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脓毒症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4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感染危重患者200例,其中脓毒症组140例,局部感染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科后进行APACHEⅡ评分,监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及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和局部感染组首次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休克组和休克组首次PCT水平、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组PCT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在脓毒症诊疗过程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71-17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老年人脓毒症中的代谢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68例,根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为Ⅰ、Ⅱ及Ⅲ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降钙素原组间PA水平。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6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PA水平。结果:老年脓毒症患者不同降钙素原分组间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Ⅲ组PA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PA水平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内死亡组P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100例入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成年人80例为对照组,检测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患者予以Sepsis集束化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探讨PCT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探讨不同预后患者PCT水平的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治疗进展血浆PCT水平逐渐降低(P<0.01)。死亡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且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按脓毒症诊断标准纳入我院62例患者,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第1、3、7天血清前降钙素原含量,根据住院期间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两组第1、3、7天的PCT含量,做脓毒症休克患者入组第1天血清PCT含量的ROC曲线,分析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中前降钙素原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PCT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8,以8ng/ml为其最优截值点,其对死亡预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77.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长沙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68例脓毒症患者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并同时进行APACHE Ⅱ评分,对PCT与APACHE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再根据患者转归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评价PCT、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C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CT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CT及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具有相关性;检测PCT水平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与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15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并根据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各组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与降钙素原的差异.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有128例,预后不良患者有2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与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感染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67例脓毒症病人为脓毒症组;同时选择符合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但无感染病人(3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于病人入重症医学科(ICU) 3 h内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5、降钙素原(PCT),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根据病人入院后28 d生存结局,比较存活组(57例)与死亡组(40例)病人之间IL-35水平的差异.采用多种非参数方法分析脓毒症病人IL-35 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获得IL-35诊断脓毒症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病人血清IL-35较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0.43(0.25)比0.24(0.09)、0.15(0.00)ng·L-1,Z=7.862,P<0.01],PCT较SIRS组明显升高[6.92(23.44)比2.09(1.53)μg·L-1,Z=-2.038,P<0.05],健康组、SIRS组,脓毒症组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5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加深而升高,且脓毒症组IL-35 与 APACHE Ⅱ评分(r=0.587,P<0.001)、PCT(r=0.69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ROC分析知:以IL-35=0.30 ng·L-1为阈值,其预测死亡预后的灵敏度=0.722,特异性=0.759,曲线下面积AUC=0.735,提示IL-35对脓毒症预后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脓毒症病人血清IL-35 较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上升,且与 PCT 水平呈正相关,对感染有诊断意义;血清IL-35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故其水平随APACHE Ⅱ评分升高而升高,而且死亡组IL-35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IL-35水平的高低对脓毒症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测定降钙素原后对其病因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脓毒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ICU就诊的80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外周静脉血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定,观察两组患者的PCT、CRP动态测定效果,针对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PCT、CRP动态测定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测定分析,实验组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的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所有入选患者中,有119例患者存活,41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的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PCT水平进行分析,当PCT水平大于5.3μg/L时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钙素原对于诊断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非常好的意义,并且可通过分析其水平评估预后效果,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评估重度烧伤并发脓毒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某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80例患者作为烧伤脓毒血症组,选择同一时间段未出现脓毒血症的78例重度烧伤患者做为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另外将50例健康者做为正常对照组,根据预后将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存活组(n=64),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d、第3d和第5d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PCT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病情患者PCT的变化,并绘制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烧伤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1)烧伤脓毒血症组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在入院后1d、3d、5d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上述不同时间点PCT水平也显著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P0.05);(2)烧伤脓毒血症中,死亡患者在入院后1d、3d、5d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3)对16例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测的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80,当血清PCT截点值为10.8ng/mL时,对烧伤脓毒血症死亡患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和100.0%。结论:PCT对重度烧伤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能力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eitonin ,PCT )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因脓毒血症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14例。回顾分析入院当天治疗前治疗后1,3,5,7 d PCT值及患者0,6,12,24,72 h ScvO2变化情况。结果生存组PCT经治疗后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死亡组PCT呈持续高水平状态;72 h内生存组ScvO2逐渐升高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死亡组ScvO272 h内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PCT、ScvO2对脓毒症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在儿童脓毒血症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2例脓毒血症患儿,依据患儿入院28 d后的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49例)与死亡组(33例)。给予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判断各指标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儿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儿童脓毒血症治疗中,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有利于有效的评估患儿病情,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血小板(Plt)减少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ICU 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72例)和存活组(262例)。比较两组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lt减少、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血乳酸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年龄大,入ICU 24 h时的血乳酸、降钙素原(PCT)、SCr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升高,而氧合指数和第7天Plt计数降低(P<0.05)。Plt减少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t减少、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死亡的AUC分别为0.819、0.857、0.848和0.859(P<0.01)。Plt减少的约登指数为0.638,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72.14%。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1周内发生Plt减少,对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  相似文献   

13.
管光辉  浦秦华  钱何布 《天津医药》2023,(12):1360-1364
目的 探究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水平与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AKI组)和117例单纯脓毒症患者(非AKI组),另选取同期13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基本资料并检测肾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13和VASH-1水平;观察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入院起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83例和死亡组37例。比较对照组、非AKI组、AKI组及AKI组不同预后患者基本资料、肾功能、血清MMP-13、VASH-1水平;Pearson法分析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血清MMP-13和VASH-1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MP-13和VASH-1对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王洪霞  刘健  张璐 《天津医药》2011,39(8):717-719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脓毒症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32例为患者组,根据28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21)和死亡组(n=11)。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患者组入院24h内检测血常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留取血浆,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水平;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生存组与死亡组间sTREM-1、CRP等情况。结果:患者组STREM-1、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死亡组的血浆sTREM-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或P<0.01),2组间CRP、WBC、N及体温(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血浆sTREM-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426,P=0.032)。结论:血浆sTREM-1水平是脓毒症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患者早期sTREM-1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回顾性原则随机选取从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某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45例确诊为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5例为老年非肺部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后差异明显缩小;单独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明显改变,从较高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降钙素原的改变对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过程中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都有一定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降钙素原的检查应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李峰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8):1165-1167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指导脓毒症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某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监测降钙素原的基础上指导抗生素使用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测项目包括各项临床指标(住院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死亡率、治愈率)、治疗后辅助检查结果比较(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和试验组不同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1d、3d、5d、7d)。结果:通过对比治疗,可以观察到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辅助检查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治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其结果能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雪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8-21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98例,其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第1、2、3天,病情好转及恶化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t =38.5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病情好转,13例患者死亡.经动态研究分析,入院3d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生存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步降低[分别为(18.14±20.71) μg/L、(12.56±15.32)μg/L、(10.73±11.48)μg/L],出院时检测其水平均在10 μg/L之下;死亡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是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其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意义。方法80例重症肺炎患儿做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治愈及死亡儿童不同时间点的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47±2.13)ng/ml、D-二聚体水平为(0.49±0.17)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9±0.47)ng/ml、(0.22±0.09)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症转归情况将观察组儿童分为治愈组(58例)与死亡组(22例)。两组儿童第1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4天、第7天、转出或死亡前,治愈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3.56±1.49)、(1.21±0.42)、(0.34±0.02)ng/m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的(14.37±3.17)、(23.70±5.47)、(32.17±7.2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钙素原不同时期测定对病情判断意义重大,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血清碱性亮氨酸拉链ATF样转录因子(BATF),补体C3A受体1(C3AR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112例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和死亡组(35例),以同期诊治的60例无脓毒症肺炎患者为肺炎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ATF、C3AR1水平。比较不同预后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BATF、C3AR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BATF、C3AR1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BATF[(2.26±0.41)μg/L],C3AR1[(40.41±7.08) mg/L,]水平高于肺炎对照组[(1.02±0.29)μg/L,(31.84±6.12)mg/L]和健康对照组[(0.53±0.12)μg/L,(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同期入院诊断为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21例及肺结核患者(结核组)22例的血清标本,入院24 h内采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和肺结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