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未患病的同胞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以及CD40刺激后NF-kB的活化情况.方法 病情活动的SLE患者8例,SLE未患病的同胞姐妹9名以及健康对照8名,取外周血B淋巴细胞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CD154刺激前后NF-kB信号系统活化进行检测.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NF-kB信号系统明显活化,其未患病的同胞NF-kB信号系统活化程度介于SLE和健康对照之间.②CD154刺激后,SLE患者和其未患病的同胞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NF-kB信号的活化与健康对照不同,SLE未患病的同胞NF-kB信号的活化介于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NF-kB信号通路的活化是由遗传易感性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CD154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6例活动期SLE及14名正常健康人,分离外周血CD19阳性B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标记检测其CD154的表达,并体外观察抗CD154抗体对外周血B细胞的增生及IgG分泌的影响。结果①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阳性率(36±17)%及表达强度(364±238)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后者分别为(10±8)%,124±97%(P均<0.001);②体外单独培养,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身即可异常增生并分泌IgG,[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01和0.001)。抗CD154抗体可显著抑制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及IgG的异常分泌,[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对照抗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7和0.034)。结论CD154在活动期SLE的B淋巴细胞中有异常表达,其异常调控可能是导致分泌自身抗体B细胞克隆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其主要临床特征。CD80(B7.1)和CD86(B7-2)是T细胞活化必需的协同刺激分子。我们研究了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CD80和CD86的表达,以期探讨CD80和CD86在SLE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且与体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M的量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抗dsDNA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及B1/B2比值均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T细胞(CD4+、CD8+)和B细胞(CD22+)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方法应用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和CD22细胞亚群CD69分子;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后20 h淋巴细胞亚群CD69分子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PBMC的CD69分子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的表达,SLE静止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D69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进一步分析CD4+、CD8+和CD22+淋巴细胞亚群的CD69的表达,其中,SLE活动期患者CD4+细胞的CD69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的表达,SLE静止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D69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细胞活动期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22+B细胞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③PHA刺激20 h后,CD4+、CD22+B细胞的CD69表达,活动期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22+B细胞存在着异常的活化,这种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是SLE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又称BAFF,TALL-1,THANK,zTNF4)是1999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是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因子,也是B细胞存活关键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BLyS遗传缺陷小鼠成熟B细胞和循环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过度表达BLyS的BLyS转基因小鼠表现出B细胞过度增生和狼疮样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内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对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4条siRNA(si40-1、si40-2、si40-3、si40-4),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SD大鼠淋巴细胞。于转染48h收集细胞,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D40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i40-1、si40-2、si40-3、si40-4组的CD40表达抑制率分别为(21.10±1.54)%、(74.40±1.03)%、(41.80±0.86)%、(36.02±0.76)%,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01±0.82)%](P〈0.01),其中以si40-2的CD40抑制作用最强。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组siRNA转染后淋巴细胞CD40mRNA均受到明显抑制伊〈0.01).其中si40-2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IRNA可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及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SLE组)血清BAFF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SLAM)和损伤指数(SLICC/ACR);对BAFF水平与补体C3和C4、SLAM、SLICC/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照组为45例查体健康者。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阳性者(13例)BAF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均〈0.001。BAF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47),与补体C4无明显相关性,与SLAM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2);与SLICC/ACR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9)。结论BAF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发展,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活动性及预后;应用BAFF拮抗剂有望改善SLE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芯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应用包含21522条70 mer长度Oligo DNA的寡聚核苷酸芯片(22K Human Genome Array)分别检测6例SLE患者和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健康志愿者B淋巴细胞之间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芯片中聚类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15个,主要包括Ⅰ型干扰素(IFN)通路中的相关分子;聚类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22个,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家族等与雌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与B淋巴细胞的JAK-STAT信号通路和激素代谢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芯片显示氨基酸代谢、激素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炎症反应等相关生物学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5例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例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18)ng/ml vs(0.34±0.10)ng/ml,P=0.0031];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一定程度相关性(r=0.73,P=0.018);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gG、补体、蛋白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升高,与狼疮活动呈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2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PBMC中CD2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D28的阳性表达率为20.6%,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7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活动期SLE组CD28的平均表达水平(0.19±0.2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3±0.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CD28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作用,CD28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外周血CD28+T细胞凋亡增加或迁移到炎症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5 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57例SLE患者和35名正常人群外周血CD5~ B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同时检测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L)、补体C3、C4。结果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1 0.4)%]与正常人[(1.5±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5±0.5)%显著高于稳定期(1.4±0.5)%;CD5 B细胞与dsDNA、ANA、抗心磷脂抗体(ACL)升高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明显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可溶性标准型CD44(soluble standard form CD44,sCD44st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8名健康人和67例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根据狼疮活动计算标准(lupus activity count criteria,LACC)确定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其中活动组49例、稳定组18例,其中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复查血清,作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组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血清sCD44std水平在肺病变组、脑病组、肾脏损害组分别显著高于无肺病变组、无脑病组、无肾脏损害组(P均〈0.05)。且血清sCD44std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IgG、血清IgM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C3呈负相关(P〈0.01)。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血清复查,血清sCD44std在治疗稳定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sCD44st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之一。sCD44std水平升高提示SLE重要脏器(肺、脑、肾)损害的可能;且可作为肾小球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CD86的情况,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1ide,TL)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新鲜分离时以及与不同浓度TL在体外培养后的CB86阳性率。结果 SLE B细胞的CD86阳性率在新鲜分离时(P<0.002)和培养48h后(P<0.001)均较正常人B细胞高。25ng/m1的TL可明显降低SLE和正常人B细胞的CD86阳性率(P<0.001),2.5ng/ml则只对SLE B细胞起作用(P<0.001)。结论 SLE病人B细胞CD86阳性率高于正常人;TL对SLE或正常人的CD86^ B细胞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在某一浓度下仅抑制SLEB细胞的CD86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CD6 9表达 ,以探讨CD6 9/CD3比值在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5 4例SLE患者和 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CD6 9表达进行分析 ,同时检测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结果 SLE患者CD6 9/CD3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1) ,当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缺乏相关关系时 ,CD6 9/CD3仍与SLE活动指数 (SLEDAI)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细胞活化 (CD6 9/CD3)程度与SLEDAI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用于评估SLE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亚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亚群水平,以探讨CD5+B细胞亚群在SLE疾病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双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44例SLE患者和19名正常人群外周血CD5+CD19+,CD5-CD19+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P<0.01);静止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证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19基因第4外显子705位点(以下简称CD1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103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男13例,女90例,其中62例伴有LN。正常对照组110例,男21例,女8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为无血缘关系的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所有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CD1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CD1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普遍存在。SLE患者CD19基因70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基因70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和女性SLE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L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伴有LN患者与未伴有LN的SLE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与SLE及LN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SLE患者及47 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SLE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活动性SLE患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较正常人降低;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抗核抗原抗体(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结论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B淋巴细胞激活及TOLL样受体9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例SLE患者PBMC中CD19 B细胞及CD19 CD38 B细胞的比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38例SLE患者PBMCs中TLR9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TLR9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PBMCs中CD19 B细胞和CD19 CD38 B细胞的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低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9mRNA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PBMC中激活B细胞增多。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TLR9的表达水平降低,与SLEDAI呈负相关。TLR9可能参与SLE的病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