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心脏直视术后婴幼儿返回监护室时均保留气管插管,为维持肺的有效通气,预防缺氧及呼吸衰竭,顺利度过手术后早期心肺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所以规范化的呼吸监护与护理是婴幼儿康复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婴幼儿肺组织发育不全,婴幼儿呼吸与成人比有自身特点咳嗽反射能力较差,气管软骨缺少弹性组织,黏液腺分泌不足易发生痉挛,同时婴幼儿呼吸频率较快,平均25~30次/min,根据这些特点,特别是先心病患儿肺部存在或轻或重的病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33例体重6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管理的经验,探讨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策略。方法: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6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3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应用期间及脱机后呼吸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患儿33例中,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肺高压危象),31例痊愈出院。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5h~96h,ICU住院日为2d~5d。1例为2次气管插管,5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出现拔管后喉头水肿,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侧出现气胸。结论:呼吸管理是心内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护内容之一,全面细致的呼吸管理有助于婴幼儿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缺陷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被更多的患儿家长所接受。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为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矫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年龄愈来愈小,根据其特殊的呼吸道生理解剖的特点,加之术前即有反复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史,所以术后易致肺部并发症,因此呼吸道的管理就成为决定手术能否成功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我院自2008年~2010年共实施13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现将术后呼吸道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方法:对60例先心患儿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60例手术病人发生肺部感染1例,占1.66%,无呼吸道并发症死亡的病例。结论:加强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降低手术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4例;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其他心内畸形根治术7例。结果 术后7天内死亡1例,死亡率3.6%;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体重轻、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存在着自身器官的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受手术应激及体外循环的影响,所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尤为明显,具有术后病情变化急骤,对液体入量,呼吸机参数的设置要求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加强术后呼吸、循环监测,做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998年 7月至 1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50例 ,其中小儿 35例 ,成人 15例。年龄最小者 2 .5岁 ,最小体重 10kg。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15例 ,其中10kg1例 ,12kg1例 ,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2 护理体会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后的病人 ,保证呼吸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产生 ,是保证病人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部分。否则 ,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的患儿 ,均是因心内的左向右分流 ,大量的血液涌向肺部造成肺动脉血管的高动力性增高 ,加之患儿体质差 ,反…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6.28‰。早期手术治疗为最佳选择,以避免及减轻肺动脉系统负荷过载。小儿体外循环期间的多种变化及反应有其独特的规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尚不被认识,对预充液的调配,胶体的选择,用血等问题均有较多的争议。现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完成64例10公斤以下小 相似文献
12.
心脏疾病引起肺部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肺充血、瘀血、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痉挛甚至硬化以及肺间质病理性改变,由于术中长期过度通气以及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肌松药的残余影响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等都会造成术后通气不足。为了保证氧的供应,呼吸道护理是关键环节之一。我科2000年12月~2005年11月对73例患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鼻饲法在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胸部外科ICU住院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灌注鼻饲,观察组采用重力滴注鼻饲.比较两组患儿在鼻饲期间出现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的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大值的差值分别是(7.80±3.699)次/min、(4.13±2.209)次/min、(3.00±1.80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7±3.805)次/min、(5.47±2.240)次/min、(4.20±1.6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滴注鼻饲相较于灌注鼻饲,减少了患儿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同时,对其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它更符合婴幼儿生理,更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年龄为3个月~2岁,体重为5~10kg的患儿心内直视术后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探讨其呼吸辅助呼吸,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结果全组死亡15例,死亡率7.5%,再次插管10例。结论低体重患儿术后死亡率高,再次插管将会增加死亡率,加强拔管前后管理及营养支持,减少再次插管,促进肺部并发症好转,将提高低体重低月龄患儿的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42例〈3岁的婴幼儿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42例患儿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其中11例小体重复杂先心者降温,使心脏完全停跳后行心内操作,余31例均在浅低温或常温心脏跳动下行心内操作,体外循环时间10 ̄87min,平均37.64min。结果:本组42例死亡2例,余40例均痊愈出院。经术后半年随访36例,无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12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维持循环稳定; 加强水、电解质及体温的监测和护理;严格气道管理.结果 122例患儿无并发症发生,都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监测,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