。sP-selectin的表达与FPG、TG、TC、LDL-C、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其中与TG和FPG的相关性更高(P<0.01);sCD40L与FPG、BMI、HbA1c呈正相关(P均<0.05),与TG、TC、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糖尿病前期及T2DM人群血清中sCD40L和sP-selectin水平已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已启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PAC-1)、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GPⅡb/Ⅲa(CD41a)和GPⅠb/Ⅸ(CD42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46例T2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PAC-1、CD62P、CD41a和CD42b表达。结果 T2DM患者PAC-1、CD62P、CD41a异常增高(P0.01),CD42b降低(P0.05)。结论 T2DM患者伴有血小板活化,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并分析FIB 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型糖尿病(T2DM)患者252 例,根据是否合并DPN 分为DPN 组(150 例)和单纯T2DM 无并发症组(102 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 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 组),收集3 组临 床资料,比较纤维蛋白酶(FIB)水平。再根据FIB 水平将DPN 组分为低FIB 水平(FIB ≤ 4 mg/dl)亚组65 例和高FIB 水平(FIB>4 mg/dl)纤维蛋白酶亚组(85 例),观察两亚组临床资料分布特点,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Pearson 单因素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B 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 DPN 组腰围(WC)、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OMA-IR、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FIB 均高于NC 组和T2DM 组(P < 0.05);T2DM 组FPG、2 h PG、Fins、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HDL-C、FIB 及吸烟 例数均高于NC 组(P <0.05)。② FIB>4 mg/dl 亚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FPG、2 hPG、Fins、 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 及吸烟例数均高于FIB ≤ 4 mg/dl 亚组 (P <0.05)。③ FIB>4 mg/dl 亚组SCV 和MCV 较FIB ≤ 4 mg/dl 亚组降低(P <0.05)。④ Pearson 相关分析显 示,血浆FIB 水平与年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FPG、HbA1c、TC、TG、LDL-C 及吸 烟呈正相关(P <0.05)。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HbA1c 及吸烟为FIB 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DPN 患者血浆FIB 水平升高,神经传导速度下降,BMI、TG,HbA1c 及吸烟是DPN 患者FIB 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血脂六项值的变化情况。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控制提供更科学曼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按1999年WHO公布的标准,根据临床诊断将受检人群分为三组,其中T2DM组61人,IGT组47人,对照组(NGT)56人。测定三组人群的HbA1c和空腹血清中的FPG、TG、TC、HDL—C、LDL—C、ApoA1、ApoB的浓度。结果他DM组和IGT组中的FPG、HbA1c、TG、TC、LDL—C、ApoB检测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ApoB为P〈0.05);HDL—C、ApoA1和ApoA1/ApoB的检测值HbA1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ApoA1/ApoB为P〈0.01)。结论T2DM患者和IGT患者血中的FPG、HbA1c、TG、TC、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HDL—C、ApoA1和ApoA1/ApoB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六项能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病情控制和诊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诊断糖耐量异常(IGT)、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FMD的影响因素。方法:新诊断IGT和T2DM患者119人根据血糖高低分为3组:IGT组34人、DM1组(空腹血糖7~9mmol/L)52人、DM2组(空腹血糖9~10mmol/L)33人及正常对照组(NC)25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随后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IGT组、DM1组、DM2组及NC组间F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血糖差值(DP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呈高度负相关(P〈0.01),与HbA1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FMD有关的入选因子,在IGT组为WHR和HOMA—IRI;DM1组为HOMA—IRI,PPG和DPG;在DM2组为FIG和HOMA—β。结论:新诊断IGT和T2DM患者FMD与血糖尤其是血糖的波动相关;不同血糖水平时FMD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本院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结果:与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BMI、PBG、TG、TC、LDL—C、PAC-1、CD62P明显升高,以高尿酸血症组的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UA与TG、TC、LDL—C、CD62P有相关性。偏相关分析,UA与CD62P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CD62P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高危受试者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体检或门诊筛查的DM高危人群586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2h血糖(2hPG),根据WHO的OGTTDM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IFG合并IGT组和DM组,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和FPG诊断DM的最佳切点,并评价诊断效果。结果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32%,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72~0.935),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0.7%;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5mmol/L,AUC为0.906(95%CI0.854~0.942),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9.3%。HbA1c和FPG的DM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P>0.05)。结论HbA1c对DM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最佳切点为6.35%,这与以往的报道有一定的出入,分析原因可能与当地受试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HbA1c对DM的诊断仍需进一步收集大样本资料,确定HbA1c对湖北省DM高危人群的诊断最佳切点、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DM合并心衰组)、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正常体检者(NC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HbA1c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 DM合并心衰组及DM组患者FPG、2hPBG、SBP、DBP、TC、TG、LDL-C、HbAlc、ESV、EDV水平显著高于NC组,而HDL-C、EF水平低于NC组(P 〈0.05);DM合并心衰组HbAlc、ESV、EDV水平显著高于DM组,EF低于DM组(P 〈0.05)。DM合并心衰组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深,其HbAlc水平显著增加(P 〈0.05)。经Logsitic多因素分析可知,HbA1c、ESV、EDV是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测定HbA1c水平能有效预测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对尽早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血脂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爱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81-1883
本文综述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发生率,其在不同性别、地区、种族间的分布特点。IFG伴随着脂代谢紊乱,且脂代谢紊乱早于糖代谢紊乱。由糖耐量减低(IGT)演变为2型糖尿病(T2DM)的过程中,除有前期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外,长期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β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β细胞凋亡增加和功能下降。分析脂质代谢及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并进行干预,对早期逆转β细胞功能的损伤,预防T2DM和由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与血管内皮脂质沉积有关的心、眼、肾、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筛查,分析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可能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情况。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自然人群进行体检。35~74岁居民均纳入研究对象,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作OGTT筛查。结果体检结果显示,2DM患病率为15.1%,其中新诊断2DM者为45.8%,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糖调节受损(IGR)163例,患病率为4.9%。若不进行OGTT试验将有12.6%新诊断的2DM、42%空腹血糖受损(IFG)、25.8%糖耐量异常(IGT)、41.3%IFG合并IGT漏诊,36.4%新诊断2DM误诊为IFG。结论2DM患病率在我国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大城市郊区农民患病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糖代谢检查十分必要,进行OGTT试验可明显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找正常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0.5 h血糖(0.5 h PG)、1 h血糖(1 h PG)95%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其诊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切点。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5年来有完整资料的3208例OGTT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人组、IFG组、IGT组和糖尿病组,并计算每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值和标准差(x-±s),并用公式(x-+1.64s)计算出除糖尿病组外各组人群各时间点9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人、IFG、IGT三组人群0.5 h PG、1 h PG 95%的参考值范围分别是:①正常人应<11.58 mmol/L、<11.69 mmol/L。②IFG患者应<12.93 mmol/L、<14.11 mmol/L。③IGT患者应<12.75 mmol/L、<14.49 mmol/L。结论①因正常人OGTT 0.5 h PG、1 h PG两点的参考范围高限是11.58和11.69 mmol/L,因此,在OGTT结果的判定时,只凭0.5 h PG和1 h PG≥11.1 mmol/L不能诊为糖尿病。②根据计算结果,OGTT 0.5 hPG 12.93 mmol/L,1 h PG 14.49 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③0.5 h PG 11.58 mmol/L,1 h PG11.69 mmol/L是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切点值。  相似文献   

14.
田应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4-2466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7例,根据WHO标准分为IFG组21例,IGT组30例,糖尿病(DM)组36例,记录检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IFG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TC高于IGT组、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TC低于IF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TG、HDL-C、LDL-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T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比IFG更大,IGT和IFG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干预糖稳态受损病例的结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素伟  李迎春  张艳霞 《河北医学》2008,14(10):1154-1155
目的:观察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对糖稳态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异常(IFG)病例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糖稳态受损病例提供更合理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案.方法: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断的糖稳态受损病例69例,经卫生宣教,自主选择干预方案,其中饮食运动组15例,二甲双胍组28例,拜糖苹组26例.观察时间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饮食运动组经干预6个月,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FPG及2hP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对FPG控制两组无明显区别,对2hPG的控制拜糖苹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治疗组TC、TG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对IFG病例建议选用二甲双胍,对IGT病例建议选用拜糖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成员中糖调节受损(IGR)一级亲属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家系成员中空腹血糖受损(IFG)一级亲属(B组)34例;糖耐量减低(IGT)一级亲属(C组)89例;IGT与IFG并存的一级亲属(D组)34例;在家系成员的配偶中,选择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130名(A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脂等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组和D组的hs-CRP均显著高于A组(P值分别<0.05、0.01),D组较B组、C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在一级亲属中,hs-CRP与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腰臀比、腹围、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稳态模型评估B细胞功能指数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结论T2DM患者IGR一级亲属存在与T2DM患者类似的炎性反应和IR。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炎性反应也逐渐加重,并且与IR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可能在T2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糖耐量受损组(IGT)、两者并存组(IFG IGT),检测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并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FG组I、GT组I、FG IGT组CD62P、CD63、CD41、CD6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活化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已存在血小板活化增高,并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的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197例入选者根据糖耐量分3组:正常糖耐量(NGT)组104例,糖耐量受损(IGT)组49例,糖尿病(DM)组44例。所有入选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和DM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E/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代谢紊乱早期的患者左心结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而左心舒张功能已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1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25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35例)、糖调节受损组(51例)、糖尿病组(39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观察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FBG、TG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间多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