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搏动血流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灌注,经较长时间转流后势必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而搏动血流体外循环更加生理化,提高了体外循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近年来搏动性灌注的生理作用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心脏外科中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技术的理论基础,搏动灌注中涉及的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体外循环各设备对其的影响,回顾了自该技术提出以来的动物实验成果,着重汇集了小儿体外循环临床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多器官的影响以及对预后的改善,并分析了其对临床工作的意义及指导作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搏动灌注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行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20例。PP组在体外循环机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置,在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NPP组全程均采用非搏动灌注。两组灌流量控制在2.3—2.8L/(min·m2),分别于术前(T1)、CPB后2h(T2)、4h(T3)、8h(T4)、24h(T5)测定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指数(PVR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结果与NPP组相比,PP组SVRI在T2、T4明显降低(P〈0.05),PVRI在T2、T3、T4明显降低(P均〈0.05),LVSWI在T3、T4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NPP可引起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左心功能下降。PP能有效地抑制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左心功能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4.
低温全身逆行灌注对人体重要器官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灌注,心、脑,肾等器官得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5.
6.
7.
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逆灌的解剖学基础、适应症、逆灌技术,对右心室的保护,逆灌的不足之处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同步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的新进展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心内科罗心平综述范维琥戴瑞鸿审校冠状静脉逆行灌注早期主要是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保护缺血心肌。但由于是持续逆灌注、阻塞了冠状静脉的正常回流,常引起心肌水肿、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自Merbaum等...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3月,共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大血管直视手术180例,无直接因体外循环故障而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现将体外循环灌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15例。术中A组实施终末温血灌注,B组实施冷血心脏灌注。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1h(T2)、主动脉开放后6h(T3)、主动脉开放后12h(T4)测定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升高,T2~T4时段B组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高于A组。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终末温血灌注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65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其中44例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8例仅行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13例疏通流出道后直接缝合右室切口。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3.1%(2/6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并发症包括室缺残余漏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未安装永久起博器,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2例,肾衰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后,1例恢复1例死亡)。随访3-55个月,平均16.6个月,存活63例,心功能Ⅰ级48例(75%),心功能Ⅱ级15例(25%)。结论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避免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加强术后管理,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8月我院135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其中91例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17例仅行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27例疏通流出道后直接缝合右室切口。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率2.2%(3/13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并发症包括室缺残余漏2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未安装永久起博器,心包积液2例,胸腔积液5例,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2例,肾衰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后其中1例恢复1例死亡。随访128例,平均随访16.6(3~55)月,心功能Ⅰ级96例(75%),心功能Ⅱ级32例(25%)。结论 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避免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加强术后管理,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陈丽敏 《心电学杂志》2003,22(3):165-165,188
患者女性,6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半年,来院复查。体检:BP135/82mmHg,心率6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起搏心律(起搏方式为AAI)。动态心电图检测(图1)示有DDD、AAI、VAT-3种起搏方式。当以DDD、VAT方式起搏时,在起搏的心室波后,有P-波,提示发生了室房传导。当以AAI起搏时,下传之QRS波群后无P-波。A中第2个QRS波群后的P-波恰落于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内,故其后无心室起搏;而R4~R10及B中R2~R5、R7~R9心室心搏后的P-波已落在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外,逆传…  相似文献   

14.
窦房结电图及其临床应用唐海沁马文殊*蔡毓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合肥230022)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和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的迅速发展,治疗心律失常的类型不断增加,在窦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窦房结电图(Sinoatria...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1岁.因“胸闷20余日”于2020年4月4日入我院.临床诊断:①冠心病;②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③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于2020年4月13日,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右房明显扩大,肺动脉增宽,主动脉与肺动脉比1:1.2.主动脉瓣叶增厚,瓣叶钙化挛缩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3例颈部搏动性肿物手术的麻醉体会。并对手术中脑保护措施及诱导和拔管时的呼吸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兴杰 《心电学杂志》1991,10(3):173-174
患者女性,33岁。心悸、胸闷2月来诊。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系连续描记的Ⅱ导联。基本节律为窦性,P-P 间期0.56—0.70s,相差>0.12s。R′_(3、7、12、16、20)为形态相同、联律间期不等(0.40—0.56s)的室性早搏,R′-R′间距相等,为室性并行心律。较为特殊的是R′_(7、20)之后分别跟随一宽大畸形的 QRS 波(R″联律间期分别为0.38及0.34s)及—室上性QRS 波。二者相距0.44s,后者其前似见逆行  相似文献   

18.
黄凤姣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3-224
患者男,78岁。因心前区不适2天就诊。体检:R42次/min,BP15/9kPa(110/70mmHg),心律不齐,未闻心脏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约0。64s,P-R间期0.14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为2∶1,可见前无P波的交接区逸搏,逸搏周期为1.50s。第1个P-QRS波群后有逆行P波,其P-R间期0.14s,R-P~-间期0.26s,为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反复时间0.40s。有的P波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 ,35岁 ,反复心悸 ,胸闷 ,乏力 1年余 ,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待排。心电图Ⅱ导联连续描记 (图 1)示窦性心律 ,PP间期 0 72~ 1 32秒 ,QRS波为室上性型 ,PR间期固定为 0 2 8~ 0 32秒 ,除R1 0 以外 ,每一组QRS波后面紧跟一逆行P′波 ,RP′间期 0 2 0秒 ,形成P -QRS -P′序列 ,心电图诊断为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反复搏动、窦房结重建现象讨论 反复心律是一种特殊的折返现象 ,几乎总是发生于结性心律或结性心动过速 ,而发生于窦性心律的则较为少见[1 ] 。本例心电图主导心律为窦性心律 ,QRS波群呈室上性形 ,每组…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64岁 ,因病窦综合征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双腔起搏器。术中安放心房电极后未行膈肌刺激实验 ,术后 8h左右出现膈肌搏动 ,调整心房电极刺激电压为 2 .0V时症状消失 ;约 3 6h又间断出现膈肌搏动 ,再将电压调至 1.5V(阈值为 0 .5V) ,症状彻底消失。提示在安放心房电极时 ,不能减少膈肌刺激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