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NMO的病机。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MO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63例NMO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6.88,平均发病年龄(31.67±12.44)岁,28.57%的患者有明显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4.60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证、痰热瘀阻证等,主要涉及肾、肝两脏。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痰、血瘀、热为最多。结论 NMO本虚以肝肾阴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热兼夹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NMO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对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流行病学调研,探讨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857例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阴虚阳亢、痰瘀内阻为血脂异常患者的5个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310例,占36.17%)。肝郁脾虚组总胆固醇(TC)高于脾肾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以及其他证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脾肾两虚组、其他证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内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肝肾阴虚组、脾肾两虚组、阴虚阳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是广东地区血脂异常患者的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IKA)的中医证型与病程、类风湿因子(1K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KA患者201例,按照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临床观察表对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研究中医证型与病程、RF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i00例占49.75%,湿热痹阻32例占15.92%,肾气虚寒29例占14.43%,痰瘀痹阻21例占10.45%,肝肾阴虚19例占9.45%。5个证型按构成比排列顺序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气虚寒〉痰瘀痹阻〉肝肾阴虚。寒湿痹阻型与湿热痹阻型病程均较短,与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均以1KF〈16比例较大,与本证型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肾阴虚型1KF〈16的比例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湿热痹阻型、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RF〉64的比例较高,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起病时多见寒湿痹阻与湿热痹阻型,随着疾病的发展渐以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痰瘀痹阻型多见;而RF并不能反映中医证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wD患者行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I型胶原末端肽(NTx)检测。并和25名健康对照者比较,进行中医证型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或P〈0.01),痰湿中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d0.05或P〈0.01)。中医证型各组BA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dO.05或Pd0.01)。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TX水平中医证型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dO.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存在明显差异。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可以作为指导wD中医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痰瘀互结型中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随机分为益气祛瘀化痰方治疗组和导升明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视力、眼底表现、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等变化。结果中医证候、视力、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眼底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方能明显改善气虚痰瘀互结型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视力、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鹏  张鹏  徐伟建  毕力夫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2,(11):1281-1283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ApoE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冠心病(CHD)痰瘀证的实质。方法:将9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讧组;另设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35例。应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冠心痛痰瘀证ApoE的基因型。结果:CHD组与对照组ApoE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HD组各证型ApoE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比较,痰瘀证组较其他2证型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瘀证亦高于痰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频率在痰证患者中明显高于痰瘀证及瘀证患者(P〈0.05),而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瘀证及瘀证患者中的频率则明显高于痰证患者(P〈0.05)。结论:ApoE第4外显子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变异等位基因E4携带者更倾向于发生疾证,表明E4等位基因,特别是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中医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28例)及风痰瘀阻(30例)两个证型组。对两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各证型ACI的防治意义。方法回顾研究152例ACI初诊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定量测定发病第3、7、14日的血浆D-二聚体,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I各证型在发病后第3日和第7目的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在上述两个时段,ACI各证型的血浆D-二聚体升高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风痰瘀阻、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以痰血瘀阻为主的证型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第14日,ACI风火上炎讧和阴虚风动证的血浆D-二聚体均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气虚血瘀证和痰热腑实证较第7日稍有下降(P〉0.05),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风痰瘀阻证较第7日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ACI痰、瘀证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ACI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观察96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的变化,其中肝肾阴虚型21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内阻26例、瘀血内停29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病组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高血压病各证型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变化趋势: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正常对照组。结论:(1)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降低。(2)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瘀血内停、痰湿内阻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