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恩替卡韦可以强有力地抑制HBV的复制,但是需要长期治疗。荷兰鹿特丹Erasmus MC大学医学中心的Brouwer WP等人通过一项全球、开放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否可以提高病毒学应答效率。他们初始采用恩替卡韦(0.5 mg/d)单药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代偿性肝病患者,在治疗24周后,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周)治疗组和恩替卡韦单药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恩替卡韦(ETV,博路定)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8 w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和TBIL复常率为95.29%和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sAg、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71、51.76%和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6%、35.71%和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藏族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 HBeAg 阳性的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口服恩替卡韦0.5 mg/d 治疗48 w。每3个月随访1次,治疗12周及48周时复查肝功能及 HBV DNA,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在观察期结束时,有80%患者达到 HBV DNA 阴转,有75.4%患者达到 ALT 复常,有7%患者达到 HBeAg血清学转阴,有3%患者达到 HBeAg 血清学转换。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 HBsAg 转阴。结论恩替卡韦治疗藏族 HBeAg 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康艳丽 《山东医药》2011,51(3):49-5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重度慢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HBeAg阳性重度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次、每天1次,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指标,进行HBV-DNA定量,计算病毒血清免疫学应答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可提高重度慢乙肝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效患者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HBsAg及HBeAg的变化.方法 将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12周和24周定量检测两组患者HBsAg及HbeAg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sAg和HBeAg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患者HBsAg和HBeAg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患者加用干扰素继续抗病毒治疗,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有可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早期ALT的变化。方法 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结果在60例患者中,30例患者在治疗后平均3周ALT达到峰值,他们治疗前HBV DNA平均载量为8.64±0.99lg拷贝/毫升,而另30例ALT未上升患者为7.09±1.33lg拷贝/毫升(P0.05);口服恩替卡韦治疗12周,ALT上升与未上升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3.3%和80.0%,ALT复常率分别为53.3%和76.7%(P0.05)。结论口服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0%患者会出现早期ALT上升,其意义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顿服,1次/d;ETV组应用ETV 0.5 mg顿服,1次/d。观察治疗4、12、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ALT水平等。结果 TDF组治疗4、12、24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是62.5%、77.5%、95.0%、100%,ETV组分别是25.0%、55.0%、72.5%、9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12周时HBe 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治疗24、48周时HBe Ag转阴率(65.0%、77.5%)高于ETV组(37.5%、50.0%),P0.05。两组在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F治疗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CHB疗效较ETV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HBeAg阳性CH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两组治疗观察48 w。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eAg,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7和IL-23水平。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AST和ALT分别为(31.2±4.7)U/L和(38.7±9.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3±6.8)U/L和(66.1±13.6)U/L,P<0.05】;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73.4±8.1)%、(47.2±6.1)%和(1.9±0.6),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我国属高发地区.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主要方法.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单用一种药物疗效往往不佳.自2008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干扰素α-1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现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 HBeAg 阳性 CHB 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 CIK 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肝功能、HBV 血清标志物和 HBV DNA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数据处理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检验,两组均值比较采用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基线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 ALT、AST 均明显改善,ALT的复常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83.3%,AST 的复常率治疗组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24、48周治疗组 HBV DNA 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65%、80%,对照组为40%、60%、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48周 HBeAg 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33.3%,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45%、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轻度头痛或关节酸痛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后续随访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 CIK 免疫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安纪红 《肝脏》2010,15(6):473-473
我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恩替卡韦,积累了大量患者资料,现统计出41例符合用药要求,服用满3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恩ETV组50例,ADV+LAM组60例,随访观察治疗48、96周后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结果显示,2组患者进行治疗48和96周后,在HBV-DNA转阴率(ETV比ADV+LAM:48周20比15;96周35比45)及ALT复常方面(ETV比ADV+LAM:48周40比44;96周48比56)均有效,但无明显差异(P>0.05);在HBeAg转阴率方面在随访前48周时,二者未见明显差异,但随着口服时间延长,ETV组转阴率明显高于ADV+LAM组(ETV比ADV+LAM:48周10比8;96周18比9)。 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访时间越长恩替卡韦HBeAg转阴作用越显著,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后,未达到停药标准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以及HBeAg/HBs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ETV治疗后,实现病毒学阴转(HBV DNA500拷贝/mL),但HBeAg仍为阳性的患者,A组5 S/COHBeAg≤50 S/CO28例,B组50 S/COHBeAg≤100 S/CO30例。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治疗48周,比较序贯联合时基线HBeAg水平与治疗48周后HBeAg消失或转换的相关性,并对疗效作出评估。结果序贯联合治疗后A组HBeAg消失16例,占57.1%;B组HBeAg消失9例,占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HBeAg血清转换A组13例,占46.4%;B组5例,占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5)。8例序贯治疗后出现HBsAg消失的患者均来自于A组,又按基线HBsAg≤1 000 IU/mL的患者与基线HBsAg1 000 IU/mL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25%,χ2=0.131,P0.05)。结论 ETV长期治疗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加用Peg-IFNα-2a时基线血清HBeAg水平,对治疗后HBeAg消失具有预测价值;基线HBeAg≤50 S/CO的患者,序贯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更多的HBeAg及HBsAg阴转趋势,是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优选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a-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观察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LT、AST及TBIL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ALT及TBIL复常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接近(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相当,但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序治疗HBeAg阳性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不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血清HBeAg阳性的对Peg-IFNα-2a治疗不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其中53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另外5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48 w,比较疗效和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情况。 结果 在治疗48 w末,在53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患者中,血清HBV DNA转阴47例(89.6%),与5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患者阴转48例(88.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发生血清HBeAg阴转;在治疗48 w末,替比夫定治疗组血清CK升高和ALT复常发生率分别为36.5%和90.1%,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34.1%和89.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血清CK均为低水平升高,无明显临床症状,经过观察随访,大多在2~3个月自动恢复正常。 结论 对于应用Peg-IFNα-2a治疗失败的HBe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继续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长期应用的效果还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观察经恩替卡韦治疗1年至4年后e抗原仍为阳性的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12周、24周、48周定量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HBsAg、HBeAg及HBeAb等变化。结果(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7%,48周上升至3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BsAg水平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继续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缩短疗程,为最终停药可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衣展华  丁锷  陈俊飞 《肝脏》2011,16(5):426-427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抗病毒治疗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CHB)发作和疾病进展已成为共识。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的研发成功为治疗CHB提供了新的武器。恩替卡韦(ETV)是最近批准新一代的抗HBV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自2007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因疗效肯定、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