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流产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人胎儿脊髓神经肽Y样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tdⅠ、Ⅱ层)已有神经肽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的增加而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Ⅲ~Ⅳ层)扩展神经肽Y样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的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阳性反应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所在部位,揭示在妊娠早期,神经肽Y可能与脊髓植物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收集人流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研究人胎脊髓神经肽Y样(NPY-LI)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ed Ⅰ-Ⅱ)已有NPY-LI神经元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Ⅲ-Ⅵ扩展,NPY-LI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性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  相似文献   

3.
收集人流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研究人胎脊髓神经肽Y样(NPY—LI)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edⅠ—Ⅱ)已有NPY—LI神经元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 Ⅲ—Ⅵ扩展。NPY—LI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性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中枢部位,提示NPY在妊娠早期即可能与脊髓植物性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胎儿脊髓神经丝蛋白(NF)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发育变化,为脊髓-脊髓移植选择适宜的胎龄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胎儿脊髓19例,SP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脊髓侧角内NF阳性神经元由中央管向外迁移;前角神经元由外向内迁移。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逐渐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NF阳性神经元在胎龄16周时,胞体呈圆形、卵圆形,突起少沙,胞核大,有偏极现象,至32周时胞体呈锥形、梭形、多角形;胞体逐渐增大,胞浆逐渐增多,胞核多位居中央;突起增多。结论:未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内也有NF的存在。脊髓内NF阳性神经元密度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形态逐渐成熟,提示人脊髓-脊髓移植时以16周胎龄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刘学红  张泳  陈健尔 《解剖学报》2013,44(5):694-698
目的 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个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前角、后角中NeuN和NSE的表达、分布状况。 结果 在脊髓后角处:第2个月胚龄段,NeuN呈阴性表达, 部分细胞呈NSE阳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段,部分细胞开始呈NeuN阳性表达,NSE则呈广泛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段,NeuN阳性细胞表达数量和强度均较前增高,NSE阳性表达与第3个月龄相似。在人胚胎脊髓前角处: 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呈广泛阳性表达。 结论 人胚胎脊髓发育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阳性表达在脊髓的前角处早于后角,NeuN和NSE参与脊髓神经元的发育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24~27w人胎儿胸髓和腰1~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和前角Ⅷ层和Ⅸ层内可观察到nNOS阳性神经元。颈、胸、腰各段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占DRG细胞总数的84%~88%。(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上述胎儿相似。但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体积有所增加,数量明显减少,约占DRG细胞总数的70%~73%。结论:人胎儿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w至出生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胚胎发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D2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1)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w至出生时,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年龄增长,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GFAP和NF阳性细胞的发育关系,为中枢移植供体胎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意外死亡胎儿脊髓19例,用GFAP、NF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图像分析。结果NF阳性神经元染色强度渐增强;GFAP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渐下降。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32周时下降明显;GFAP阳性细胞分布不均,白质内密度增加缓慢;灰质内密度增加迅速,32周时增加明显,后趋平缓。结论人胚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染色强度、密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人中枢神经移植时以16周胎龄脊髓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用PAP和ABC法,观察了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免疫反应成分在52例胎龄为8-39周的人胎儿和2例新生儿脊髓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分布密度进行了量的变化的分析。L-ENK样阳性细胞在后角浅层始现于第16周胎儿,以后细胞数量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第6个月达到高峰,此后却随胎龄增长而渐减,至降生前后已降至很少,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着“少—多—少”的变化规律。Ⅳ-Ⅶ层L-ENK样细胞出现略早(第14周),但数量很少且变化甚微,至第7个月以后,仅偶见散在的L-ENK样阳性细胞。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浅层也始见于第16周胎儿,随胎龄增长而持续增多,至降生前后达到密和极密的程度。Ⅵ层内侧部(骶髓为后连合核)、Ⅶ层、网状核及其桕邻的侧索白质,L-ENK样纤维和终末从第14周开始出现,直至降生前后一直保持中等至密布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0.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Ⅲ.肽能神经元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olgi镀银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胎龄人肛胎海马的肽能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发现SS阳性神经元于胚胎19周出现,SP阳性神经元、NPY阳性神经元于17周出现,GABA阳性神经元在16周即已显示。随胎龄增加,肽能神经元不断增多.肽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海马的各区,但以多形层最为多见.和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相比,肽能神经元有下列形态特点:(1)细胞形态和大小差异较大;(2)细胞突起多少不一,出现部位也无一定规律;(3)轴突投射范围小,但分枝多.Golgi可以同时显示多种不同肽能神经元.GABA阳性细胞与SS阳性细胞在发生时间和形态特点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SS可与GABA共存。  相似文献   

11.
用HRP逆行束路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研究了大鼠颈、胸、腰、骶各段脊髓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神经元向结合臂旁核的投射。HRP逆行标记细胞分布于两侧脊髓灰质第Ⅰ、Ⅱ、Ⅳ、Ⅴ、Ⅶ层、中央管背侧灰质连合及外侧颈核、外侧脊髓核中,以对侧为主。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两侧后角第Ⅰ层、第Ⅱ层浅部、外侧颈核、外侧脊髓核及骶髓后连合核中。N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两侧后角第Ⅰ层及第Ⅱ层中。在后角第Ⅰ层、外侧颈核和外侧脊髓核中,可观察到部分NPY-HRP双标记神经元;在后角第Ⅰ层可观察到部分NT-HRP双标记神经元。本研究结果提示,NPY和NT神经元可能参与脊髓-结合臂旁核的痛觉传递。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人胎下丘脑内含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分布与发育。胎龄14周,见浅染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布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带、第三脑室壁室管膜上皮深面。15~16周胎龄,含生长抑素样神经元除见于上述部位外,还见于腹内侧基底部、室旁核、视上核和室管膜上皮内,阳性纤维散布于正中隆起,室管膜上皮。17—18周胎龄,含生长抑素样结构在上述部位变化明显,神经元更加密集,分布范围扩大,反应染色加深,阳性突起延长。21周胎龄至足月胎儿,含生长抑素神经元及其纤维在下丘脑的分布变化不明显。生长抑素样神经元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室旁核内见有少量大细胞。电镜观察21周和29周胎龄正中隆起发现:毛细血管为窗孔型,基底膜外有生长抑素样阳性终末靠近。在阳性终末及非阳性终末内可见分泌囊泡。本结果提示人下丘脑内生长抑素系统在出生前已经发育并可能参与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要:探讨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液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再生及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至第5代,将正常、伤后1d,伤后1周及伤后3周脊髓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SE特异性标志物。结果:加入脊髓提取液诱导后24h,部分细胞的形态已发生改变,48h后大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特征,而目NSE等特异性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损伤脊髓组织液能将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方法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SP法)。结果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前角前内侧核、前角前核和前角前外侧核的大运动神经元以及背核的大神经元具有强免疫阳性信号,中等强度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前角后内侧核、前角中央核、前角后外侧核和前角后外侧后核、中间内侧核和中央管周围,弱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连合核。此外,在脊髓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纤维。结论EG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有广泛的分布,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猴脊髓分布规律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nNOS、Pax3和Cx43蛋白在人胚胎早期脊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学红  张泳  张金萍 《解剖学报》2008,39(4):594-597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调控因子成对盒3(Pax3)和连接蛋白43(Cx43)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第5~16周人胚胎脊髓前角中nNOS、Pax3和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5~16周,nNOS和Pax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细胞中由弱阳性逐渐变为阳性表达;在第5~12周,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细胞中均呈阴性表达;第13~16周,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nNOS、Pax3和Cx43蛋白与人胚胎脊髓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研究了16周至新生儿听皮质含SS神经元的发育,含SS神经元最早出现在24周,少数散在的含SS神经元分布在脑室下层,套层,多数分布在皮质Ⅳ到Ⅵ层,随后向浅层发育,提示发育顺序似从深层向浅层发育,深层含SS神经元发育,分化,成熟比浅层早。含SS神经元的胞体平均截面积随发育过程逐渐增大,但不均速。低胎龄,突起数少而短,双极和多极神经元比例接近,随胎龄增大,多极神经元逐渐比例增高,皮  相似文献   

17.
将成年大鼠一段自体坐骨神经植入脊髓胸节段右侧后角灰质内、存活半个月至一个月,时移植物及其相连脊髓行神经丝,脑啡肽、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大量阳性轴突通过移植物-脊髓吻合口再生进入移植物.脑啡肽、P物质阳性再生纤维可见两类,膨体样串珠状纤维和大串珠状纤维.结果表明:脊髓后角损伤后至少有脑啡肽、P物质两类肽能神经元保持着再生潜力;在无靶细胞情况下,再生肽能神经元有神经肽的合成且再生轴突出现膨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18.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凋亡因子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制备SD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揭示促凋亡因子Fas和FasL在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互变化趋势,以探讨Fas和FasL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和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组SD大鼠脊髓灰质的前角神经元中均可观察到Fas和FasL的免疫阳性产物。与正常组比较,Fas、Fas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在术后1、3、7、14d组均升高(P<0.05),21d组则降低(P<0.05)。前角Fas、FasL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术后1、3、7d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14、21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节段尾侧脊髓前角神经元Fas与FasL的表达经历了由增高到降低的过程,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趋势,可能参与诱导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雏鸡脊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满  郭海梅 《解剖学报》1994,25(2):143-145,T009
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只白菜享雏鸡脊髓酷氨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脊髓内儿茶酚胺类,除来自脑的儿茶酚胺类神经元的下行纤维外;并有TH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的颈,胸和腰段。根据细胞形态和分布区域可将神经元分为3种:1.无绕中央管腹侧呈放射状分布的神经元;在腰髓的胞体为双极的圆形,其轴突细长;在胸髓的胞体为梭形,其突起粗短,两处细胞的突起均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末端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脊髓修复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后,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脊髓后角内 P 物质(SP)的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结果: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第1、2周脊髓后角内 SP 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降低,至第4、8周时逐渐同升,微囊组 SP 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细胞悬液组、单损组.细胞悬液组与单损组比较,除移植后第1周 SP 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能使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后角内 SP 的表达上调,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的感觉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