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80例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各组47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87%,对照组为80.85%,差异明显(P<0.05).斑块面积变化方面,治疗前了两组的斑块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均有所缩小,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缩小斑块面积,治疗效果较好,故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收治了125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有60例归为对照组;另65例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及C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DBP、TC、TG、LDL-C水平分别为(128.0±3.7)mmHg、(82.0±3.7)mmHg、(3.65±1.10)mmol/L、(1.11±0.35)mmol/L、(2.45±0.45)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及各血脂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IMT(1.16±0.35)mm、斑块面积(1.20±0.11)m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4±0.40)mm、(1.66±0.1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在实现良好降压、调脂作用的同时,可有效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将8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2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与对照组(1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不稳定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康医学》2017,(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脂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积分和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改善其脂代谢指标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普罗布考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9)及高脂饮食组(N组,n=38).高脂饮食组以1%胆固醇饲料喂养6周,6周后随机抽取2只,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以明确动脉粥样斑块形成.6周时高脂饮食组依据兔子体重随机分为高脂组(高脂饮食)(B组,n=12)、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5 mg/(kg·d)](C组,n=12)、联合治疗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5 mg/(kg·d)+氯吡格雷10 mg/(kg·d)+普罗布考0.25 g/(kg·d)](D组,n=12),药物与高脂饮食同步干预.实验前、实验6、14周取血清,测定血脂(TC、TG、LDL、HDL)浓度.14周时取胸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测定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测定IL-6的阳性细胞百分比,染色结果行定量分析.结果:高脂饮食各组血脂显著增高,主动脉见典型脂质条纹,局部斑块形成,病变处IL-6显著表达.与单纯高脂组相比,①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主动脉内膜增厚显著减轻,粥样斑块面积缩小(P<0.05),联合治疗组则更为明显(P<0.01).②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治疗组均能降低斑块中IL-6百分数,联合治疗组更为显著,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治疗组均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及普罗布考均有抑制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作用,联合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9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用药,对照组单一瑞舒伐他汀用药。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TC、TC、LDL-C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高脂血症较单一使用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脑梗死、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脑保护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治疗(10 d~14 d)后,继续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维持治疗。随访6个月,对治疗情况加以分析观察。结果住院期间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强化治疗,短暂性脑缺性发作患者仅2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和1例脑梗死事件,脑梗死患者仅4例出现再梗死事件,出院随访6个月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再发率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周瑞.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普罗布考250mg,2次/d。同时根据需要予以其他正规降压、抗血小板、降糖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以及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C、TG、HDL—C及LDL-C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消退狭窄性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根据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AS组和PAS组)间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低于AS组,其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12月后,两组IMT值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两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PAS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多于AS组(P<0.01).结论:PAS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应用(PAS疗法)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糖尿病患者92例,随访1年,最后资料完全者78例,其中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38例,PAS组(普罗布考0.25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g/d)40例.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水平.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厚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IRI、ISI、ox-LDL、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P>0.5);PAS组治疗后FBG、FINS、HbA1c、HOMA-IR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x-LDL较治疗前下降了33 7%[(14.91±0.02)mmol/L比(22.49±0 .01)mmol/L,P<0.05],丙二醛较治疗前下降了22 3%[(1.81±0.79)mmol/L比(2.33±1.23)mmol/L,P<0.05],IS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S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厚度[(0.095±0.001)cm比(0.113±0.001)cm]、斑块厚度[(0.201±0.002)cm比(0.249±0.002)c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厚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厚度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S联合治疗在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清ox-LDL及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根据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剂量不同分为非强化他汀组(n=56)和强化他汀组(n=52)。非强化他汀组采用1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强化他汀组采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及CCTA检查斑块数据。结果治疗后,强化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密度斑块、斑块总体积及斑块体积百分比均低于非强化他汀组(P<0.05);TC、LDL-C与斑块总体积呈正相关(r1=0.524,r2=0.510,P<0.05),与斑块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1=0.487,r2=0.459,P<0.05);TC和LDL-C是影响斑块总体积大小和斑块体积百分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血脂,CCTA检查能评价斑块情况,监测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为B组(10 mg组,25例)和C组(20 mg组,22例),B、C组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C两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一定程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以20 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综合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8例绝经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39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正常骨量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血脂及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正常骨量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血脂及血清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疗效较佳,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疾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组)4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和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内膜中层厚度、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大,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动脉硬化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标准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尿激酶150万IU 30m in静脉滴入溶栓治疗。溶栓前标准组给予阿斯匹林口服,联合组加服氯吡格雷。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发生率、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出血的差别,观察30d。结果:30d时联合组再通率、LVEF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发生率、病死率、总出血事件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均增大(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且不增加出血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