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aricose vein surgery,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7例V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425例VVS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组),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762例VVS患者未用低分子肝素(非LMWH组).结果 皮下瘀斑,创口瘀血,下肢肿胀和/或疼痛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诱发DVT;非LMWH组发生DVT 8例,LMWH组发生DVT 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MWH组,LMWH应用5d后的有关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VVS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诱发DVT;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VVS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并实施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68例,均实施经后路腰椎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其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29例)和低危组(39例),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均无血栓形成;高危组均自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2500IU皮下注射,2次/日进行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VTE),至下地活动后2天停用。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下地活动后1周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估有无DVT形成。观察两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伤口血肿情况、椎管内血肿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等情况。结果高危组病人中有1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4%(1/29),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栓均消失;低危组病人术后未发生DVT。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椎管内及切口血肿、术后血小板减少及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往往高龄且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手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03对110例接受THA患者分别采用达比加群(达比加群组)和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比较2组术后伤口引流量、DVT发生率和术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结果达比加群组未发现DVT,低分子肝素组2例发生DVT;2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以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达比加群与低分子肝素用于THA术后DVT预防均安全和有效,达比加群比低分子肝素的术后D-二聚体更低,两者在术后出血风险方面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IPCS)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1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IPCS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IPCS组术后立即使用IPCS治疗,每天5h,术后14d内持续使用。每个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7d各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测定。结果肝素组和IPCS组发生DVT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IPCS系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形成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手术期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物理方法预防;实验组行物理方法加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DVT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前7例DVT形成,发生率为18.42%,试验组发生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1例中术后8例DVT形成,实验组32例中术后2例发生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非洲脊柱结核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间歇气压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治疗后2组下肢周径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非洲脊柱结核术后DVT,并改善患者下肢周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拟行THA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干预,联合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三七活血方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三项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12天,联合组及对照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联合组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PT高于对照组(均P 0.05)。联合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1.9%,χ~2=5.316,P 0.05)。结论:三七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THA术后D-二聚体水平,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预防DVT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抗凝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住院号末尾数为奇数者纳入低分子肝素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最终低分子肝素组47例、对照组45例。低分子肝素组于术后12~24 h开始于腹部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 000 U,1次/d,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性用药。术后第7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指标;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评价安全性;术后1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的凝血酶源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FIB)及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评价两者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VT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84例行THA和TKA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利伐沙班组48例,男1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9岁;THA 25例,其中1例行双侧置换术;TKA23例,其中10例行双侧置换术.LMWH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2岁;THA 16例,其中5例行双侧置换术;TKA 20例,其中6例行双侧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第1~35天、TKA患者术后第1~14天,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1次/d,口服;LMWH组给予LMWH 0.4 mL,1次/d,皮下注射. 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3个月随访.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20.8%(10/48),LMWH组DVT发生率为25.0%(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65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 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THA、TKA后下肢DVT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LMWH相当,且不会增加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对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LMWH应用时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时机.方法 158例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者中髋关节置换(THA)81例、全膝关节置换(TKA)77例.观察术后不同时机使用LMWH对术后引流量、DVT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THA术后开始使用LMWH组引流量与术后72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TKA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在THA和TKA中,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DVT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THA术后LMWH的最佳应用时机是术后72 h,但术后即应用LMWH则是TKA术后预防DVT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食管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26,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常规组(n=34,术后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即刻)和治疗后(术后第11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情况.方法 回顾近几年来在赤峰市医院行THA治疗的ANFH患者.纳入条件:FicatⅣ期ANFH,首次行THA术,单侧THA术,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及物理措施预防DVT;排除条件:术前经超声检查发现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非抗凝组48例,抗凝组48例).抗凝组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非抗凝组围手术期未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抗凝组DVT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非抗凝组(19%)(x2=5.031,P<0.05);抗凝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2±3)d,明显少于非抗凝组[(22±6)d](t=10.328,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前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开始时间,继发不良反应,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抗凝药物围手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12诊治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采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预防术后下肢DV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3~12)个月随访。2组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2例发生DVT(5.56%);低分子肝素钙组中2例发生DVT(5.88%),2组DVT发生率(χ~2=0.004,P=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术后1 d、术后10 d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丙转氨酶(ALT)值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的对比研究中,二者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但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髋和全膝置换手术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时机对手术失血量和术后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单侧初次关节置换262例中全髋关节置换179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82例,术后开始使用97例;全膝关节置换83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44例,术后开始使用39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两种给药时机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的比例,并比较DVT发生率.结果 (1)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总失血量平均为1638ml,占原血容量的38.1%;术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1425ml,占原血容量的34.2%.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组1569ml,占原血容量的37.4%;术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1319ml,占原血容量的31.6%.全髋和全膝置换术前开始使用与术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总失血量与其占原血容量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全髋关节置换DVT的发生率为16.2%,全膝关节置换为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增加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影响,术后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应用LMWHC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及常规护理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C(2 5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通过B超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确定DVT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降低(0.6%vs.7.6%,χ~2=307.2,P0.05),APTT时间延长(29.6 s vs.52.2 s,t=22.8,P0.05);两组患者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IT。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腹部肿瘤根治术后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L  Wang J  Nan L  Yan B  Gai XQ  Zhang Y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57-60
目的 总结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治疗经验及效果,探讨术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间548例接受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病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防治血栓的临床资料,并按时间及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各类手术163例,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及丹参注射液0.2 g,持续7 d;第2组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各类手术149例,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及丹参注射液0.2 g,低分子肝素40 mg,持续7 d;第3组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各类手术236例,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丹参注射液0.2 g,持续7 d,第3日起加用低分子肝素40 mg,持续7 d.比较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及伴随症状.结果 第1组术后64例(39.3%)D-二聚体检测呈阳性,15例(9.2%)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DVT呈阳性;第2组分别为38例(25.5%)和3例(2.0%);第3组分别为62例(26.3%)和6例(2.5%).总体看来,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第2、3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不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第1组,均应用低分子肝素而用药时间不同的第2、3组间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过早应用低分子肝素会导致相应伴随症状的出现.结论 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第3大起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于预防腹部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的效果较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tumors after standardized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a standard therapeutic measure of thrombosis prevention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48 patients who received radical operation and standardiz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abdominal tumors from January 2007 to April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scheme and tim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included 163 cases from January 2007 to March 2008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0. 2 g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500 ml on the same day of surgery for 7 days; Group 2 included 149 cases from April 2008 to March 2009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regimen as that in Group 1 plus low molecular heparin 40 mg on the same day of surgery for 7 days; Group 3 included 236 eases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regimen as that in Group 1 plus low molecular heparin on the third day of surgery for 7 days. The treatment effects and 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Sixty-four (39. 3% ) cases were D-Dimer positive and 15 (9. 2% ) cases were DVT positive under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Group 1; and those were 38 (25.5%) and 3 (2. 0% ) in Group 2; and 62 (26. 3% ) and 6(2. 5% ) in Group 3. Overall observation, the incidences of thrombosis in Group 2 and 3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2 and 3.Earlier use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would lead to som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It brings better effects in thrombosis prevention by using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on the day of surgery, with low molecular heparin on the third day of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在28~44%,骨科手术后高达74%。术中应用肝素的血管重建手术后 DVT 的发病率却较普通手术低。作者对术中一次应用5000单位肝素是否降低血管手术后DVT 发病率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对象均是大干40岁的择期行周围血管手术的病人。均除外了可能造成假阳性的下肢浅静脉炎、血肿、溃疡、蜂窝织炎或关节炎等情况。也不包括曾行股腘旁路吻合的病人。应用 Kakkar 描述的方法研究。所有病人均手术前静脉应用碘化钠100 mg,然后以相同剂量口服三周以封闭甲状腺。手术前1天口服碘化钠2小时后给患者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