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实,许多险恶的病魔如同当今的好战分子那样,也在拼命地钻研孙子兵法。它们反其道而行之,用以制定谋害人类的诡计、毒计。它们施尽种种伎俩,诱使患者、家属甚至医生,进入迷途,吃亏上当,甚至丢了性命,还不知是中了它们的阴谋诡计。不信你看,下面的毒计何其毒也!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地总结了原"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功能的局限性,详细介绍了改进后的新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存储和备份;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动、静态救护车实时监控;方便、及时、快捷发送出诊指令,文字显示出诊地址、病情等信息;"主叫号码三字段查询";强大的急救信息记录、统计、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提高军队伤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需要有应急医疗救治指挥体系的支持。本文针对应急救治和指挥信息化支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应急医疗救治提供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指挥平台系统,支持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从而保障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序、迅速、高效地进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资源有效利用和指挥决策能力,提升应急医疗救治效率,更好地发挥军队应急医疗救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抓好几个重点使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服务工作,与百姓的健康利益密切相关,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能实实在在地为福建省人民健康服务,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宏伟战略作出积极贡献,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7.
为什么不用药或少用药
我们现在有一些医疗习惯严重干扰了医疗秩序。比如输液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属都认为用一根针扎到身体里(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普通感冒发烧在39度以下,不提倡用药物治疗,用冰袋降温,大量喝水,几天就可以好。一般咳嗽,是生理本能的自卫反应。特别是小孩子不会咳痰,尤其睡觉时把鼻涕流到喉咙,早晨起来就咳嗽,这不用吃药。一般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与打吊针(输液)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更便于治疗。 相似文献
8.
后非典时期: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SARS,席卷了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疫情。按照“沉着应对 ,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 ,有效防治 ;加强合作 ,完善机制”的要求 ,我国SARS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后非典时期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 ,不仅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 ,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 ,要做到两个坚持1.坚持依靠科学。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表明 ,人类与疾病长期共存、相互博奕、相互较量 ;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国际商务、国际旅游、国际交往愈来愈频繁 … 相似文献
9.
10.
13.
根据信息化战争理念,为使医院卫勤分队在战时、灾时能果断作出决策,配合部队的行动,医院参考现代战役中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从评估、决策、部署、分配、信息交换等方面设计一套完整、迅速、有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真情沟通和良性互动.达成相互理解与密切合作.就必须讲究和掌握沟通的艺术和互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综合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机构,医疗应急服务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问题。综合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作为区域应急医疗服务的关键场所和核心力量,综合医院应构建完善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笔者通过分析所在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验教训,目的是从提升响应速度、人员调配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角度,构建一个完善的医院紧急应变系统,以期为优化和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专栏:毕家妈妈育儿经——家有男孩虽说男女平等,但在养育男孩和女孩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关注的问题却不尽相同,因为有些问题会专门出在男孩身止,或者在男孩身上出现的比例更高,抑或在男孩身上更容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制定医疗卫生改革方案时,人们的共识是,应该首先解决最为棘手、最为迫切和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往往容易简单地、不加区别地将一般产品和服务的情况套用到医疗卫生上,因而便认为我们应当首先解决基本医疗卫生,即小毛小病的问题。当经济条件具备时,再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解决更大更为棘手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性是人类的本能,但绝不是仅有的本能,性是一个需要和很多环节相牵连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把它称为“性爱”,两者相辅相成。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此过程中化繁为简,直奔主题,到底是厌倦了沟通,还是怕死了爱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