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铭  王树高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38-838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头痛"、"脑风"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偏头痛可有外感风邪、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而以瘀血阻络型为多见。笔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慢性偏头痛的疾病特点,导师李彬教授提出“阳郁络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阳郁络阻”即“阳气郁滞,脑络瘀阻”,风、寒、湿、热等邪气和情志内伤致阳气郁滞,阴血亏少、有形之邪尤其是痰浊与瘀血会造成脑络瘀阻,“阳郁”与“络阻”相互影响,缠绵不愈,最终导致慢性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其病机要点为:风火上扰,气血逆乱,痰浊瘀血阻络,不通则痛。临证多见肝阳头痛,治以疏肝理气止痛或平肝熄风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或天麻钩藤汤加减;痰浊头痛,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通络,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减;瘀血头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常配合引经药及虫类药,对临床辨治偏头痛起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萍  顾锡镇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5-876
偏头痛病位在肝、脾、肾,主要从风、痰、瘀、虚论治,其中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正天丸是选取中医治疗头痛4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相似文献   

5.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为特征,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采用自拟偏头痛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师会教授治疗肝阳上亢兼血瘀型偏头痛的经验。师会教授将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概括为肝阳上亢,且多兼有瘀血阻络,临床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法,常用平肝活血止痛汤,经临床应用多年,疗效颇佳。附其典型病案1则,以证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加味散偏汤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1月,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偏头痛患者62例,用完全随机法分为针药组31例采用电针结合加味散偏汤治疗;西药组31例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呋喃硫胺片治疗;疗程终止后,3个月后分别进行追踪,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1)VAS评分:组组比较,针药组分数明显好于西药组,(P0.05)具统计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进行比较:针药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西药组P0.05,没有统计意义。(2)综合评分法评分比较: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55%,西药组为77.4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Z=3.657)P0.05。结论:电针结合加味散偏汤对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瘀阻脑络型偏头痛患者80例,给予升降散合通窍活血汤(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川芎、柴胡、赤芍、川芎、白芷、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加减,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6~9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42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85.0%。结论:升降散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颅骶疗法治疗不同证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颅骶疗法治疗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不同中医证型偏头痛患者接受颅骶疗法,每周2次,4周为一观察周期。观察临床疗效与不同证型的关系。结果 6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阳上亢型和痰阻脑络型偏头痛患者疗效较好。结论颅骶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尤适用于肝阳上亢型和痰阻脑络型。  相似文献   

10.
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王永生 《山西中医》2010,26(4):59-60
偏头痛是神经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从中医角嚏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风痰入络”为主要病机,即所谓“久痛入络”,“不通则痛”。据现代研究资料证实,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临床研究也显示,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符为民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经验.符教授认为,偏头痛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与风邪密切相关,根据其所夹的其他病邪,临床可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分别治以祛风散寒,和络止痛;祛风清热,和络止痛;祛风胜湿,和络止痛.内伤头痛因于脏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阳亢风动,痰浊上蒙;阳亢风动,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气血亏虚;阳亢风动,肾精不足.分别治以平肝潜阳息风、祛湿化痰息风、行气化瘀息风、补气益血息风、补肾填精息风.临床多从风论治偏头痛,认为外风宜祛、内风宜息,并擅用风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风的概念及对风药的认识,从中医内风理论出发,探析风药在阳痿治疗中的临床运用。阳痿病变证机为本虚标实,病变脏腑多责之心、肝、脾、肾,本虚以肾虚、心脾两虚为多见,标实以肝郁气滞、瘀血阻络为多见。临证运用风药之际,肝郁气滞,以风药调之;心脾两虚,以风药补之;肾虚生风,以风药平之;脉络瘀阻,以风药通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天丸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正天丸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睛通窍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标准的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睛通窍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86%)(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发作天数均有明显改变,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并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治疗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睛通窍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现伟  吴宣富  何玉琴 《新中医》2007,39(11):91-9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常因外感、情绪紧张、劳累等诱发,女性多见。本病属中医学头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笔者认为,风、痰、瘀痹阻脑络,脉络不通是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治疗以散邪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为法,每获良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彦彬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高彦彬教授在多年的临证经验中认为其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因虚致瘀,虚瘀互结,痹阻经络;临床根据病程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分为气阴两伤,瘀血阻络;肝肾阴虚,瘀血阻络;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痰瘀阻络证型;治疗上予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补气健脾、温阳补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法,合理运用引经药和虫类药,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和外洗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张天文教授认为头痛与肝、脾、肾、脑密切相关,痰浊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以实证为主,久病则常虚实夹杂。治疗时多从风、火、痰、瘀入手,结合脏腑辨证进行治疗。治疗时张天文教授尤其注重针药并用,结合朱氏头针和焦氏头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风扰头络、内伤气火痰瘀阻络,主要病理演变过程为经脉失和、络脉闭阻,而影响偏头痛发病部位的主要因素为不同络脉闭阻。在目前应用较多的循少阳经取穴治疗的基础上,从"皮筋-经络-脏腑"系统整体观探讨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即从脏腑、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全面探查经络藏邪之处,驱邪外出,同时辨别病因病机、解除疾病源头,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疾病发展途径,可以为缩短偏头痛诊疗时间、减少复发次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广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认为无先兆性偏头痛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机逆乱、痰浊闭阻脑络,确立治法以涤痰通络、活血止痛等为主,临床疗效明显。总结朱广旗教授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