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腹和经阴道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接受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20位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20位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要少,且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研究组患者术后开始正常工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要短,但影响性生活例数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选择经腹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和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临床效果比较,探讨TVM在县级基层医院常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及同期随机条件相似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M组术后需经镇痛病例少、肛门排气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M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把握好手术指征在县级等基屋医院常规开展TVM是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具有子宫肌瘤剔除指征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n=28),并与28例开腹肌瘤剔除术(对照组,n=28)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肛门排气早,疼痛轻,术后病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7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痛苦轻、腹部无瘢痕,安全性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本研究选择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0例,分别为两组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于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相关情况进行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进行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肌瘤时为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改善,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预后的提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方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手术操作方法。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本研究调查时间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相关的手术指标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都存在有差异性,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并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的相关指标明显比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更好,可以使患者减轻伤痛,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子宫肌瘤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为基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肌瘤复发情况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5.12±1.06)d、手术时间(98.54±18.6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7.23±1.38)d、(113.47±19.65)min,术中出血量(85.96±15.74)ml少于对照组的(109.78±20.3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3、2.753、4.628,P=0.000、0.008、0.000<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0.05)。两组肌瘤复发率、月经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临床治疗过程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明显,除缩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外,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肌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病例的恰当选择,达到微创治疗目的。方法对2000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为研究组,共68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对照组,共742例;观察两组的年龄、经产妇比例、盆腔手术史、临床症状、肌瘤个数、最大肌瘤的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合并其他手术、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临床症状、盆腔手术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产妇比例和肌瘤个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最大肌瘤位置位于浆膜下、后壁、子宫下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最大肌瘤位置位于肌壁间、前壁、近宫底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副损伤、合并其他手术、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肌瘤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5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平均排气时间等.结果 50例(100%)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62.8±20.5)min,平均出血量(60.4±40.6)ml,平均排气时间( 25.43±2.46)h,平均住院时间(4.53±0.51)d.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腹腔骚扰小,术后恢复较快,腹壁不留疤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李永胜 《安徽医药》2011,15(5):603-60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对8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同期65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剔除肌瘤最大直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剔除肌瘤个数上均明显优于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采用经阴道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88例,其中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阴式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肌瘤大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阴式组(P<0.05);阴式组术后病率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属微创手术,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腹式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腹腔镜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阴式组)的临床资料。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费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三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式组较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病率较腹式组及阴式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两种术式不可替代。但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阴式手术更值得临床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5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9.24±16.00 min,术中出血平均51.40±17.65 ml,术后无一例需要镇痛,术后病率为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56±5.45 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00±0.76 d。原有症状均消失,复查B超未发现子宫肌瘤。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无疤痕、费用低等优点,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这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39例子宫肌瘤患者被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71)和经阴道手术组(n=68),腹腔镜手术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案,经阴道手术组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案。结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54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52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少(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李英  林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9-2421
目的:评价腹式、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02例(腹式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阴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个肌瘤重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2.1±37.3)min高于腹式组(96.3±32.8)min和阴式组(56.7±20.0)min;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95.7±31.8)ml高于阴式组(59.5±21.0)ml,低于腹式组(119.2±40.6)ml;腹腔镜组剔除肌瘤单个平均重量(77.4±25.8)g显著低于腹式组(124.7±42.5)g,高于阴式组(68.6±24.2)g。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4.7±1.0)d显著少于腹式组(7.5±1.6)d和阴式组(6.5±1.5)d.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根据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任丽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14-21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米索前列醇止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育龄期妇女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20 IU;观察组术前8 h左右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分别为(75.69±12.90)min、(110.37±43.92)mL、(7.89±0.29)d及(26.09±1.22)h,均显著大于观察组[分别为(61.87±11.06)min、(72.28±34.52)mL、(6.38±0.33)d及(21.73±1.09)h](t=10.929、15.663、4.262、3.977,P=0.008、0.006、0.037、0.039);(2)对照组随访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2±0.90)个月、24.00%(12/50),观察组分别为(11.28±0.89)个月、10.00%(5/50),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382),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22,P=0.01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米索前列醇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采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即在术前采用12.5 mg/d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及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大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预处理前肌瘤直径为(5.6±2.5)cm,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为(3.2±1.5)cm,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为(5.7±2.6)cm,观察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及对照组术前均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例(6.67%)在服药早期有轻度恶心症状,3例(4.00%)天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