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社区空巢老人尿酸(U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影响因素及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脉压(PP)、PP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2名社区空巢老人BMI、血压、UA、GLU、HbA1c、血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UA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体育活动频率、BMI;影响GLU、HbA1c的主要因素有体育活动频率;影响胆固醇(TC)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影响甘油三酯(TG)的主要因素有BMI;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因素有性别、BMI(P0.05)。经相关性分析,BMI与UA、GLu、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WHR与UA、GLU、HbA1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P、PPI与年龄、GLu、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UA、GLU、HbA1c、血脂的因素较多,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3年~2010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876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非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DPN)组,计算DN、DR、DPN构成比,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DN、DPN的相关因素。结果 (1)DN构成比为34.5%,DR构成比为42.4%,DPN构成比为82.3%。(2)DN与非DN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R与非DR两组间仅糖尿病病程、SBP、空腹C肽(FC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DPN与非DPN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N与SBP、HbA1c、FBS、HDL、UA、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22、1.098、1.075、0.501、1.004,1.048,P<0.05或P<0.01);DR与SBP、HbA1c、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17、1.102、1.097,P<0.05或P<0.01);DPN与HbA1c、LDL、糖尿病病程、年龄有关(OR值分别为1.226、1.370、1.041、1.058,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DR、DPN均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有关,控制血糖对防治微血管病变意义重大,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可以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HD组)和初诊T2DM(无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各8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抽血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B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 血浆MBL水平在HD组明显高于DM组(P<0.05).HD组TC、TG、LDL均高于DM组(P<0.05),两组间FPG、HbA1c、HDL、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BL、CPR、TC、LDL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DM血管病变与MBL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MBL、CRP水平升高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BL与CRP两项指标之间在DM病人中不显示相关,提示可能以不同机制参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168名,分为长期糖尿病组,新诊糖尿病组,又分酮症组和非酮症组,设有正常对照组.测定SOD、MDA、T-ROC、GSH-PX等.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人①SOD与病程、年龄、FPG、UMA、收缩压、MDA负相关;②MDA与年龄、病程、收缩压、FPG、CHO、LDL、HbA1c正相关,与UMA负相关;③GSH-PX与病程、年龄、MDA负相关,与SOD正相关;④T-AOS与年龄、病程、FPG、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血清胰岛素、HbA1c、UMA、MDA负相关,与SOD,GSH-PX正相关;⑤抗氧化比值SOD/MDA与病程、年龄、FPG、HbA1c、UMA、收缩压、MDA负相关,与SOD、GSH-PX、T-AOS正相关.正常对照组、新发糖尿病组、长期糖尿病组、T-AOS、SOD/MDA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但新发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OD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高于长期糖尿病组,甚至新发糖尿病组GSH-PX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又高于长期糖尿病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组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和HbA1c高于非酮症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于非酮症组,SOD和GSH-PX高于非酮症组,MDA、T-AOS、SOD/MDA值组无差异.结论糖尿病中抗氧化能力相对或绝对减弱,糖尿病发病初期SOD值没有下降,而是与正常相差不多,GSH-PX甚至上升,在发生酮症这种急性疾病状态时SOD、GSH-PX也是上升的,可能反映了一种代偿机制而非耗竭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测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PT水平进行分层,震动觉正常组200例、震动觉减退组100例、震动觉缺失组60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评价VPT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3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尿酸(URI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UREA与VPT呈正相关性(P<0.05),BMI、TG与VPT呈负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PT测定值与年龄、病程、UREA、BMI、T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120例T2DM患者分别检测FPG、2hPG、TC、TG、HDL、LDL,HbA1c及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血脂、血压HbA1c高于普通T2DM患者。结论年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结果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结论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急性衰老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血脂等方面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区别。方法 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S组、AS+衰老组和衰老组。14 w后处死、取材,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根据公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TC、TG、LDL、oxLDL、AI水平升高(P<0.05),AS+衰老组HDL含量降低(P<0.05),各组SOD水平降低(P<0.05)。与AS组比较,AS+衰老组TC、LDL、oxLDL、AI水平升高(P<0.05),HDL-C、SOD含量降低(P<0.05)。结论在AS模型基础上加入D-半乳糖干预造成一定程度的老化可加剧AS模型大鼠TG、TC、LDL、HDL、oxLDL、MDA、SOD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BMI)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取101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是否合并MCI分为MCI组(58例)和无MCI组(43例),另选择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MCI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Hcy、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无MCI组Hcy、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MCI组糖尿病病程、Hcy、BMI均高于无MCI组(P<0.05)。3组HbA1c、FPG、FINS、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无MCI组HbA1c、FP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MC...  相似文献   

11.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Vit D3)、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207例,DPN组128例,非DPN组7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OH-Vit D3和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2型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血清25-OH-Vit D3水平明显低于非DPN,而Hcy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年龄、病程、FPG、Hb 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PN患者血清25-OH-Vit D3降低,Hcy和CRP水平升高,年龄、病程、FPG、Hb 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测定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确定Hcy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老年病科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和113例健康人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血液标本、脑血管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情况;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维生素B_(12)(VitB_(12))及叶酸水平;采用Cobas60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UA)、血糖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吸烟史、冠心病病史、BMI、Hcy、TC、TG、LDL、HDL、血糖、UA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MI、Hcy、TC、TG、LDL、血糖、U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_(12)、HDL低于正常对照组。②高血压危险因素的loge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CY升高、TG升高、LDL升高、HDL降低、UA升高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的Pea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有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r=-0.524)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14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两组,测脉压、ABPI、FPG、PPG、TC、TG、LDL、HDL、HbA1c,记录糖尿病病程及并发征。结果:下肢血管病变与脉压、TC、TG、LDL呈正相关,ABPIHDL负相关(P〈0.01),病程长、有糖尿病并发症、FPG及PPG高者发病率高。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脉压、ABPI可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糖尿病病程长、合并症多、血脂异常的患者,脉压、ABPI应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血脂、血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α-硫辛酸治疗低剂量组(LLA)、中剂量组(MLA)、高剂量组(HLA).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造模.对照组、糖尿病组每只给予生理盐水2 ml/d,LA干预组分别给予LA 30、60、120 mg·kg-1·d-1腹腔注射共4 w.测定各组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肝脏内的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及肝脏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T-AOC显著降低;α-硫辛酸干预各亚组大鼠血浆TG、TC、LDL、HbA1c及肝脏内MDA水平均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而HDL、T-AO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和MLA组大鼠血糖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α-硫辛酸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状态下的"糖脂毒性"及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79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126例)与非DPN组(1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较非DPN组大、病程较非DPN组长、FPG、2h PG、Hb A1c、Scr水平均较非DP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有无DN和DR、BMI、SBP、DBP、TC、TG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T2DM患者中的高龄、DM病程较长、2h PG和Hb A1c较高的群体更容易并发DP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235例农村地区老年T2DM患者,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5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平均年龄、性别、SBP、DBP、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性高于非MS组患者(P<0.01);MS组FPG、1、2 h的餐后血糖、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β细胞功能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血清TC、TG、LDL-C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5)、HDL-C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UA、hs-CRP、HbA1c、FCP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UA、TC、TG、LDL-C、HDL-C为最危险因素。结论与非MS组相比,合并MS的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BMI、UA相对较高,脂质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影响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TT)水平改变的因素及其水平改变与氧化应激(OS)的关系。方法选取男性T2DM患者108例,测定血清TT水平进行三分位法分组,按数值从低到高分为Tertile1(6.07~12.0nmol/L)组,Tertile2(12.20~15.37nmol/L)组及Tertile3(17.14~21.36nmol/L)组,各36例。检测各组FPG、血脂、HbA1c、胰岛素、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Tertile1组比较,Tertile2组和Tertile3组年龄、BMI、DBP、HbA1c、TG均降低,而Tertile2组SOD升高,Tertile3组MDA降低,SOD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T与HOMA-IR呈负相关(r=-0.57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T与TG呈独立负相关(β=-0.937,P0.01)。结论高水平TT组年龄、BMI、DBP、TG、HbA1c及MDA降低,SOD升高。TT与HOMA-IR呈负相关,TT与TG呈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管理和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持续服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BMI、FPG、2 hPFG、HbA1c、TG、TC、LDL-C、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FBG、2 hPFG、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5),TG、TC、LDL-C、UA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HDL-C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FPG、2 hPFG、TC、LDL-C、HDL-C、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均可降低BMI、FPG、2 hPFG、HbAlc的水平,但两组HbAlc无明显差异。此外,阿卡波糖还可以降低TG、TC、LDL-C、UA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可知,阿卡波糖可以明显改善血脂及尿酸的代谢,早期预防T2DM慢性并发症及延缓心脑血管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79例,非DPN(NDPN)组82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红蛋白、血脂检测等,比较2组血脂的差异。结果:DP N组与NDP N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GTT、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Matsud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_M),Gut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_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PN组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NDPN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是DPN的高危因素,而年龄、病程、体重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糖化血红蛋白;OGTT试验结果;HOMA-β、HOMA-IR、QUICKI、ISI_M、ISI_G均不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