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1953年11月17日,我奉调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到卫生部保健局报到,然后就暂时住在保健局原址——弓弦胡同2号。当时,卫生部分管中央保健工作的是傅连暲副部长,他也住在同一个院里。在我将于12月30  相似文献   

2.
<正> 1953年11月17日,我奉调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到卫生部保健局报到,然后就暂时住在保健局原址——弓弦胡同2号。当时,卫生部分管中央保健工作的是傅连障副部长,他也住在同一个院里。在我将于12月30日到中南海报到前的一天得到通知,傅部长要接见我。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首长,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他的办公室的。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可是,张兆和对沈从文很冷淡,他的信,她几乎一封也没回过。沈从文找到了胡适,想着请他来做做工作。胡适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的回答倔强而骄微,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相似文献   

4.
臧克家老先生住在北京东城区赵堂子胡同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里。这位曾任<诗刊》主编、与毛泽东主席诗词往来的一代诗坛泰斗,如今已90多岁了。记者采访臧老时,见他身体依然硬朗。他把自己的长寿养生之道归结为:“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这是他几十年来与疾病斗争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养生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早市上的对话 星期天早上.时针刚刚指向7点,铜钱胡同的小广场上已经一片忙碌。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已习惯每天去小广场上的早市买菜。这里的蔬菜瓜果既新鲜又便宜,特别受巾老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正>1928年,来自湘西的青年才子沈从文在徐志摩的推荐下,登上了中国公学的讲坛。中国公学之于沈从文,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不仅是他教学生涯的起点,更主要的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张兆和。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学生,出身名门,是安徽富商张吉友的三千金。她明眸皓齿,浅笑盈盈,清丽脱俗。沈从文对她一见钟情。之后的日子里,沈从  相似文献   

7.
距离北京中医医院不远处,有一条名为“雨儿”的胡同,齐白石故居就在胡同里。闲暇时溜达至此,我不由想起另外一位老人,他就是北京中医界颇有名气的萧龙友先生。齐白石与萧龙友两位先生有着不浅的交情。  相似文献   

8.
萧乾老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他的门上贴有两张醒目的纸条:“本人现在健康情况不宜聊大天”,“年迈多病,仍赶任务,题词作序,一概谢绝。”当记者叩响他老人家的房门时,出来的仍是  相似文献   

9.
年近六旬的荆继昌、王志喜夫妇住在后海银淀桥对面大金丝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这座传统的四合院是祖上留给他们的家产。如今,老两口打开了自己的家门,将中国古老的四合院文化热情地传播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小小四合院成为奥运人家荆继昌是满族人,他的爷爷早年在张学良手下工作,其家族势力在东北一带影响很大。后来,荆家在北京置下许多房产,其中就包括后海大金丝胡同的12号院。荆继昌出生在这座四合院里,并一直居住到现在。1 999年,什刹海地区被北京市政府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里是老北京城传统四合院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荆家小院被列在了这个保护区之内。2002年,  相似文献   

10.
吴淡如 《家庭保健》2012,(17):37-37
大院里有两位老人,一位住在门口一间十几个平方的小平房里,一位住在最后面一个独门小院里。住在门口的老人姓庞,我们都叫他庞师傅,是大院的门卫兼清洁工。  相似文献   

11.
老舍纪念馆,也是老舍在北京的故居,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旧式的四合院。从1950年老舍买下这所住宅,一直到他1966年去世,他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文人,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师;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人道主义抒情者,贾平凹称他为“文狐”.他以老练精致、干净清雅的文风受世人追捧.而在最新散文集《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中,汪曾祺则以细腻敏锐的笔触,用温暖抚慰躁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李谦 《健康大视野》2012,(16):114-115
“他是我的靠山”作为《沈从文家事》的作者,刘红庆不愿意用“研究”这个生硬的词来诠释他与沈从文的关系,采访时谈及沈在文革中的遭遇,这个人到中年的太行汉子两度落泪。  相似文献   

14.
萧乾老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他的门上贴有两张醒目的纸条:“本人现在健康情况不宜聊大天”;“年迈多病,仍赶任务,题词作序,一概谢绝。”当记者叩响他老人家的房门时,出来的,仍是那一尊笑眯眯的弥勒佛像似的长者。  相似文献   

15.
用鲍鱼、海参、鱼翅、肥鸭、嫩鸡之类做成的佳肴固然诱人涎下,但吃多了会令人腻味;如在烹法上用炙烤、油炸,或浓油赤酱,虽口感上能求一时之快,但于消化则不利。难怪不少名人日常所好,还是那些清淡的家常菜。 沈从文很少上馆子,爱吃家常菜,喜欢它们的清淡。他住北京小羊宜宾胡同时,常吃的不外是炒四川产的菜头和炒茨菇。他认为茨菇比土豆格高。 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在83岁高龄时仍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精力仍很充沛。别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说,由于戴上了假牙,吃饭时常吃软烂易消化之食,如米粥、面条、烂饭等。平时他注意饮食清淡,日常是青菜与豆制品,鱼、肉等荤菜吃得不多。他  相似文献   

16.
画家住在村尾,他的未婚妻住在村头。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正好从村头流向村尾,依山傍水,自有无限的风光。 画家与他未婚妻的恋爱,是由于两人都痴爱听邰正宵的《千纸鹤》,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7.
那年,她刚从哈尔滨一所大学毕业,因为专业不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公司里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公司小,不能提供住宿,她就在附近城中村的民房里租了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她和他经常碰面.两人就住在一,栋楼里,而且都靠近楼梯道,不同的是,他住在四楼,她在三楼.有时,是她洗完衣服去楼顶晾晒,途径他的房间,看见他正在里面聚精会神地看书;有时,是他下楼倒垃圾,从她的门前过,发现她正埋头专心致志地写材料;更多的时候,是在上班或下班的途中.只不过,两人从来不说话,见了面微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这栋楼里的房客基本上都是在附近上班或打工的人,谁也不认识谁,说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19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在蔡锷的追悼会上送上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千秋的挽联后,小凤仙悄然离开八大胡同。此后她颠簸流离,嫁过一位师长。师长战死后,她为生活所迫,跟了一个厨子,住在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她给自己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张洗非。  相似文献   

19.
面馆谋杀案     
《青春期健康》2014,(8):39-39
一个下着小雪的寒冷夜晚,11点半,罗波侦探接到报案,急速赶往现场.现场是位于繁华街上一条背胡同里的一家拉面馆.挂着印有面馆字号的半截布帘的大门玻璃上罩着一层雾气,室内热汽腾腾,从外面无法看见室内的情景.拉开玻璃房门,罗波侦探一个箭步闯进屋里,他那冻僵了的脸被迎面扑来的热气呛得一时喘不过气.  相似文献   

20.
萧乾老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他的门上贴有两张醒目的纸条:“本人现在健康情况不宜聊大天”,“年迈多病,仍赶任务,题词作序,一概谢绝。”当记者叩响他老人家的房门时,出来的,仍是那尊笑咪咪的弥勒佛模样的长者。一见面我就被他那张慈祥微笑的面孔所吸引:他双眼弯弯,嘴角上翘,头顶几根银丝,闪闪发亮,大大的圆脸盘,充满和善之意,可爱又可敬。 萧老今年已88岁高龄,尽管他去年住了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