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生部近日通知要求做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传入和蔓延。据介绍,截至7月底,我国广东、浙江、陕西、福建、北京、云南、安徽、上海等8省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8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疑难病杂志》2006,5(5):336-336
2006年8月份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本地登革热多点暴发疫情。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报告,截至9月5日,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247例。为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传入和蔓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登革热诊断标准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8年深圳市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ELISA法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结果两名患者起病前在印尼工作,均出现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症状,患者A的DEV—IgM、DEV—IgG均呈阳性,患者B的DEV-IgM呈阳性,DEV—IgG呈阴性。结论两名患者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此起疫情为2008年深圳市首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明本次疫情来源,规范处置,为德宏州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规范开展病例搜索、防蚊灭蚊及处置,对媒介蚊种作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确定该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病2例。经科学、规范、及时处置,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未出现死亡及二代病例。结论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提高医防人员预防诊治水平,落实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襄阳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前到广州市出差,有蚊虫叮咬史,登革热病毒IgM呈阳性,登革热病毒IgG呈阴性,登革热病毒核酸为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对襄阳市本地医务人员加强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和及时报告率,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2019年江阴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蚊媒监控,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江苏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对2019年6月11日江阴市报告的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蚊媒应急监测。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生1例来自马尔代夫的输入性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检测发现该病例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登革热IgG抗体阴性、PCR核酸检测阴性,其密切接触者各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蚊媒密度,5个蚊媒监测点的核心区和警戒区的布雷图指数均5,叮咬指数均2,提示伊蚊密度较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结论该起疫情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未发生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7.
鹿城区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20日16:00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络上发现1例由温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报告的辖区黄龙街道户籍的登革热病例,接报后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中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6例(7.21%),2006年(1.29%,10/775)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低,2007年(44.44%,16/36)、2008年(50.00%,3/6)、2009年(83.33%,15/18)、2010年(27.16%,22/81)构成比均较高。66例中男49例(74.24%),女17例(25.76%);职业以商业服务者(39.40%,26/66)、干部职员(13.64%,9/66)、家务及待业者(10.61%,7/66)为主;年龄集中在20~50岁(83.33%,55/66);发病高峰为8~11月份(69.70%,46/66);输入来源洲依次为亚洲(89.39%,59/66)、非洲(6.06%,4/66)、拉丁美洲(3.03%,2/66)和大洋洲(1.52%,1/66),最大输入来源地为东南亚国家(74.24%,49/66)。入境前发病病例(69.70%,46/66)多于入境后发病病例(30.30%,20/66)。结论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大,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需提高出入境口岸检疫能力和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和报告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例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 3名患者起病前均在印度工作,都有白天蚊虫叮咬史和登革热患者接触史,在印度时均已出现登革热症状,患者雷某和方某的DEV-IgM、DEV-IgG均呈阳性,患者文某的DEV-IgM呈阳性、DEV-IgG呈阴性,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没有二代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洛阳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处置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登革热控制指南及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媒介控制等措施。结果病例实验室确诊为登革热,经隔离治疗痊愈;病例发病前有泰国旅行史;居住地媒介监测发现白纹伊蚊,密度6.67%,布雷图指数20,经消杀及持续监测,布雷图指数由20降为0;密切接触者随访,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处置及时、规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丽水市中心医院于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输入性登革热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21、21、22、34、35岁。2例从柬埔寨回国后3~5d发病;2例在柬埔寨发病后回国;1例在苏里南发病后回国。  相似文献   

12.
《世界感染杂志》2005,5(3):272-272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21日上午,海南省人民医院电话报告了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在该院就诊,由于无相关检测试剂,请求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调查诊断。省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要求省医院对该病人就地隔离治疗并采样送检;省医院认为患者已基本痊愈,要求患者直接到省疾控中心接受调查、检测和诊断。患者于当日中午到达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经省疾控中心调查、组织专家会诊、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6 0岁 ,主因发热 10d ,伴皮肤出血点 2d ,于 1999年 12月 1日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治疗。患者 10d前在孟加拉国出现发热 ,体温为 39℃左右 ,给与青霉素治疗 (具体不详 )。 2d前出现全身出血点 ,伴呕吐 ,遂由孟加拉国直接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住孟加拉国 3年。入院后查体 :Bp 110 /80mmHg(1mmHg =0 133kPa) ,呼吸 16次 /min ,心率85次 /min。全身见弥漫性出血点 ,双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肿大 ,有压痛 ,心音钝 ,肝肋下可触及边缘 ,有触痛 ,脾侧位可触及边缘。血生化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 75U/L ,总胆红素2 9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检测阴性病例对照研究处置洛阳市1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9年洛阳市Y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检测阴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行危险因素;采集血液标本,使用快速免疫血清测试卡检测登革热病毒NS1抗原,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采用PCR检测核酸;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媒密度,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8例,发病年龄以60~<70岁为主,占44.74%;男女比例为1.24∶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50.00%。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去过K老村(χ2=36.330,P<0.05)、是否去过K村卫生室(χ2=20.963,P<0.05)、在K村卫生室采取的治疗方式是“开药”还是“输液”(χ2=9.770,P<0.05)、是否在老村有地(χ  相似文献   

16.
宋晓玲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23-1124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南宁市23例输入性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56.5%)、肌肉关节痛(65.2%)、皮疹/皮下出血点(69.5%)、疲乏和食欲减退(73.9%),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91.3%和95.6%,肝功能损害(AST和ALT升高)占73.9%,心肌损害(CK和CK-MB升高)分别占21.7%和30.4%,DF-IgM抗体阳性占100%。结论本次南宁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临床症状较轻,多数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和心肌损害,经积极治疗临床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广州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4年广州首例输入性登革热(DF)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及免疫层析法检验登革病毒DEV-IgM/IgG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DEV-RNA。结果患者起病前在印尼工作,回国第2天(7月16日)以发热起病,伴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白细胞、血小板、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对多份血清进行平行检测,DEV-IgM持续阳性,DEV-IgG在起病第3周出现,RT-PCR测定DEV-RNA呈阳性。7月29日确诊为登革热。结论该患者为2004年广州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表现轻,抗体出现早,病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王敬军  王丽  邓勇  余鹏搏  王勤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3-1633,1645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以东南亚国家最为严重。本文搜集陕西从2005年9月到2007年6月先后三批赴东南亚从事野外作业的劳务返回共86人,回国后8人被确认为登革热,9人被确定为登革热隐性感染,在采取隔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等措施后,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7月17日起,武汉市青山区中国一冶公司驻孟加拉国海外项目部先后有3人发病且诊断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此3例均经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赴武汉专家应用澳洲PANBIO试剂检测登革热IgM抗体阳性而确诊。其后在孟加拉国发病但回国后症状已消失或不明显的该单位另外4名员工中又有2例呈登革热IgM抗体阳性反应。经调查,从2001年开始,一冶公司累计有近50人参与孟加拉国项目建设,目前还有15人在该国。一冶公司人员在孟加拉国先后有30余人有过类似发病症状,而当地为登革热常年流行疫区。本文将我科诊治3例登革热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09年广州市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查特点.方法 对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层析法、ELISA法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并采用PCR对病毒进行分型.结果 两名患者均来自登革热疫区,出现乏力、发热、头痛等症状.患者的DEV-IgM均呈阳性,DEV-IgG呈阴性,病毒型别均为登革Ⅰ型.结论 两名患者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由于发现及时,患者救治方案正确,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二代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