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u ZJ  Zhu Y  Shi D  Zheng SS  Li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26-4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ODN)防止移植血管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 0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转染;移植血管病理切片后测量其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并分别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PDGF和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PDGF- AODN加PCNA- AODN组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和PDGF阳性细胞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而且亦明显低于单独转染PDGF- AODN组或PCNA -AODN组(P<0. 05 ),PDGF AODN组和PCNA AODN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结论 联合应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持续性脊髓压迫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脊髓压迫伤中表达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封闭群Wistar大鼠60只,采用平头塑料螺钉后路压迫复制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的动物模型(脊髓50%压迫)。以改良Tarlov评分、BBB-21点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后肢运动功能;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在持续性压迫适应中VEGF-mRNA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持续压迫各时间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减弱,在2d组大鼠后肢功能进一步恶化,随着持续压迫时间的推移,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有一小幅度的自发性恢复,在持续压迫3周左右恢复较明显。假手术组未见VEGF-mRNA免疫阳性细胞。脊髓压迫伤后1d,VEGF-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2d左右达高峰,1周时表达明显下调(P<0·05),3周时见到零星VEGF-mRNA免疫阳性细胞。结论在持续性脊髓压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中,VEGF-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脊髓组织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张国福  王和鸣 《中国骨伤》2006,19(8):452-45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的MSCs迁移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其中70只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 MSCs组20只、MSCs组20只、假手术组(无脊髓损伤)10只、中药组20只、空白对照组(无治疗)10只。中药 MSCs组、MSCs组、假手术组行大鼠尾静脉移植带Brdu标记的MSCs。各组大鼠于术后1、3、5周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MSCs迁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测定在术后1、3、5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移植组的脊髓组织内即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除外),术后5周中药 MSCs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MSCs组有显著性差异(P<1.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的MSCs能够迁移到脊髓损伤组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移植的MSCs迁移,同时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国福  王和鸣 《中国骨伤》2007,20(8):452-45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的MSCs迁移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其中70只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MSCs组20只、MSCs组20只、假手术组(无脊髓损伤)10只、中药组20只、空白对照组(无治疗)10只。中药+MSCs组、MSCs组、假手术组行大鼠尾静脉移植带Brdu标记的MSCs。各组大鼠于术后1、3、5周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MSCs迁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测定在术后1、3、5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移植组的脊髓组织内即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除外),术后5周中药+MSCs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MSCs组有显著性差异(P<1.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的MSCs能够迁移到脊髓损伤组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移植的MSCs迁移,同时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肌肉注射转染pEGFP-C1/Akt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制成双后肢缺血模型,双盲法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肌注经pEGFP-C1/Akt转染的MSCs)、非基因治疗组(肌注MSCs)及对照组(肌注PBS液).造模前、造膜后即刻及MSCs移植后1~7 d内,每天用红外线皮温仪测定大鼠后肢皮温变化.28 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后肢血管生成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后肢毛细血管密度;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后肢肌肉组织中Akt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移植3 d后基因治疗组大鼠后肢皮温升高明显.28 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基因治疗组后肢侧支血管生成明显; 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细胞在基因治疗组的内收肌和半膜肌分布.毛细血管密度: 基因治疗组为(7.1±0.3)个/高倍镜,非基因治疗组为(4.2±0.4)个/高倍镜,对照组为(1.3±0.2)个/高倍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及VEGF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 基因治疗组Akt mRNA(2.44±0.14)和蛋白(1.12±0.13)及VEGF mRNA(1.11±0.11)和蛋白(0.97±0.1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基因治疗组Akt mRNA(1.58±0.13)和蛋白(0.78±0.12)及VEGF mRNA(0.78±0.14)和蛋白(0.67±0.11)以及对照组Akt mRNA(0.64±0.11)和蛋白(0.36±0.12)及VEGF mRNA(0.56±0.11)和蛋白(0.33±0.13)的表达水平(P<0.01),后2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MSCs促进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效果优于单纯MSCs治疗,为基因转染MSCs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将0.8 mL D-Hank's液注入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后肢;(2)MNC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MN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3)EP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 × 10~6个EPC植入EP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细胞移植后3周行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切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 MNC组毛细血管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7 ± 7.87)个/HP vs.(32.83±5.38)个/HP,P>0.05].而均高于对照组(19.67 ± 4.80个/HP)(P<0.05);MNC组侧支血管数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0.75)个vs.(4.50 4±1.38)个,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2.50 ± 1.5)个](P<0.05);MNC组小动脉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 ± 1.47)个vs.(5.50 ± 2.35)个,P>0.05],亦均高于对照组[(2.17±0.98)个](P<0.05).结论 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所起的作用与EPC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右后肢股动、静脉及其分支和属支结扎,制成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模型,然后将其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与治疗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14 d后处死大鼠,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法测定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大鼠术前和术后7 d体重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7 d与术前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5),但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术后7 d较术前体重明显下降,并且血糖水平较术前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及模型组大鼠术后7 d体重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大鼠术后7 d血糖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缺血肢体肌肉组织中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155.06±10.26)明显高于模型组(94.30±11.23),P<0.05;对照组大鼠未检测到VEGF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右后肢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5),而治疗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左后肢毛细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左、右后肢毛细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右后肢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左后肢(P<0.05)。结论胰岛素可以增强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反义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抑制移植血管狭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后联合应用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ODN)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防止移植血管狭窄的作用。方法选4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myc-AODN组(B组)、PCNA-AODN组(C组)和c-myc—AODN加PCNA-AODN组(D组),每组10只;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 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用c-myc-AODN和PCNA-AODN液浸泡转染;术后4周时B超观察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和内径,同时取移植血管制片显微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c—myc和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D组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和c-myc阳性细胞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且亦明显低于B组或C组(P<0.05);其内径比A组(P<0.01)、B组和C组显著增大(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c-myc—AODN和PCNA-AODN能有效抑制VSMC增殖,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在SD大鼠后肢动脉缺血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结扎腹主动脉组(n=12)和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n=14)。氯胺酮6mg/100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开腹后按各组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血管,观察术后2周和4周时各组后肢肌力、苍白等情况,同时取股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取后肢骨骼肌行HE染色。结果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术后3d内死亡2只大鼠,其余大鼠均存活。假手术组术后无明显异常。结扎腹主动脉组术后立即出现后肢苍白、活动差;2周时后肢苍白、皮温低有好转;4周时恢复正常。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术后2周时后肢缺血明显,肢体苍白、运动差;4周时仍有较明显的肌力异常、苍白等表现。各组均无后肢坏死。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在术后2和4周时的肌力和苍白情况均较假手术组差(P0.05);与结扎腹主动脉组比较,在术后4周时肢体苍白情况仍较差(P0.05)。各组内不同时相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的静脉血氧分压在术后2及4周时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HE染色:对照组显示正常的横纹肌结构;结扎腹主动脉组术后2周可见细胞染色不均,肿胀,横纹消失,部分细胞核染色深,4周时恢复正常;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组术后2周及4周见骨骼肌染色不均,细胞肿胀明显,横纹消失,部分细胞核染色深,密集,细胞间隙加大,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坏死。结论结扎腹主动脉加双侧腹壁阴部动脉可制作稳定的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对糖尿病大鼠后肢血管病变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佐星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将其两后肢股动脉结扎,制成血管病变模型。将模型分为两组,移植组大鼠左后肢为实验侧,自结扎部位以下每0.5 cm注射分离自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的以荧光染料标记的EPCs悬液0.5 ml(含EPCs 2.5×105个),右后肢为对照侧,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溶液。注射EPCs后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后肢局部肌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注射EPCs后28 d,切取局部肌肉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中荧光染料的染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表达情况,并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注射EPCs后1周,移植组实验侧组织中VEGF含量高于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对照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EPCs后28 d,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注射部位组织中蓝染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注射EPCs的左后肢局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未注射的对照侧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种异体EPCs注射至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改善局部供血,局部VEGF分泌增加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分别将Dil标记的1×106个细胞悬液400μl或等量L-DMEM培养基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梗死灶边缘,于建模前、建模后2周、细胞移植后2、4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同时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细胞移植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建模前、建模后2周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0.08vs.0.71±0.04,0.56±0.11vs.0.55±0.09;0.35±0.06vs.0.35±0.04,0.24±0.08vs.0.23±0.03,P>0.05),细胞移植后2、4周MSCs组LVEF、LVF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1±0.05vs.0.60±0.05,0.72±0.07vs.0.62±0.08;0.34±0.03vs.0.29±0.01,0.35±0.06vs.0.27±0.05,P<0.05);病理学检查见自体MSCs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表达肌细胞特异性标志,并且能显著增加瘢痕区毛细血管密度(38.6±7.6/mm2vs.21.4±3.9/mm2,P<0.05),心肌声学造影亦显示梗死局部血流灌注MSCs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自体MSCs移植缺血心肌中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大鼠肺内基因转移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介导大鼠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肺内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对原代培养的Lewis大鼠MSCs进行Lac-Z表达载体(pSV-β-Gal)转染和DAPI荧光染色标记,再将MSCs(5×105细胞/每只大鼠)经颈静脉输入同基因背景受体Lewis鼠体内(n=10),48 h 和8周后处死大鼠(每时点5只大鼠),制作肺、脾、肝、肾、骨骼肌标本,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移植细胞,将肺组织与X-gal色素原一起孵育检测Lae-Z基因表达产物。结果静脉输入细胞后48 h及 8周,脾、肝、肾组织仅见少量DAPI标记的阳性细胞,骨骼肌组织未见阳性细胞,但肺组织内可见较多 DAPI标记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经颈静脉输入转染了pSV-β-Gal的MSCs后48 h及8周,肺组织标本与X-gal色素原溶液一起孵育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鼠肺内散布着许多深蓝色标记的MSCs,而脾、肾中则仅见少量深蓝色标记的MSCs,肝、骨骼肌未见深蓝色标记的MSCs。结论颈外静脉注射基因修饰的MSCs具有较好的肺内靶向性,且在受体鼠肺可较长时间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普钠是否可促进经门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肝内弥散分布。方法分离SD大鼠的骨髓MSCs,进行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鉴定MSCs表面标记,以Fe2O3-PLL标记供移植的MSCs。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鼠注射硝普钠后10~20 min时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变化,并计算其血流量。受者(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成肝损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门静脉注射以Fe2O3-PLL标记的MSCs悬液0.5 ml及含硝普钠的生理盐水(硝普纳的注入量为24 nmol/100g),对照组仅注射Fe2O3-PLL标记的MSCs悬液0.5 ml。分别于MSCs注射前及注射后3 h、1周、2周、4周行磁共振扫描,测定肝脏信噪比(SNR)。最后1次磁共振扫描后,处死全部受者,取各叶肝组织,行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分离获得的MSCs经培养、传代,高表达CD29(99.88%)和CD90(99.84%),CD45阳性细胞极少(0.13%)。注射硝普钠后10~20 min,大鼠门静脉内径明显扩张(P<0.01),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多(P<0.01)。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两组肝脏SNR均逐渐增高,实验组移植后3 h、1周、2周时的肝脏SN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移植后4周,两组肝脏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后3 h、1周、2周时的肝脏SNR均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至移植后4周,肝脏SNR恢复至移植前水平。实验组肝组织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静脉注入硝普钠后,其分支内径扩大,血流量增加,在经门静脉移植MSCs的同时注入硝普钠可促进MSCs向末梢分支与血窦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MSCs在损伤局部的聚集情况.方法 取成年雄性大鼠48只,建立脊髓半横断模型,术后即刻、1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经尾静脉注射移植Hoechst预标记的同种异体MSCs(5×106个/只),每个时间点6只.另设立未损伤组(空白对照)及假损伤组(实验对照)作为对照,每组6只.细胞移植后2周,处死实验动物.损伤脊髓部位连续水平纵行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单张切片平均阳性细胞数.结果 行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脊髓内仅见零星标记细胞[末损伤组(14+2)个,假损伤组(11±3)个],损伤后即刻至损伤4周进行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部位可见大量标记细胞聚集,其中损伤1周组最多达(2197±14)个,损伤5周组标记细胞数明显减少至(259±66)个,损伤6周组标记细胞仪为(43±15)个.标记的移植细胞集中在距离损伤部位0.5 cm区域内,主要分布于白质.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1个月内经静脉移植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细胞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聚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MSCs体外分离、培养并用GFP标记.把30只用改良Allen法造模的T7平面损伤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损伤局部直接移植标记后的MSCs(GFP-MSCs)6×106/60μl,C组注射同等体积PBS.A组术后按4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红花黄素,B组和C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用2周.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功能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的MSCs;免疫组化检测GFAP、NeuN和NGF的表达.结果 术后1周时的BBB评分得分A组(1.67±0.41),B组(1.21±0.28),C组(0.86±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组别的BBB评分得分均增高,术后4周时A组评分得分为(19.67±1.21),B组为(15.83±1.17),C组为(10.0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的脊髓节段可见GFP阳性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组别的GFAP、NeuN和NGF的表达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术后3周时A组、B组和C组GFAP的阳性面积分别为(46410±3128)、(32594±2335)和(2299±225),NeuN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7494±3121)、(25338±2484)和(5204±262),NGF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1614±3348)、(32586±1998)和(5240±180),A组和B组各项指标阳性面积达高峰;术后4周时A组、B组和C组GFAP的阳性面积分别为(45006±4606)、(31629±2065)和(2480±171),NeuN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3546±3103)、(23280±1750)和(5263±384),NGF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0755±3023)、(31869±1930)和(5835±453),C组各项指标阳性面积达高峰,但仍低于同期A组和B组的水平,相同时间点相同指标比较,A组和B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的表达水平又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可以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红花黄素腹腔注射和MSCs移植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近交系Wistar大鼠(n=56),随机分为治疗组、空白组、对照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SCI)的模型;分离培养同种异体MSCs,纯化、扩增后,MSCs经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被NGF基因转染后重新悬垂(1×108/ml)于SCI 7 d后移植入受损硬脊膜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在MSCs移植后24 h和1、2周后取损伤脊髓段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细胞的分布情况;观测MSCs移植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GF表达的变化;进行神经功能(BBB)评价. 结果 MSCs移植后可向损伤脊髓中心聚集,SCI后.治疗组GFAP和N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BB评分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GF基因转染的MSCs移植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移植后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移植Cx43转基因自体成肌细胞(Cx43 SMC)到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内,观察移植Cx43 SMC对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条健康杂种犬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3组(n=8),即成肌细胞(SMC)移植组、Cx43 SMC移植组和对照组。取犬自体骨骼肌,经体外分离、培养和转化,将质粒载体pLenti6/V5-DEST-Cx43转入骨骼肌成肌细胞。利用结扎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AMI动物模型,经LAD和梗死区多点注射的方法将实验组犬注射SMC或Cx43 SMC(细胞总数2×10~6个),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在AMI前1d、AMI后4周、细胞移植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并进行心肌组织的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学检查。结果AMI前UCG检查犬左室形态和收缩功能正常,结扎LAD 4周后,LVEF降低、LVDD和LVSD均增加(P<0.05)。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和移植前比较,SMC和Cx43 SMC移植组的LVEF升高、LVDD和LVSD减少(P<0.05),其中Cx43 SMC移植组较SMC移植组为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显示移入的Cx43 SMC在宿主心肌组织中排列有序,与宿主心肌细胞的排列方向一致,其间有闰盘形成。结论Cx43 SMC梗死区心肌移植后可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们旨在通过制做兔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行骨骼肌病理检查 ,并测股静脉血一氧化氮 (NO)含量 ,以了解缺血再灌注对骨骼肌组织分泌NO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动物造型与分组 :雄性新西兰兔 8只 ,2 5~ 3kg ,按动脉阻断平面不同分为 2组。 (1)髂总动脉阻断 6h组 (I组 ,4只 ) :实验兔经 2 %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 ,下腹部正中切口进腹 ,游离右侧髂总动脉 ,双道银夹阻断。 (2 )股浅动脉阻断12h组 (F组 ,4只 ) :实验兔同法麻醉后 ,右后肢内侧纵切口 ,解剖并游离股动脉及其侧支 ,同法阻断股动脉 ,保留股深动脉…  相似文献   

19.
MSCs静脉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静脉移植后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内的迁移、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对轴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内(实验组)。术后自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取材检测BrdU阳性细胞,评价坐骨神经指数(SFI)、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细胞凋亡数量。结果术后4、8周从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内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实验组的SFI、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注入MSCs),细胞凋亡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MSCs静脉移植至体内能归巢到损伤的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幼鼠骨髓MSCs,传代纯化,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Wistar大鼠30只,成组设计(n=10)为3组:实验组、MCT组和对照组.前两组腹腔注射60 mg/kg 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后,实验组颈外静脉注射含1×106 MSCs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后两组注入等量PBS.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肺组织分离mRNA,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组织表达前体原ET-1 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ET-1的表达.统计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实验组与MCT组比较RVSP明显下降[(35.6±8.4) mmHg(1 mm Hg =0.133 kPa)比(47.2±10.5) mmHg,P<0.05];病理染色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小动脉壁明显变薄;肺组织前体原ET-1 mRNA半定量显示实验组较MCT组表达减少(0.251 ±0.048比0.391 ±0.035,P<0.05),血浆ET-1结果均显示对照组ET-1表达很少(2.23 ±0.43) ng/L,与MCT组比较,MSCs移植降低了ET-1的表达[(4.05±0.82) ng/L比(5.75 ±0.75) ng/L,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可以抑制MCT对大鼠肺损伤作用,减少ET-1的mRNA及血清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