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帅帅是一位来自安徽乡下的6个月婴儿。他生后由母乳喂养,至今未加辅食。最近两个月胃口不好,睡时易惊,整个夜里哭闹不安,现在即使是冬天晚上也出汗。他父母为此找遍了远近医生,但都治不好他的夜间哭闹和盗汗。甚至按巫医的方法,在红纸上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光“的字条,把它贴在村寨路口,也不见效。小孩夜间照哭不误,真急煞了父母,于是他们不远千里带他来上海求治。  相似文献   

2.
逸扬 《大众健康》2002,(6):22-22
从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那里听来一则故事:民国时期一些人缺乏公德意识,随地小便。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见此情景,即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条张贴在显眼处,以警世人。没想到几天后,字条不翼而飞。于右任先生是久负盛名的书法家,有人求字不得,就把字条揭下来装裱后挂在了正堂中央,“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重新排列为“小处不可随便”。  相似文献   

3.
魏峰 《健康文摘》2009,(8):10-11
一天,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在自家花园里闭目养神。这时,一个年轻人莽撞地走了进来。看到先生在休息,年轻人正欲转身,启功先生叫住他问:“有事吗?”  相似文献   

4.
逻辑的力量     
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一个男孩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女孩。但是,他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表白,因为,他怕被拒绝。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接近女孩的好方法,于是,他鼓起勇气,向正在校园里读书的女孩走去。他对女孩说:“你好,我在这张字条上写了一句关于你的话,如果你觉得我写的是事实,那就麻烦你送我一张你的照片好吗?”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一回中,贾宝玉听王道士吹嘘他的膏药“百病千灾,无不立效”。外界所以称他为“王一贴”,也就是因为“一贴”见效!说得贾宝玉目瞪口呆、不能不信,于是见机请教,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一种外贴治疗糖尿病的“康复袋”,用于脐中“神阙穴”配合“力强消渴灵”内服竟使无数久治难愈的糖尿病患者很快得以康复。这种独特的药物研制人就是大家早已熟知的郑州市管城中医院的李强大夫。 李强出生于医学世家,他多年潜心研制的、用血汗凝成的治糖名药“力强消渴灵”和“外贴脐”、“糖尿病康复袋”系列方药荣获国际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在装修新房时,先到水泥厂买了两吨水泥,自己一袋一袋往四楼扛,当扛到第8袋时,一个台阶没踩稳,险些摔倒,随之出现了难以忍受的背痛,他认为是“岔气”,就贴了块伤湿止痛膏,并服用了止痛药物,10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他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朋友听到自己患的是胸推小关节紊乱症,感到很奇怪,咋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病呢?其实,这种病很常见。我们知道,人体的脊柱是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和下方的能骨、尾骨组成的,胸椎位于脊柱的中段,上连颈椎,下接腰椎,并且…  相似文献   

8.
任万杰 《家庭保健》2014,(11):60-60
1984年,72岁的启功被选为中国书协主席,大家都来祝贺。启功微笑着说:“书协主席这个茅坑可不好蹲,有幸占到了位置,别人还虎视眈眈。风言风语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那个位置上大肠干燥,没有东西出来,不但自己难受,别人也跟着着急。”大家都被这个老头儿逗笑了,为他的睿智和幽默鼓掌。  相似文献   

9.
那一日有事去向启功先生求教,进门后见启功先生正在向五六位来访者“诉苦”:“我的正职是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系的教授,可兼职就多了——全国政协常委、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你的伴侣和你交流的时间变少了,今天他留了张字条给你,希望晚上能和你谈谈,你的第一个想法会是:A.不妙,他该不会是要和我谈分手吧?B.仔细回想最近的互动,找出自己让对方不满的事。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个“坎儿”,很多老年人都是栽在这个“坎儿”下的。几年前,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正值八十四岁,很多人都替他担心。老先生呢,根本没拿这“坎儿”当回事,那一年,虽说生了点儿病,可乐乐呵呵地就过来了。 您甭担心,前边再有“坎儿”,他也不怕,因为他有个长寿的“法宝”,那就是乐观。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不痛快的他全不往心里头去。要说划成“右派”这事本不算小,可他照常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文革”来了,红卫兵抄他的家,他说:“封资修三样,我这儿只有封。”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将,就坡下驴地说:“只有封?  相似文献   

12.
班景涛 《长寿》2004,(3):47-47
日前,在路上碰到过去的同事老冯。老冯原先在单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退休后我想他一定会在外边哪个单位补差,于是我就问他在哪“发财”。没想到老冯笑着说:“在家里。”我问他:“在家里带孙子?”老冯说:“让你猜对了。”  相似文献   

13.
沈农夫 《健康生活》2010,(11):55-57
敲门声惊成霜打的茄子 陈力是一家小企业的经理,年近不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他的初中同学,人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女儿聪明漂亮。他周围的人都非常羡慕他:“看看人家陈力,要什么有什么,那日子才叫美呢!”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部抬不起来了。回到家,  相似文献   

15.
长者的风范     
<正>齐白石先生成名以后,社会上流传仿制他的画。梅兰芳有个朋友一次花了二百块大洋,买到了齐白石的《春耕图》,高兴得睡不着觉。当梅兰芳和齐白石说起这件事时齐白石很好奇,想弄清楚那是自己何时画的,就托梅兰芳把画借来。他一眼就看出那画不是真的,于是将假画留下,另作一幅《春耕图》送还梅兰芳。无独有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横遭模仿,真假难辨。当有人拿着赝品请启功先生鉴定时,老人总会说,"这字写得比我的好",一笑置之,神态如常。齐白石和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蜚声中外,而且均享寿年久。"高山仰  相似文献   

16.
在乳山市午极镇.问起乡村医生于龙云.村民们众口一词:“那可是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人。”老人们叫他“二哥”或“二弟”.年轻人则亲切地呼他“二叔”或“二爷”。老于是午极镇的老人.也是一个倍受爱戴的名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2007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只知道他干了40年.是一个庄户人信得过的好医生。  相似文献   

17.
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总要问:“豆豆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啊?”我知道他们定义中的“学”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是回答:“他们不学什么,就瞎玩。”父母不甘心,继续问:“那你每天都教他什么呀?”我也回答:“我不教什么,也是带他瞎玩。”  相似文献   

18.
和自己搞笑 长江边上丰都鬼城越来越火暴,不知启功先生是否去过,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日:“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鬼.向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出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19.
我正在屋里看书,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打开门,原来是一个多年不曾见面的老同学阿倩。一阵寒暄之后,她言归正传:“听说你是个心理医生,想请你帮我看看我那位脾气古怪的丈夫,看是不是有病。”  相似文献   

20.
古时有个富家子弟,整日嫖赌逍遥。把祖辈的遗产花得精光。临近年关,连做年饭的米也没有了,于是自嘲地在门上贴出一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好心的伯父闻知侄儿穷困潦倒,便买了2斤肉,10斤米送给他。老人见门上贴的对联,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