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 ,是比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 ,是术前唯一能够定性诊断的肾肿瘤 [1 ] 。近年来由于B超、CT及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 ,使大多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我院 1986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0例。年龄 2 3~ 6 4岁 ,平均 5 0岁。右侧 9例 ,左侧 5例 ,双侧 1例。伴有腰痛 9例 ,血尿 2例 ,无症状体检 B超发现 4例。 15例均未合并结节硬性化症。全部行 KU B+ IVP检查 ,8例出现肾盂、肾盏移位征象 ,7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无正常弹力组织的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小者常无症状,大者易出血、坏死和囊变,尤以脂肪成分少者极易误诊为肾癌。我院从1995-2005年通过CT及MRI检查,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7例,其中CT诊断11例、MRI诊断6例,本文着重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6~70岁,平均44岁。主要临床表现:血尿3例、腰背胀痛4例、腹部包块4例。无临床症状,正常健康查体B超发现6例。病程:2个月~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9例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示高密度衰减,增强后肿块密度均质增加.3例行MRIT1加权像未示高信号,在T2加权像示均质的低信号.B超检查6例示等回声、3例低回声.术前5例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误诊为肾细胞癌.术后所有患者病理诊断为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并非所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能检测到脂肪成分,CT、MRI、B超相结合能提高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的正确性,但病理诊断是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4.
巨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治疗(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诊断学的发展 ,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肾错构瘤的认识有所提高 ,它是肾脏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巨型肾错构瘤有许多特征在处理上也与一般错构瘤不一样 ,治疗方案不当 ,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我院自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 7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其中 6例为巨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中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分别为 2 4 ,2 5 ,2 8,31,38及 4 7岁 ,平均年龄 32± 9.5岁。肿瘤在肾右侧 3例 ,左侧 1例 ,双侧 2例 ;单侧多发 1例 ,双侧多发 2例。肿瘤大小分别为 :17cm× 14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肾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男∶女=2∶3,平均年龄45.3岁。3例混合型,1例脂肪细胞为主,1例上皮样型,5例HMB45均强阳性。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多样,HMB45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价值.通过1例罕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见,CT扫描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洪  李雯  梁颜笑 《广东医学》2001,22(5):437-43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是肾脏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 ,过去认为是一种错构瘤 ,而非真性肿瘤。我们通过对 2 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 ,对其鉴别诊断及可能的组织来源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80~ 2 0 0 0年 2 0例AML手术切除标本 ,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45 .6岁。均有腹部包块、腹痛 ,1例伴有出血性休克 ,4例伴有皮肤及神经症状。病史2~ 30个月 ,临床诊断为肾癌 5例 ,肾结核 2例 ,肾肿瘤 9例 ,AML 4例。1 2 方法 标本均经 4%的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理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后,根据肿瘤大小和病变程度,分别采用肿瘤剜除术31例,肾部分切除术8例,2例病变较重的患者行肾切除。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76.8%,CT为7.2%,MRI为84.2%。术后患者全部随访1~2年,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家族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二者相互结合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剜除术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较为少见。我院1985~1989年收治10例,其中有症状8例,无症状2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2例。本文就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肾孟造影、血管造影、B超及CT等检查方法对诊断的价值和治疗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本院诊治的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7例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并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8例患者术后经3~75个月的随访,未见脂肪瘤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依据.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中,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7例,双肾多发2例;直径2~9 cm,平均3.8 cm.其中9例表现为圆形及类圆形肿块,呈现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内见脂肪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肿瘤中乏脂肪成分病灶3例,肿瘤软组织成分表现为低密度区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稍高密度影.肿瘤伴出血5例,平扫肿块内见片状高密度影及包膜下见弧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肾周脂肪间隙周围模糊2例,肾周筋膜增厚3例,肿瘤与肾上腺分界不清楚1例.结论:多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肾脏肿瘤性病变混淆.  相似文献   

12.
我院几年来救治了 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为探讨B超在肾错构瘤诊断中的价值 ,我们对IVU、CT和B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 2 0 0 3年期间 ,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肾错构瘤 12例 ,男 5例 ,女 7例。年龄 2 6~ 5 3岁 ,平均 4 4.5岁。病变位于左肾 7例 ,右肾 5例。因血尿就诊 3例 ,腰痛 2例 ,7例在体检中发现。 12例中 7例手术治疗 ,5例保守治疗后出院定期随访。1.2 诊断  12例均行IVU、CT、B超检查。IVU检查7例示肾盏受压 ,提示肾占位性…  相似文献   

1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1~ 2 0 0 0年诊治的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 ;19例手术治疗 ,其中肾切 6例 ,肾部分切 1例 ,肿瘤剜除术 12例。结果 :手术病例经病理诊断为AML ,均恢复良好。结论 :B超及CT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有症状的病例及肿瘤直径大于 4cm者应手术治疗 ,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对可疑病变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是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收治肾癌误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年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12年前B超检查发现右肾有一4.0cm×4.5cm占位,CT检查后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其他不适症状。其后每年均复查B超或CT,肿块逐渐增大。近1年反复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伴胃区烧灼不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年中收治的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果:13例均CT确诊,10例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症状多变,以要痛多见。其治疗方法根据肿决大小及有无临床表现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4-117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肾细胞癌44例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在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观察比较肿瘤大小、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缘清晰情况、假包膜存在情况、是否单发及强化延迟的存在情况,进行平扫期及三期动态增强,得出平均CT值。结果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肿瘤成像大小要小于肾细胞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钙化、坏死、假包膜、强化延迟的情况较肾细胞癌少,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边界情况较肾细胞癌清晰,并且大部分为单发,比较肾细胞癌患者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肾细胞癌患者的CT值高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鉴别诊断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肿瘤内寻找脂肪成分是鉴别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关键,对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用CT进行肿瘤强化程度以及强化模式的选择是主要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结果 15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血管平清肌脂肪瘤均为单发病灶,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3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仍较明显并见延迟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晰,无包膜,在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扩散不受限。结论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术前可以与肾癌作出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加深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软组织成分多于脂肪成分8例,脂肪成分多于软组织成分1例,增强扫描6例中等程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肾血管平滑肌错构瘤的CT特征表现为肿块内含有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