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评价其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肝内管结石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并与超声检查对照.结果 本组2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伴Caroli氏病1例),根据结石密度可分成4类:高密度结石(>60HU)18例,软组织密度结石(20~60 HU)3例,低密度结石(<20 HU)2例,混杂密度结石5例.结论 16排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超声.CT和超声结合,能够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及与超声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肝内胆管蛄石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8%;(2)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4类,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柱状或/和囊状扩张为特征;(4)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 CT是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行ERCP术前2周内,同时行MSCT、MRI及MRCP检查的12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SCT及MRI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SCT、MRI漏诊特征。结果 (1)MRI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漏诊率低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CT:密度40HU的结石漏诊率显著高于40HU-60HU及60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40HU-60HU组中结石0.5cm的漏诊率显著高于0.5-1.0cm、1.0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60HU组中结石0.5cm、0.5-1.0cm、1.0cm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40HU~60HU组及密度60HU组中,胆总管扩张与无胆总管扩张患者的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RI:泥沙样结石漏诊率显著高于5mm结石、5cm结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外胆管扩张患者的漏诊率显著高于肝外胆管扩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MRI检查。MSCT与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均受结石大小、位置、胆总管扩张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收集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结石39例,对其CT征象和诊断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腹痛、发热和黄疸。全部病例行CT检查,部分病例行B超、ERCP和PTC。CT的直接征象:肝内胆管结石表现为高密度影或软组织密度影(20/23);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靶征或胰头高密度影(14/24)。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结石还表现为胆总管扩张。下端逐渐变细。作者认为胆管结石的CT诊断应依据直接征象,参考间接征象,综合提出诊断。本文还对胆管结石的影象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及与B超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并与B超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5%,与B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其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尤其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胆管结石的超声及CT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这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 对3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超声与CT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2例中,CT明确诊断结石21例(准确性为65.6%),B超检查明确诊结石28例(准确性为87.5%).结论 超声与CT对胆管结石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二者各有所长,相互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临床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与MRCP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8例,均于术前进行腹部CT和MRCP检查,且以手术结果为准,比较CT和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价值。结果共98例患者中有60例为肝外胆管结石,7例为肝内胆管结石,31例未见结石。CT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33%、71.05%、75.51%,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次为91.67%、81.58%、87.76%,CT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低于MRCP(P0.05)。结论 CT与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均有较高价值,其中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CT高。  相似文献   

8.
罗开琴  邓仕军  孙青 《海南医学》2011,22(5):123-12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显像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表现,并探讨其漏诊及误诊原因。结果 39例显示肝外胆管结石;50例肝外胆管扩张,其中48例伴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外胆管不扩张;伴胆囊结石50例,伴左肝内胆管结石2例,伴右肝内胆管结石2例,伴左右肝内胆管结石1例;5例合并胆管癌,超声诊断3例。结论实时超声显像能直观显示扩张肝外胆管及其程度、结石的部位及大小和数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建朴  朱国文  周玲 《西部医学》2007,19(4):666-66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和漏、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7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7.7%;58例右肝内胆管结石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4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4.1%。结论超声检查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玉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5-2266
目的探讨B超对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价值。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肝内胆管结石和36例肝内钙化灶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诊断,56例肝内胆管结石呈多发性,位于左叶者38例,右叶者10例,左右叶均有者8例;36例肝内钙化灶,位于肝右叶者28例,左叶者8例,其中2例钙化灶压迫肝内胆管致其远端扩张。诊断均经手术、内窥镜胆管造影(ERC)及CT证实。结论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CT融合成像在鉴别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肿瘤患者79例的超声、CT影像学资料,并行超声/CT融合成像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57例,超声图像上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CDFI显示53例肿瘤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4例肿瘤周围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扫描示为高增强或等增强。良性肿瘤22例,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多数CDFI无血流信号显示,仅4例肿瘤周边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为低增强或等增强。超声/CT融合、CT、超声诊断肾肿瘤准确性(96.20%,84.81%,70.89%)、敏感性(96.49%,85.96%,73.68%)、特异性(95.45%,81.82%,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综合了超声、CT的优势,可提高肾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韦学  卢忠武  韦玲群 《中外医疗》2011,30(25):176-17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经常规检查(B超、KUB、IVU)未确诊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4例行碘海醇造影后增强CT延迟扫描。结果螺旋CT平扫确诊29例,可疑结石3例,其中2例经增强CT延迟扫描确诊,另1例经输尿管重建确诊。结论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B超、KUB、IVU等常规检查,诊断准确且无创伤,可作为经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曲面重建结合靶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DSCT曲面重建及薄层靶重建显示输尿管结石患者,并经临床及随访确诊,所有52例患者均行泌尿系超声、KUB、IVP、DSCT检查。结果各影像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例数分别为:超声36例,KUB+IVP38例,常规轴位CT扫描44例,CPR+靶重建52例。结论输尿管曲面重建结合薄层靶重建图像可以提高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及准确评价输尿管有无梗阻及其程度,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最准确、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MSCT的横断面及其多平面重建(MPR)表现. 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位于颈动脉间隙22例,椎旁间隙肿瘤8例.MSCT平扫见肿块内密度均匀9例,其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均匀类囊样密度;密度不均匀21例,其软组织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并见2例高密度钙化.MSCT增强见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21例,病灶内可见增强部分呈斑驳样,形态不规则. 结论 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对颈部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结合低剂量CT扫描中对诊断泌尿系结石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怀疑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进行130k V、250m As常规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常规剂量组,进行130k V、30m As低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低剂量组,运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不同权重ASIR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结石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两组图像质量及图像噪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后所受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100%,低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98.10%;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质量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噪声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噪声评分显著较低(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经CT扫描后的CTDIvol、DLP、ED水平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运用ASIR技术联合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图像噪声,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临床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透X线结石的IVU征象与CT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43例输尿管透X线结石KUB、IVU与CT扫描的对比研究,探讨输尿管透X线结石IVU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断泌尿系结石116例,除经KUB与IVU明确诊断结石者73例不作本文研究对象外,另43例KUB平片无异常,但IVU像上有若干X线征象,提示输尿管透X线结石存在的可能,然后对拟诊断输尿管透X线结石的兴趣区作5cm长度CT扫描。结果:43例经过CT扫描证实结石者36例,诊断率为83.7%,其中24例输尿管结石伴轮缘征占66.7%,结石平均直径3.5mm,CT值120~380HU。输尿管透X线结石在IVU的征象有:一侧输尿管显影伴扩张;输尿管截断征;输尿管某段突然萎缩变窄;输尿管间嵴增宽;输尿管某短段造影剂中断;一侧输尿管显影密度减低;输尿管梗阻性肾实质像;输尿管充盈缺损;输尿管结石染色。结论:熟悉和掌握IVU输尿管透X线结石征象,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准确无创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 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 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高度可疑的腹壁受累,均于发病7d内先后行CT、MRI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CT与MRI腹壁受累检出率,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腹壁受累CT与MRI表现。结果 CT扫描共发现腹壁密度异常者37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2.86%。MRI扫描共发现腹壁信号异常者40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7.14%。70例患者中,CT与MRI累计共发现腹壁受累46例(65.71%),CT与MRI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显示腹壁异常部位包括单侧、双侧腹壁,以侧腹壁异常居多。CT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密度增高,肌肉-脂肪间隙分界模糊;肌肉组织密度多低于同层无受累区域密度等。MRI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呈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肌肉-肌间隙密度增高且边界模糊;肌肉组织可见斑点、线条、片状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不规则高信号影等。CT、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斑点状、线条状、片状轻-中度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均可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其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MRI腹壁受累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联合CT检查腹壁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CT平扫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2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平扫表现。结果2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CT平扫均示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宽,管壁毛糙,其中19例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20例见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1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密度改变,3例见肠壁积气,15例见腹腔积液。结论 CT平扫对于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