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华  张倩  杨碧蓉  齐聪 《现代中医临床》2019,26(2):52-55,F0003
目的探讨中药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筛网法原代分离、培养EMS患者在位、异位及正常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将分离出的子宫内膜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在位组和异位组,其中在位组和异位组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孕三烯酮组(西药组)以及消瘤方提取物5 g/L组(中药低剂量组)及消瘤方提取物10 g/L组(中药高剂量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干预后,对内膜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药物干预后,西药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可以起到抑制在位以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下降密切相关,消瘤方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发生,从而阻止EMS的形成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倾向的影响,初步探讨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消异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各组给药4 W,异位内膜细胞凋亡TUNEL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及survivin。结果:消异方各组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异位内膜的Caspase-3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性提高,survivin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性降低。结论:消异方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余震  柳洲 《陕西中医》2022,43(1):13-16
目的:探讨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盆腔粘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构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消瘤方提取物[1.89、3.78 g/(kg·d)],米非司酮混悬液及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胃4周后剖腹探查。采用美国生殖医学会粘连分级(AFS)、Haber评分法对盆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酶联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白介素-15、白介素-18、粘连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计数(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和消瘤方处理大鼠后的盆腔粘连评分明显降低,血清中IL-6、IL-15、VEGT、TNF-α、ICAM1等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中IL-18、粘连组织tPA活性均升高(P<0.05),异位内膜组织VEGF、TNF-α、ICAM1蛋白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 与低剂量消瘤方组[1.89 g/(kg·d)]相比,高剂量消瘤方组[3.78 g/(kg·d)]和米非司酮组,盆腔粘连评分高,异位病灶生长好,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均降低,IL-18、异位内膜组织VEGF、TNF-α、ICAM1蛋白表达、tPA活性高(P<0.05); 高剂量消瘤方组和米非司酮组在病灶生长情况、盆腔粘连评分、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及异位组织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瘤方能明显减轻盆腔炎症环境,抑制内异症病灶生长、改善盆腔粘连。  相似文献   

4.
周华  宋丽娜  张敏 《中医药学刊》2014,(8):1907-190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III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运用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检测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子宫内膜干细胞球,CD34、CD117抗原及Oct-4因子在子宫内膜细胞中呈持续的阳性表达。结论: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存在干细胞,对其分离、培养,可作为研究EMs发病机制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异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内异消癥汤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大鼠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CD4+、CD8+T细胞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CD4+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CD8+的表达强度降低更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的CD4+/CD8+比值较模型组增高,低剂量组比值增高尤为明显;高、低剂量组之间CD4+、CD8+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消癥汤能改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组织免疫学变化,降低CD4+及CD8+表达,并有提高CD4+/CD8+比值的趋势,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的作用,研究其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00只,采用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桂枝茯苓丸阳性对照组、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面积变化及对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结果: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活动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异位子宫内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药物没有通过ER表达。结论: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与异位内膜局部总的ER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复方大血藤灌肠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第二次开腹手术进行模型筛选及随机分组。实验分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复方大血藤灌肠治疗组、抑那通治疗组、抑那通+复方大血藤灌肠治疗组。用药3周后Elisa检测血清β-catenin、VEGF、MMP-9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的表达部位及强度。结果:成模组大鼠MMP-9、VEGF、β-catenin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且免疫组化结果提示β-catenin的表达显著增强,表达部位主要在胞质及胞核;3个用药组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那通+复方大血藤灌肠治疗组抑那通治疗组复方大血藤治疗组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组(P0.05)。结论:复方大血藤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抑那通与复方大血藤联合用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肖新春  刘霞  崔晓萍 《陕西中医》2013,34(6):763-764
目的:探讨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消异方低、中、高剂量组。给药4W后,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米菲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和中药消异方各剂量组(P<0.05)。结论:消异方能降低大鼠异位子宫内膜VEGF的含量,以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方消瘤饮(XLY)对荷瘤(H22)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及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UNEL法(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荷瘤(H22)小鼠凋亡细胞,观察XLY对荷瘤(H22)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细胞切片中Bax的蛋白表达。结果:消瘤饮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部分肿瘤细胞内,均可见到蓝紫色颗粒,模型组细胞内未见此现象。各治疗组AI均高于模型组(P<0.01)。消瘤饮各治疗组Bax的IOD值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瘤饮通过促进Bax的蛋白表达来诱导H22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益气化瘀方对子宫复旧不全SD级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子宫内膜增殖影响的研究,为孕妇产后疾病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试验用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F级动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需求,分为5组,除去空白组以外的四组进行子宫内接种大肠杆菌,进行造模,然后给药,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模型组对比,新生化颗粒组、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降低,P0.05;与新生化颗粒组比较,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2)与模型组对比,新生化颗粒组、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5;与新生化颗粒组比较,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和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增加,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能通过调节使Bax蛋白表降低,使Bcl-2蛋白表达增加,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促进产后子宫增殖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软坚散结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影响. 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药组给予软坚散结中药灌胃,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位病灶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透明质酸受体CD44进行检测. 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CD44、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中药组的CD44和ICAM-1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2.75和1.53、1.19倍. 结论 软坚散结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检测40例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同时行子宫切除的患者的囊壁异位组织及子宫在位内膜,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的表达进行比较。按照美国生育学会(AFS)1985年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根据剖腹探查所见,将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Ⅰ~Ⅱ期、Ⅲ~Ⅳ期),并对其KISS-1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KISS-1蛋白表达,三组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4.1%、30%,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KISS-1蛋白表达,两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7.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是异位内膜易于种植生长、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的原因之一。然而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KISS-1蛋白表达不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可能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血清雌激素(E_2)、孕激素(P)含量的影响,探讨宫瘤消胶囊治疗EMT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药物干预后,测量各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其抑制率,并检测大鼠血清E_2、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模型组,抑制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用药后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桂枝茯苓胶囊组,抑制率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血清E_2低于桂枝茯苓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味三棱丸(SLW)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的抑制作用和探讨对黏附分子ICAM-1,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游标卡尺、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体积变化、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和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表达.结果:SLW 0.11,1.02 g·kg~(-1)均可以明显减小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的体积;显微形态显示: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其病理改变程度减轻,异位内膜为薄单层细胞排列而非腺体数目多,细胞呈多层排列,腺上皮呈扁平或矮立方形,未见假腺体改变;SLW 1.02,0.11 g·kg~(-1)均能明显降低了异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蛋白表达.结论:SLW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黏附分子ICAM-1,CD44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作用。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健脾益气中药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Westem blot和Real time PCR等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的黏附因子ICAM-1(CD54)、CD44。结果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间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CD44、CD54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2^-△△α”计算CD44、CD54 mRNA表达量(空白对照组为1),模型组、中药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6.34、2.06倍;CD5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3、1.15倍。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消癥汤源头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在位内膜CD146表达水平及新生血管数目(MVD)为主要观察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消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调经促孕丸及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在位子宫内膜CD146表达水平及新生血管数目。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大小、外周血血清CA125、在位子宫内膜CD146表达阳性率、在位子宫内膜MVD数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消癥汤源头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特性,降低患者在位内膜细胞自身所具备的侵袭、黏附能力及进一步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从而遏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形成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联合INF-γ基因修饰的BMSCs在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INF-γ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转染BMSCs,BALB/C裸鼠腋下接种胶质瘤细胞造模,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s组、INF-γ+BMSCs组、扶正抑瘤汤组、扶正抑瘤汤+INF-γ+BMSCs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qRT-PCR验证BMSCs转染INF-γ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INF-γ转染的BMSCs在裸鼠瘤体中荧光分布,测量荷瘤裸鼠肿瘤长径和短径,ELISA检测血清中INF-γ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裸鼠瘤体组织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BMSCs在裸鼠瘤体组织中呈明显集聚分布。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组和扶正抑瘤汤+INF-γ+BMSCs组肿瘤体积增值较少(P<0.05),血清INF-γ水平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抑瘤汤能够协同INF-γ基因转染的BMSCs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血清INF-γ、Bax/Bcl-2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