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可引起脑损伤,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了解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设计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院的航空医学研究中心.材料选用体质量为180~220 g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Gz暴露组,其中对照组4只,+Gz暴露组22只.干预将大鼠固定于动物离心机的转臂上,头朝向离心机轴心,+Gz暴露组条件为G值+14 Gz,增长率1.5G/s,峰值持续时间45 s,共作用3次,两次中间间歇0.5 h.对照组大鼠亦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类似实验步骤,所承受的G值为+1 Gz.分别于暴露后0.5,6.0,24.0和48.0 h断头取脑.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对照组和+Gz暴露后0.5,6.0,24.0和48.0 h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 β转化酶mRNA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6h,大鼠脑组织bcl-2 mRNA表达水平(0.32±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69±0.15),bax,p53和ICE mRNA表达水平[(.55±0.09),(0.48±0.12),(0.79±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33±0.09),(0.31±0.05),(0.51±0.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z重复暴露后24 h,大鼠脑组织bcl-2mRNA表达水平(0.28±0.0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0.69±0.15),bax,p53和ICE mRNA表达水平[(0.61±0.15),(0.54±0.07),(0.84±0.1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33±0.09),(0.31±0.05),(0.51±0.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z重复暴露后0.5 h和48 h,大鼠脑组织bcl-2,bax,p53和ICE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z重复暴露后6 h和24 h在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表达变化,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邱建武  罗俊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76-77,i00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观察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Ⅱ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不灌注组和模型再灌注组:每组动物按正常灌注压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分组(12,24,48,72h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采用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和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术后90d阻断颈部动静脉分流造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再灌注。各组在恢复正常灌注后12,24,48,72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大鼠海马P2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21和P53蛋白在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无表达.48h灰度值分别为155.34&;#177;1.18和172.91&;#177;1.37;在模型不灌注组中弱表达,48hP21和P53蛋白分别为125.12&;#177;3.56和112.10&;#177;4.46;在模型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中P21和P53蛋白于术后12h开始有表达,48h达高峰,分别为53.32&;#177;2.84和54.12&;#177;0.34,随后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可诱导P21和州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cl-2蛋白、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的数目及平均灰度值。结果:①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15.8&;#177;3.5)个/视野较假手术组假手术侧(3.7&;#177;0.9)个/视野增多,平均灰度(209.1&;#177;6.0)较假手术组假手术侧(226.3&;#177;6.4)降低(P<0.01);假手术组假手术侧脑组织无Fas-L蛋白表达,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为(17.2&;#177;2.3)个/视野,平均灰度为161.2&;#177;9.2。②在缺血侧脑组织,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25.6&;#177;3.9)个/视野增多,平均灰度(190.8&;#177;6.1)降低(P<0.05);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11.4&;#177;2.1)个/视野减少,平均灰度(176.8&;#177;8.8)升高(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Fas-L蛋白表达增强;川芎嗪可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西京  王曦  刘少峰  王百忍  鞠躬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17-119,i003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半影区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SD雄性大鼠36只,使用光化学法制作脑梗死模型。术后动物随机分为2组:地西泮组和对照组。地西泮组脑梗死前24h开始腹腔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mg/kg,每8小时1次,直至动物处死;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动物术后按照存活时间6,12.24h分为地西泮及对照组6,12,24h 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依不同时间灌流取材。在内氏染色的切片上计算最大脑梗死面积,用免疫组化法标记并计数各组大鼠最大脑梗死截面半影区内Fos阳性细胞数。结果: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缺失值。①梗死灶最大平均截面积:地西泮组6,12和24h组分别为(2.1&;#177;0.6),(2.8&;#177;0.8)和(3.1&;#177;0.5)mm^2,对照组分别为(4.1&;#177;0.7),(5.1&;#177;0.6)和(5.5&;#177;1.0)mm^2,地西泮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lt;0.01)。②单位面积内Fos阳性细胞数:地西泮6,12和24h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56&;#177;21),(85&;#177;32),(36&;#177;18);(112&;#177;31),(167&;#177;36),(75&;#177;28),P&;lt;0.01]。③形态学观察:内氏染色在梗死区与周围正常脑组织间可见明显的有一定宽度的分界线,即为半影区,梗死中心内几乎未见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地西泮组和对照组梗死中心内无Fos蛋白阳性细胞,但在半影区出现大量形态多样的Fos细胞,表现为大部分细胞胞核染色,染色的胞核大小不一;少量细胞胞浆亦着色。正常脑区内仅见很少量的Fos细胞,而在半影区内可见密集成团的Fos细胞。结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修复防御系统完全被抑制时,地西泮抑制了脑缺血损伤后Fos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影响及其对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组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组和灯盏花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b和灯盏花素注射液1mL/kg。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灯盏花素干预大鼠脑缺血24h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cl-2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40.83&;#177;2.69),(2.02&;#177;0.18)个/视野,t=7.12,P&;lt;0.01],而灯盏花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64.88&;#177;3.13)个/视野,t=9.34,P&;lt;0.01]。②c-Fos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2.47&;#177;4.23).(2.30&;#177;0.34)个/视野,t=10.22,P&;lt;0.01];灯盏花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48.23&;#177;5.12)个/视野,t=7.55,P&;lt;0.01]。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26.3l&;#177;7.12),(2.30&;#177;0.64)个/视野,t=15.74,P&;lt;0.01],灯盏花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42.22&;#177;4.24)个/视野,t=7.36.P&;lt;0.01]。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上调原癌期蛋白质c-bcl-2下调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对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施加速度作用后造成大鼠脑缺血,在急性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探讨加速度对机体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加+1Gz(正加速度)、高+Gz和正、负加速度(&;#177;Gz)的交替作用,并把被施加+1Gz加速度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加速度作用后即刻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S和IL-6的含量。结果:一氧化氮含量:&;#177;Gz交替组[(60.4&;#177;6.6)μmol/L]与高+Gz组[(50.3&;#177;2.2)μmol/L]比较,t=16.5250;高+Gz组与对照组[(35.9&;#177;33)μmol/L1比较,t=27.9397;&;#177;Gz交替组与对照组比较,t=50.0324,P均&;lt;0.01 NOS活性:&;#177;Gz交替组[(890&;#177;73)μmol/(s&;#183;L)]与高+Gz组[(791&;#177;60)μmol/(s&;#183;L)]比较,t=3.3147;高+Gz组与对照组[(332&;#177;27)μmol/(s&;#183;L)]比较,t=23.4389;&;#177;Gz组与对照组比较,t=25.9615,P均&;lt;0.01;L-6含量:&;#177;Gz交替组[(132&;#177;18)ng/L]与高+Gz组[(106&;#177;15)ng/L]比较,t=19.6748;高+Gz组与对照组[(71&;#177;10)ng/L比较,t=249296;&;#177;Gz组与对照组比较,t=481645.P均&;lt;0。01 结论:正、负加速度交替和单纯高正加速度作用均可使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S和IL-6的含量增加明显,且正、负加速度交替对机体的作用更明显,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背景:睡眠剥夺是否引起细胞变性,其信号传导是否与某些基因调控有关。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郑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成年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00&;#177;20)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采用TUNEL染色观察了快眼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检测了快眼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bcl-2.bax 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海马bcl-2和bax mRNA表达。结果:快眼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异相睡眠剥夺组海马CA1~CA4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60&;#177;2.24)%,(1.69&;#177;0.45)%,(6.87&;#177;1.32)%,(1.74&;#177;0.98)%。CA1,CA3区细胞凋亡率和CA2,CA4区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6~6.95,P&;lt;0.05)。bc1-2mRNA阳性信号表达积分值较强,四个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x mRNA表达增强[CA1为(211.12&;#177;59.85);CA3为(205.56&;#177;56.99)]与CA2和CA4区[(123.42&;#177;22.80)。(124.21&;#177;20.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0~4.36.P&;lt;0.05)。结论: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凋亡相关的bc1-2。bax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涉及神经元的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可能通过抗凋亡作用保护脑缺血神经元,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率、坏死率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9只,随机分为缺血组(n=7)、异丙酚组(n=7)和假手术对照组(n=5)。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mL/h,持续30min。于再灌注24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坏死率,bcl.2,Bax和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凋亡率,坏死率,bcl-2,Bax和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177;0.79)%和(12.80&;#177;0.92)%】较缺血组【(10.89&;#177;0.80)%和(16.67&;#177;1.04)%】明显降低(P&;lt;0.01)。异丙酚组Bax和p53蛋白表达【(49.93&;#177;5.41)%和(10.34&;#177;1.65)%】较缺血组【(57.05&;#177;1.91)%和(13.84&;#177;0.97)%】明显降低(P分别&;lt;0.05和0.01),而异丙酚组bcl-2蛋白表达(9.45&;#177;1.16)%较缺血组(9.69&;#177;0.94)%未见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异丙酚能够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起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凋亡基因Bax和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因子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正常组6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复方水蛭合剂组36只。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6,24h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复方水蛭合剂对其影响。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6,24h模型组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一氧化氮[6h:(73.47&;#177;7.04)kIU/L(0.87&;#177;0.05)μg/L(89.07&;#177;6.69)μmol/L,24h:(90.75&;#177;7.63)kIU/L(0.98&;#177;0.07)μg/L(114.16&;#177;9.03)μmol/L]明显比正常组[(57.55&;#177;4.85)kIU/L(0.70&;#177;0.09)μg/L(51.43&;#177;5.49)μnol/L]高(P<0.01),大、中剂量复方水蛭合剂组明显比空白对照组低(P<0.05~0.01)。病理形态学检查:大、中剂量复方水蛭合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较轻。结论:复方水蛭合剂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因子的免疫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文革  王锋  林佳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56-3957,F00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 WD法以25gcf致伤SD大鼠脊髓制作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0.5,1.2,3,4,6,12,24,48h导管注入bFGF20μL(含bFGF200U);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6,12,24,48h取损伤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Bcl-2、Bax蛋白和bcl-2 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应用bFGF显著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2,6,12,24,48h Bcl-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65&;#177;0.020,0.254&;#177;0.081,0.312&;#177;0.017,0.415&;#177;0.021,0.304&;#177;0.031,(P&;lt;0.01,t=2.729—9.279),Bax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34&;#177;0.021,0.184&;#177;0.014,0.204&;#177;0.014.0.216&;#177;0027,0.180&;#177;0.013(P&;lt;0.01,t=4.601~6,376),提高Bcl-2蛋白的含量,降低了Bax蛋白的水平,每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脊髓组织,这可能是bFGF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红巾  蔡庆  姜建东  占志  朱美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56-157,160
背景:正加速度引起急性脑功能障碍及其防护是航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防护措施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加速度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丹参对反复高正加速度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0-04/08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对照组、正加速度暴露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只。 方法:将所有大鼠固定于动物离心机的转臂上,头朝向离心机轴心。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正加速度暴露G值为+14Gz,增长率1.5G/s,峰值持续时间45s,共作用3次,两次中间间歇30min。对照组大鼠亦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类似实验步骤,所承受的G值为+1Gz。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丹参组大鼠分别于离心前30min和离心后即刻腹腔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μg/kg)或丹参注射液(15g/kg),生理盐水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暴露后6h麻醉断头取脑,保存于液氮内用于RNA的提取。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水平,以相对表达量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比率来计算。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①正加速度重复暴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452&;#177;0.014,0.065&;#177;0.008(P〈0.01)]。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丹参组显著低于正加速度暴露组[0.196&;#177;0.010,0.183&;#177;0.011,0.452&;#177;0.014(P〈0.01)]。 结论:正加速度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增加,它可能在反复高正加速度暴露致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丹参对正加速度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保护性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膜相关蛋白Bcl2的影响,并以曲克芦丁为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葛根素组曲克芦丁组4组备18只。①造模: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2h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栓塞血管。②给药:葛根素组在术后即刻和术后12h腹腔注射葛根素150mg/kg(溶于3mL生理盐水中),曲克芦丁组在上述时间腹腔注射曲克芦丁125mg/kg,假手术组和缺血对照组在术后给予3mL生理盐水。⑧观察指标: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5分制,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结果: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缺血对照组明显高于葛根素组和曲克芦丁组(3.7&;#177;0.5,2.0&;#177;0.6,2.7&;#177;0.5,P〈0.01),葛根素组低于曲克芦丁组(P〈0.05)。②Bcl2阳性细胞率:葛根素组高于曲克芦丁组和缺血对照组(0.68&;#177;0.1l,0.43&;#177;0.08,0.39&;#177;0.04,P〈0.01)。⑧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率:葛根素组高于曲克芦丁组和缺血对照组(0.50&;#177;0.08,0.33&;#177;0.09,0.26&;#177;0.05,P〈0.05)。④脑梗死体积:缺血对照组明显大于其他组[(209&;#177;28)mm^3,P〈0.0l],葛根素组小于曲克芦丁组[(130&;#177;17),(184&;#177;21)mm^3,P〈0.05]。结论:葛根素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曲克芦丁。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和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后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c-F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颅磁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经颅磁刺激组在制模后第2天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每组中的8只大鼠分别于4周后检测Y-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和梗死侧海马c-Fos的表达。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学习尝试次数:18.36&;#177;4.87:记忆再现次数:6.05&;#177;1.34),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尝试次数:26.40&;#177;5.45;记忆再现次数:3.72&;#177;1.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65.3.28;P均&;lt;0.01);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海马各区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CAl:28.55&;#177;3.62,CA2:25.27&;#177;3.09,CA3:27.65&;#177;3.53.齿状回:34.92&;#177;6.56),与模型组比较(CAl:9.42&;#177;1.28.CA2:7.58&;#177;1.18,CA3:8.63&;#177;1.24,齿状回:11.36&;#177;2.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7.22,19.32,17.57,11.87;P均&;lt;0.01)。结论: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c-fos基因突变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示c-fos等即早基因的激活可能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必要条件。经颅磁刺激能增加脑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有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云驰  阚志生  白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62-63,i002
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改变及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6只,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后两组又分别分成10个时相组,每组6只。实验组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对照组动物只颅骨开窗,不致伤;正常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分别对各组大鼠脑挫裂伤后各时相点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与海马区c-fos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2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与海马区c-fos mRNA表达水平均在脑挫裂伤后6h达高峰[(81.45&;#177;2.41)mmol/L,(20.29&;#177;1.63)ng/L,(22.17&;#177;2.99)&;#215;10^2个/mm^2],伤后12h开始逐渐回落[(66.11&;#177;1.97)mmol/L,(20.14&;#177;1.63)ng/L.(16.50&;#177;2.26)&;#215;10^2个/mm^2]。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5,P&;lt;0.01),与脑海马区c-fos mRNA表达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870,0.514,P&;lt;0.01)。结论: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之间以及与c-fos表达三者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在一定时限内,当一氧化氮合成增加,内皮素水平增高,诱导c-fos基因异常表达,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参与了继发性神经细胞的损伤。 c.硒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模拟大鼠眼斜视手术脑组织中c-fos的变化。分析c-fos在脑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3-07/09在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实验室完成。48只3月龄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手术组(n=40)。手术组进行右眼模拟眼斜视手术。随机两条动眼肌缩短术。并于术后2h,12h,1d,2d,5d5个时间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区c-fos的变化。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核呈棕黄色,胞浆和核仁均不染色。每只大鼠随机取脑组织切片10张,计数脑组织不同位置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总和。 结果:纳入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在损伤眼同侧的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可见c-fos阳性细胞,损伤后2h开始出现(20.58&;#177;9.36)个/切片,1d达到高峰(92.36&;#177;7.45)个/切片,2d减少(28.19&;#177;3.62)个/切片。5d仍有少量c-fos阳性细胞(12.88&;#177;3.41)个/切片。与对照组(8.04&;#177;3.06)个/切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②在损伤眼同侧的嘴侧丘、视区可见c-fos阳性细胞。损伤后2h开始出现(17.28&;#177;5.42)和(18.39&;#177;4.28)个/切片。1d达到高峰为(83.22&;#177;6.75)和(86.17&;#177;3.39)个/切片,2d减少为(25.18&;#177;4.33)和(29.52&;#177;3.27)个/切片,与对照组(9.35&;#177;2.98)及(13.72&;#177;3.51)个/切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d仍有少量c-fos阳性细胞为(11.47&;#177;2.19)和(14122&;#177;3.54)个/切片,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c-fos在脑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参与损伤作用。脑外侧膝状体c-fos的变化在中枢调节作用中有中介作用,c-fos可能参与引起脑组织改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能致脊髓神经元的凋亡,严重影响神经修复后功能的恢复。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神经的再生,但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cl-X/L.bax及c-jun表达的作用,探讨电刺激对预防细胞凋亡的机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6周龄,体质量180~220g。干预: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大鼠。用10g/L硫喷妥钠(5mg/100g)腹腔麻醉后,在大鼠右侧臀肌间隙显露坐骨神经,距梨状肌下缘0.5cm处将坐骨神经切断,近端以5-0尼龙线作双重结扎,远端切除1cm后埋入股二头肌中,关闭切口。沿棘突后方正中切口,在T10~L3右侧椎板及棘突间钝性剥离骶棘肌,切除椎板,将电刺激器阳性盘状电极板置入T10椎板下硬膜囊之腹侧,阴性盘状电极板置入Ld椎板上硬膜囊背侧,对照组置入无输出电流的刺激器,分批于术后1,4,7,14,28d取材。实验操作由同一组人员完成。主要观察指标:脊髓bcl-2,bcl-X/L,bax及c-jun的阳性运动神经元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d,电刺激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阳性数分别为(28.67&;#177;1.53),(34.67&;#177;1.53),(41.33&;#177;1.53)个;bcl-X/L阳性数分别为(23.00&;#177;4.36),(32.67&;#177;2.52),(44.33&;#177;2.08)个,均高于对照组相应阳性数(19.67&;#177;1.53),(25.67&;#177;2.08),(33.67&;#177;1.53);(15.33&;#177;0.58),(36.33&;#177;2.52),(33.00&;#177;4.36)。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28d,电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bax阳性数均低于对照组,坐骨神经切断后7,14,28d,电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c-jun阳性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直流电刺激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cl-X/L,bax及c-jun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的影响、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纳洛酮的脑功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9只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纳洛酮预处理组(8只),纳洛酮后处理组(8只),复苏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5只)。采用窒息+艾司洛尔(超短效B受体阻滞剂)的大鼠心肺骤停模型。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0.3mg在心肺骤停前30min由静脉导管注人大鼠体内;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开始后30min纳洛酮0.3mg由静脉注入。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7d后大鼠处死、取脑、切片,免疫组化分析钙结合蛋白D28k的活性表达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每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心肺复苏7d后.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15&;#177;6.52)%,(38.44&;#177;5.42)%,(21.69&;#177;4.17)%,(45.71&;#177;5.78)%,纳洛酮预处理和后处理组钙结合蛋白D28k的表达明显强于复苏对照组(P&;lt;0.01)。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对照组电镜下观察组织损伤评分为0,(4.47&;#177;3.25)%,(5.24&;#177;3.88)%,(15.06&;#177;4.39)%,纳洛酮预处理及后处理组神经组织损伤程度也轻于复苏对照组(P&;lt;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高于复苏对照组(P&;lt;0,01)。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或抑制其丢失而抑制钙超载,减轻组织损伤,对改善脑功能、促进脑复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etor,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共分9组,每组20只,假手术Ⅰ组,脑出血Ⅰ组,干预Ⅰ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浓度的变化;假手术Ⅱ组,脑出血Ⅱ组,干预Ⅱ组观察血脑屏障的改变;假手术Ⅲ组,脑出血Ⅲ组。干预Ⅲ组观察组织形态学和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出血组和干预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在出血后24h为8.53&;#177;1.44和8.34&;#177;1.28(P&;gt;0.05),72h,7d,14d为7.58&;#177;1.08,5.46&;#177;0.74,3.06&;#177;0.43和4.21&;#177;0.76,3.25&;#177;0.52,1.92&;#177;0.26(P&;lt;0.01)。72h,7d时脑组织含水量为(84.26&;#177;0.64)%,(80.38&;#177;0.86)%和(78.26&;#177;0.42)%,(77.51&;#177;0.33)%(P&;lt;0.01)。72h,7d时Na^+,K^+离子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干预组坏死体积较出血组减小,GDN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lt;0.01)。结论:GDNF能改善出血大鼠行为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组织抗损伤能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变化,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链脲菌素STZ6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个月后大鼠色素胃排空和肠道传输速度测定,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的胃内色素残留率显著增加,小肠传输速率减慢(t=4.26,4.18,P&;lt;0.01);糖尿病组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指数[(9.63&;#177;2.47)%]较正常对照组[(3.23&;#177;1.28)%]明显增高(t=4.02,P&;lt;0.01);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糖尿病胃肠道动力改变与胃平滑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bcl-2凋亡途径参与了胃轻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计补气益血中药黄芪对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1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纰12只。①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mL/(kg&;#183;d)灌胃,1次/d,7d后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6只在再灌注6h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剩余6只在再灌注24h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②黄芪组:以黄芪煎剂6g/(kg&;#183;d)灌胃7d,其余处理同模型组。⑧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模型组。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49.9&;#177;9.8),(1.6&;#177;0.6)能见野,t=12.05,P〈0.01],黄芪组低于模型组[(30.2&;#177;2.1)个/视野,t=4.81,P〈0.01]。②Bcl-2阳性细胞数目: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2.5&;#177;1.2),(1.7&;#177;0.6)个/见野,t=19.71,P〈0.01],黄芪组显著高于模型组[(16.4&;#177;2.2)个倪野,t=3.17,P〈0.011。⑧Bcl—2蛋白平均灰度: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82.8&;#177;13.6,205.9&;#177;115,拉3.18,P〈0.01),黄芪组显著低于模型组(160.8&;#177;10.2,t=3.82,P〈0.01)。结论:黄芪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