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做了《中国抗病毒联合治疗概述》的报告。他指出,板蓝根是抗病毒中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而体外抗病毒筛选也基本证实其确切疗效。据悉,板蓝根在“非典时期”展现出来的“神奇”功效,让国外专家对其抗病毒机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2.
菘蓝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是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为二年生直立草本。以根、叶入药,根入药为板蓝根,叶入药为大青叶。目前板蓝根已成为临床上抗病毒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板蓝根的药理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15],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有关菘蓝营养元素吸收总量和植株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尚无较系统、深入的报道。本研究对菘蓝营养生长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  相似文献   

3.
按现行生物分类系统,厘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中收载的98种药用动物、93个动物药入药部位的基本信息;回顾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药用动物养殖研究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分析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收载药用动物养殖进展,以期为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干姜、生姜药用源流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姜的合理应用提供文献资料,考证姜的入药历史,认为姜的药用史可分作3个时期;东汉《神农本草经》以前,生姜、干姜效用不分,干姜是作为姜的一个别名;东汉末年至明代《本草纲目》刊行之前,生姜晒干以干姜入药,细分又有去皮与不去皮之别;明代《本草纲目》刊行之后,各家本草多受其影响,即认为“干姜以母姜造之”。并由此探讨了姜的南北差异,姜之子根与母根的区别,以及干姜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敏  于浩华 《中药材》1995,18(1):45-46
鳖科动物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可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给了明代以前医药学家的应用,论述了鳖甲、肉、脂、头血、卵和爪的药用,胆也可入药。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鳖甲,鳖肉只作为一般的食品或药膳,其它部位却弃而不用或极少药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鳖的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酒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出土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之酒的字形含义、以酒入药历史、以酒为辅料用于药物炮制的历史延革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入药用酒在明代以前基本为乙醇浓度较低的粮食酿造酒;元代开始引入蒸馏酒;明代酒被分为米酒、烧酒、葡萄酒3类,米酒、烧酒均有入药用;自唐宋起各医家均强调入药佐使以糯米为原料,用白曲所酿的糯米酒为正。因此,建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中所收载汉代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清代名方“五味消毒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的黄酒,其原料为糯米,曲用白曲,具体工艺和质量标准可参考《黄酒》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中的“干黄酒”。《目录》中所收载的“酒洗”“酒浸”“酒制”“酒炒”等法本意皆为用酒将药材进行润透处理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的前身,具体炮制方法的选用需遵循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南板蓝根中大黄酚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熔  江山 《中药材》1990,13(5):29-30
广东省广为应用的板蓝根多为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Bremk.的根及茎,而且入药以茎为主,习称南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但它与北板蓝根,即十字花科的菘蓝和菘青无论是植物利属、形态以及药用部位等都有很大区别,因此二者在疗效方面究竟有无区别,至今未见有明确的论证.近几年来,笔者从化学成分着手,对南板蓝根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化学成分确有所不同.我们已报道过南板蓝根中含有较大量的五  相似文献   

9.
对南板蓝根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板蓝根是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是《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品种。马蓝叶则是四川地方标准中大青叶的来源之一。由于南板蓝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用,故广泛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肝炎、感冒(包括“流感”)和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本草便谈》早已指出,板蓝根叶皆可入药,叶主散,根主降,两者同中有异。在抗病毒作用方面,南板蓝的效果又比北板蓝为好。  相似文献   

10.
古代橘红药材有橘类橘红和柚类橘红2种,分别对应《中国药典》收载的橘红和化橘红。纵观历代本草,不同时期橘红的品种与入药部位同中有异。该文以朝代为脉络,对本草所载橘红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在谢宗万先生"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迁论"的指导下,结合实地调研,探析橘红来源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演变与原因。东汉及以前,橘柚并用,以皮入药;南北朝时期,橘皮的使用方法即为取陈者"汤浸去穰",已具备橘红使用外层果皮入药的实质,来源品种为橘Citrus reticalata;宋代出现橘红的名称和入药记载,品种和部位延续前朝,并出现不去穰的使用方式,称为"陈皮";橘红在本草中单列始于明《本草汇言》,明代各本草均以广东为橘红的道地产地,结合地方志推测其来源既有橘,又有化州柚C.grandis‘Tomentosa’;清代和民国时期橘红来源品种为橘和化州柚,以后者为最优,仍以外层果皮入药,民国化州柚药用部位新增原个幼果。1949后,柚C.grandis与橘、化州柚的外层果皮一并被《中国药典》收录在橘红药材下。自南北朝至民国时期,柚皮均为橘红的伪品,故现《中国药典》化橘红来源收载的柚的外层果皮与历史记载相悖。1985年版起《中国药典》始分橘红和化橘红2种,化橘红仅用化州柚和柚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未收载现化橘红商品主流的化州柚幼果。考证结果有助于理清橘红与化橘红品种和药用部位的历史演变脉络,由此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收录化橘红的品种仅用化州柚,删除柚,药用部位在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基础上新增幼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完善南板蓝根的鉴别标准.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野生与栽培南板蓝根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野生与栽培南板蓝根药用部位、外观性状及横切面组织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生态环境对马蓝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生长环境的南板蓝根药材形态及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建议《中国药典》增加栽培品的鉴别内容.  相似文献   

13.
龟甲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当时用龟背、腹甲入药。宋代以后 ,开始使用龟腹甲入药 ,其形状如板 ,故称“龟板”。 1 995至以前各版《中国药典》规定以龟科动物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 Gray)的腹甲入药。但最新版《中国药典》则规定其背甲 .腹甲均入药。由于历史原因 ,龟板药用较背甲多。近些年来 ,龟板紧缺 ,品种就逐趋复杂。在亳州药材市场中 ,我们发现完整的甲壳 (背、腹甲相连 )及背甲品种都较少 ,以腹甲多见。龟壳腹甲盾片如图 1所示。现对常见七种非正品龟板进行了鉴别。1  8种龟板检索表 :1 龟板前端浑圆 ,胸盾和腹盾间有韧带组…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9,(2)
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本草,对蓍草的名称、基源、产地及功效进行考证。商、周、汉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唐、宋、明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多基源植物,明末以后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蓍草也为单基源植物;明末以前的本草中是以其果实入药,名为蓍实;明末以后的本草中开始出现果实与叶分开入药,且功效也不同; 2015版《中国药典》中是以植物地上部分入药,名为蓍草。将古籍文献及历代本草中包含的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基源植物的变化,梳理蓍草与蓍实之间关系,理清中药蓍草名称、基源植物及药用部位的变化,以期为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药源紧缺,不少地区常以柴胡全草代替柴胡根药用。关于柴胡的药用部位问题,目前存在着争论,也有过一些报道。柴胡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为了保证中药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对这一问题很有深入探讨予以澄清的必要。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唐代《千金翼方》中有“去苗”的记载;为后世医药家所沿用。窦汉卿在其《疮疡经验全书》中收载有“硬柴胡”和“软柴胡”,柴胡品种虽有“软”、“硬”之分,但入药修治时均需“去芦”。由此可见,两种柴胡皆用其根。明代李时珍对柴胡的药用部有更  相似文献   

16.
祝品英  屈华 《河南中医》1994,14(4):255-256
昆虫作为中药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研究的更为广泛和深入,并发现一些昆虫中含有抗癌等活性物质,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就药用昆虫应用研究的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1 我国药用昆虫应用研究的回顾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述有21种虫类药物的功效。其后历代专著均有补充,尤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为突出,虫部各卷列举的虫类药共计74条,其中每条或不止一种昆虫,或是昆虫的产物。他首次将蜂蜡、蜂蚕和蜜蜂列为三味药,对蝉的考证更为全面。李氏结合自己的实践,还纠正了以往  相似文献   

17.
百合有着悠久的药用、食用历史,应用前景广阔。早在东汉时期百合已应用于“百合病”的治疗,后世其临床应用广泛,主治涉及痞满胀痛、肺脏壅热,咳嗽喘逆等,2020年新版《中国药典》总结百合功能为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百合的食用记载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后随着对其品种和食用口味的不断研究,在药用功效的影响下,从开始的蒸食补虚,发展至常用的润肺止咳药膳、补虚药膳,2021年最新的《药食同源目录》明确百合为药食两用品。通过考察了百合药用、食用历史脉络及发展概况,发现百合的食用在药用的基础上得到更深一步的应用,揭示了百合药用对食用的启示意义,并探讨了其食用药用的剂量以及食用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百合的食用发展、实践应用及前景开发提供借鉴,为食药物质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茎木类药材的质量问题胡旭玲浙江省缙云县药检所321400茎木类药材临床应用广泛,部分药材用量较大,其质量问题应引起重视,在对基层卫生部门检查发现以下问题。1净选不尽,非药用部位入药1.1皂角刺:《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入药部位为棘剌,而在检查中...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龙血竭”吗?你一定知道。这是个在南北朝时期即已载入专论史册(《雷公炮炙论》、《南越志》).后被李时珍记入《本草纲目》称之为“活血圣药”.在中国已有1500年医药学应用历史。龙血竭属中药的珍惜药用物种,但已经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了只能从国外进口原料的历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与《中国药典》(1990年版)相比,《中国药典》(1995年版)对火麻仁的入药部位作出了重大更动,由“果实”变更为“种子”,这一变化引起了我们的探索与学习.从影响比较大的现代资料来看,《中药志》将火麻仁入药部位规定为“果实”,而《中药大辞典》则规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