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103-106
止血、凝血和抗血栓是正常人体内生理平衡的两种机制.使血液既能在人体内正常流动,又能在创伤时完成良好的止血,一旦此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出血或血栓。正常止血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机制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决定止血的正常与否,血管壁收缩,将促使凝血物质局部积聚及血小板黏附,其分泌的内皮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另外,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一些黏附蛋白,可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诱导其黏附、聚集,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37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8例正常人进行了凝血、纤溶和血小板功能的多项指标检查,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凝固性增强、纤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功能亢进,而且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与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多指标的动态随访,有助于了解并发血栓的可能性,指导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患儿的发作期的血液高凝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病理依据.方法: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列入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身体健康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血小板(Platelet Laetogen,PLT)、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检测PLT(576.3±56.4)和D-Dimer(0.8±0.4)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278.7±48.2,0.4±0.2),APTT(20.6±1.0)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31.1±5.4),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PLT、D-Dimer上升,APTT下降)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情况将其分成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A组,n=41)和非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B组,n=81)两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除a 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外,A组患者PT、TT等凝血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Fbg水平则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或TT缩短、Fbg水平提升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间关系密切,临床可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作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拟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守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46-4647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100 mg,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藻酸双酯钠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减少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改善肺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微血栓形成可能性,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治疗AECOP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文静 《医学综述》2014,20(18):3324-3326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脑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较非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形成与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多项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但抗栓治疗需评估其出血风险,尤其是对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新型抗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量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7.
黄林锋  蔡建生  叶志华  曾昭孟 《河北医学》2010,16(10):1160-1163
目的:了解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是否有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方法:将7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性治疗,39例)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9例),另设一健康人组。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和肺功能(FEV1),并与32例同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分别与健康组比较,Fb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此两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别(P〉0.05);②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较治疗前Fb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升高(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TT、Fb各项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FEV1)有改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的比较,PT、APTT、TT、Fb和FEV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其血液呈高凝状态,肺功能明显下降;②常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抗凝、降纤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喜凤  万亚存 《中外医疗》2014,(33):126-127
目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蛋白尿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该院内分泌科的住院病人及门诊患者,收集时间为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计200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存在蛋白尿分为2组,蛋白尿组100例,无蛋白尿组,共计100例,记录患者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尿蛋白含量。结果我们发现蛋白尿组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发现蛋白尿组的血脂代谢水平指标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P〈0.05的变量放入Logticis回归分析中,Logticis回归分析提示APTT、PT、TT、FIB为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蛋白尿有关联,其中凝血指标APTT、PT、TT、FIB是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吴云  吴继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51-51,55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无菌粉针剂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病种493例血液高凝状态患者,1次/d,静脉缓慢滴注磷酸川芎嗪无菌粉针剂100mg,12d为一个疗程。结果全部病例疗程结束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磷酸川芎嗪无菌粉针剂对心脑血管具有疏通血流、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相  罗秀清 《海南医学》2006,17(2):128-129
目的探讨PT、APTT、FIBV、TT、PLT含量检测对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68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APTT、PT、TT及PLT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T、APTT、FIB、TT、P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五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从多个角度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results from a complex interplay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coagulation-inhibitory factors, platelets and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Imbalance of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factors results in thrombosis often complicated by embolism. The causes of thrombosis are varied and maybe congenital or acquired. The current interest is centered on the congenital deficiency of coagulation inhibitors a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thrombosis, especially in the young.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were studied.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deep vein thrombosis. All the cases were evaluated for coagulation inhibitors Antithrombin,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Protein C and Protein S using standard assay kits.

Results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n=10) was seen to be the commonest cause of thrombophilia. This was followed by deficiency of Antithrombin (n-4), Protein C (n=3) and Protein S (n=2). Majority of our cases were in the third decade of life.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aetiology is important for instituting specific therapy and patient management.Key Words: Thrombophilia, Coagulation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补充凝血底物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治疗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给予凝血底物。分别分析两组在术后12h和5d的凝血、纤溶指标和15d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早期实施凝血底物治疗对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78例健康且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时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均差于对熙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者的免疫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检测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明显,且其检测水平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疾病分期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30例,年龄40~65岁,体重50~75 kg,随机均分为C 组(n=15):对照组,术中常规输液,术毕输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2 U;A组:ANIH组,于麻醉诱导前采血400~600 mL(循环血量的10%~15%),然后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HES130/0.4)1 000~1 200 mL,并于手术结束前将自体血回输.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于麻醉前1 h(T1)、稀释后(T2)、术毕即刻(T3)术后第1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Hct和凝血功能(PT、APTT、FIB).结果 稀释后A组CVP明显升高,与基础值和C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时2组患者均有一过性低血压,但C组较A组降低明显(P<0.05),术中A组尿量较C组明显增多(P<0.05).稀释后A组Hct、FIB 明显降低,APTT明显延长,与基础值和C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及术后1 d A组Hct、PT、APTT 与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A组FIB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ANIH能增加循环功能的稳定性,可有效减少术中异体血输入,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救治的产科急性DIC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成分输血的观察组(34例)和全血输血的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PLT、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T、a 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3~27.343,P0.01,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8,P0.05),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χ~2=4.128,P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改善产科急性DI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Hp感染与否将其分为研究组(Hp感染组,n=43)与对照组(非Hp感染组,n=42),检测两组CD62 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测定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研究组CD62 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INR、PTR、PT水平与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但Fbg、TT、aPTT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p感染,能够使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增强,进而对内源性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前(A1组)、后(A2组)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A1组(52例)、A2组(52例)及30例对照组(B组)指标。PT、aPTT、TF、Fbg、FⅦ、FⅧ、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采用ELISA法,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结果1.与B组比较,A1组aPTT、TT、Fbg、FⅧ、Ps、vWF、uPA和PAI均升高(P〈0.05~0.01)。2.与A1组比较,A2组Fbg、FⅦ、Ps、uPA和PAI降低(P〈0.05~0.01)。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凝血及纤溶过度激活,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活性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有对照的横断面研究,分别检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29例、无血管病变27例以及30例健康成人的凝血及纤溶活性指标12项,并进行血管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增高,存在高凝状态,而纤溶活性下降,以上改变在血管病变组更为明显。结论:凝血活性增高及纤溶活性下降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的病因学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