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眉(EmberizaChrysophrys)端脑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IMAN)及嗅叶X区的纤维联系;并将HRP溶液分别微电泳入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及古纹状体粗核(RA),观察其传出投射。结果发现:(1)IMAN接受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的传入投射,由IMAN发出的纤维投射至RA;(2)X区接受HVc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丘脑背外侧核的内侧部;(3)HVc发出两束纤维,分别投射至RA及X区;(4)RA也发出两束纤维,分别投射至中脑背内侧核及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因此HVc可能通过两条路径控制发声行为:一条是HVc直接投射至RA,再由RA支配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的直接通路;另一条是HVc→嗅叶X区→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IMAN→RA的间接通路。后者可能参与发声学习和记忆等高级机能。  相似文献   

2.
黄雀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中枢联系—HRP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信文  蓝书成 《解剖学报》1993,24(4):381-386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了鸣禽黄誉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传出投射。向HVc注入HRP后,在端脑古纹粗核。古纹状体背束及嗅叶X区出现了标记纤维或终未。在端脑新纹状体前部的大细胞核内侧部,中部的界面核尾中部的端脑原区、脑核及脑桥蓝斑见到大量逆行标记细胞。以上投射均为同侧性。本研究认为:1。起源于HVc轴突投射至控制发声的高位中枢RA,进一步说明HVc也是控制发声的高位中枢。2。HVc接受端脑听区  相似文献   

3.
黑尾蜡嘴雀上纹状体控制发声核团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RP顺、逆行追踪法赤尾蜡嘴雀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的神经联系。结果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分别接受同侧的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丘脑Uva核及脑桥蓝斑核的传入投射;它的传出纤维射至同侧的古纹状体粗核及嗅叶的X区。此外,上纹状体侧尾端核还接受同侧端脑听区的传入投射。因此,发声与听觉的高位中枢有直接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4.
曾少举  彭卫民  张海珠  张信文  左明雪 《解剖学报》1999,30(4):310-315,I006
目的 研究鸣禽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A)壳区的神经联系。 方法 HRP和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的神经示踪技术。 结果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的传入纤维来自新纹状体听区L1、L3 和高级发声中枢壳区(HVC shelf);传出纤维投向间脑卵圆核壳(Ov shell)、中脑背外侧核与丘间核之间的界面区(MLd/ICointerface)。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与高级发声中枢壳区间与已报道的非鸣禽相应脑区一样存在喙-尾投射关系。 结论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听觉-发声核团壳区可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鸣禽壳区在进化上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了黄眉鹀端脑发声控制中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及古纹状体粗核的传入投射。将HRP微电泳入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在同侧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的内侧部、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端脑听区-Field L、丘脑Uvacformis核及脑桥蓝斑等处见到密布的标记细胞,在古纹状体粗核及嗅叶的X区等处出现了密集成簇的标记终末。将HRP微电泳入古纹状体粗核,逆行标记细胞分布于同侧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的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蓝斑等处。上述结果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接受新纹状体的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端脑听区-Field L、丘脑Uvacformis核及脑桥蓝斑的传入投射。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和Uvacformis核是参与发声学习与记忆的核团,L区是听觉的最高位中枢,蓝斑与植物性以及情绪性反应有关。提示上纹状体腹侧尾核也参与发声学习、听觉记忆以及植物性、情绪性反应的调节。古纹状体粗核接受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蓝斑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6.
曾庆华  金善学 《解剖学报》1996,27(4):395-399,T011
为从种是化角度对鸣禽和无尾两栖类控制发声的核团和神经通路作比较研究,用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地锡嘴雀(Coccothraustes)和蛙(Rana migromalata,Rana chensinenenisis)、蟾蜍(Bufogargarizans)控制发的神经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到至中枢逐级追踪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鸣禽锡嘴雀中间核(IM)是鸣禽延髓中支配发重要实级运动神经核团,2.  相似文献   

7.
将HRP微电泳人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hratoria)端脑原纹状体粗核内,观察其传入性纤维联系.在下列部位发现有密集的逆行标记细胞:(1):原纹状体带核;(2)上纹状体腹侧尾核;(3)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4)脑桥蓝斑.以上标记细胞均出现在同侧.结果表明,原纹状体粗核接受原纹状体带核、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及脑桥蓝斑的传入性投射.  相似文献   

8.
王智明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7,28(2):165-169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内向丘脑腹牛内介核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2;SP受体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4.VCⅠ层内TMR逆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Vc)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Ⅰ、ⅠⅠ层);(2)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MRF);(4)VcⅠ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2.3%为Fos阳性,11.7%为SPR阳性;(5)Vc深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13.1%为Fos阳性,8.5%为SPR阳性;(6)MRF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43.3%为Fos阳性,5.1%为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1)Vc及MRF内直接向VPM投射的部分神经元感受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2)VcⅠ层内直接向丘脑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可能接受外周SP能的初级传入。  相似文献   

10.
将HRP微电泳入黑尾蜡嘴雀端脑原纹状体粗核内,观察其传入性纤维联系。在下列部位发现有密集的逆行标记细胞L(1)原纹状体带核;(2)上纹状体腹侧尾核;(3)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4)脑桥蓝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甘氨酸受体和甘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结果:甘氨酸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胞体和纤维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尤以浅层密集,甘氨酸阳性胞体在每层均有广泛分布,甘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末密集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浅层,深层的阳性纤维及终末呈散在线性分析,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甘氨酸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与甘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结合法对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突触联系型式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内侧核內有五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胞体形成轴-体突触,上述两类突触型式为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此外尚有(3)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4)HRP标记树突与非溃变轴突终末形成轴一树突触;(5)HRP标记树突与非HRP标记的含有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了三叉丘系纤维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间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为轴-树和轴-体突触。同时也发现了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它是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分别注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和极间亚核,观察到尾侧亚核Ⅰ-Ⅴ层的神经元均向同侧上述核团发现上行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尾侧亚核Ⅱ层也有神经元向上述各核团投射。  相似文献   

18.
延髓尾段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与脊髓背角相续,两者在结构与功能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灰质构筑上来看,Vc可划分为边缘层(Ⅰ层)、Rolando胶状质(Ⅱ层)和大细胞层(Ⅲ层)三层。脊髓背角则可分为Ⅰ~Ⅴ层,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处又有Ⅵ层出现。一般认为传递伤害性信息的Aδ纤维和C纤维多终止于Ⅰ、Ⅱ层,此2层尤其是Rolando胶状质,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整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的神经元可传递伤害性信息,有的则具有调控、整合功能,而有的神经元可身兼二职。早在1904年Cajal根据细胞…  相似文献   

19.
20.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以下的时程变化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一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变化。证明:PPTA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限于Ⅰ、Ⅱ层,其时程变化琚三叉神经节中的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