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的9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7-2000年收治的原发癌根治术后的95例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癌加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39.1%、19.4%,而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其分别为26.7%、0、0,1、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的合并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29.4%、12.0%,其与肝转移灶切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肝转移灶未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多种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87年-2000年收治的原发癌根治术后的引例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癌加肝转移灶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6.9%、32.1%,而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6.7%、0、0,两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合并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2%、42.9%、19.2%,其与肝转移灶切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肝转移灶未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不同部位大肠癌肝转移分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景松 《肿瘤》2001,21(1):61-62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大肠癌肝转移分布情况,并为治疗方法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肠系膜上、下动脉供血范围,以脾曲为界,将大肠分为左、右两半,分别观察各半大肠癌在肝左、右两叶转移分布情况。结果 肠系膜上、下静脉及脾静脉在汇入门静脉后,血液未充分混合,存在流线型分流,影响肝转移的分布。右半大肠癌患者肝转移主要转移至肝右叶,约占87.9%(58/66);左半大肠癌患者肝转移则随机转移至肝左、右两叶。乙状结肠癌发生肝转移者占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69.3%(203/293),与原发于其它部位的大肠癌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转移至肝右叶,左半大肠癌肝转移则随机转移至肝左、右两叶。乙状结肠癌极易发生肝转移。除经肝动脉化疗外,经门静脉系统化疗可能更合理、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芽在不同大肠癌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及骨桥蛋白(OPN)等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以评价其可否作为简单易行的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Dukes C期以上病例分成3组:A组为同时性肝转移组,B组为异时性肝转移组,C组为无肝转移组。HE染色后,重点观察位于大肠癌侵袭前沿的瘤芽的分布特征,并准确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OPN、NF-κB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结果:瘤芽位于肿瘤侵袭前沿,是失去极性的去分化癌细胞,呈孤立或不规则小梁状分布。瘤芽程度和OPN在大肠癌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在A与C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PN在瘤芽的阳性表达在A和C组以及B和C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间NF-κB在原发癌灶、瘤芽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瘤芽BD(+)、OPN在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均提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如将瘤芽分布特征结合OPN在瘤芽的表达,则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作为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101例伴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的肝内转移灶分布情况。16例右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转移灶分布在左、右肝和全肝的分别有1例(6.25%)、10例(62.5%)和5例(31.25%),而在85例左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分别为12例(14.11%)、29例(34.11%)和44例(51.76%)。认为右半大肠癌转移主要分布在右肝、而左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全肝。  相似文献   

6.
101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将101例原发灶得到控制,无肝外播散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组40例,动脉插管化疗+放疗组34例,静脉化疗组27例。结果手术切除+动脉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50.0%,27.5%,明显高于其他两治疗组,P值均小于0.05。动脉化疗+放疗组的治疗有效率1,3年生存率分别高于静脉化疗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原发灶得到控制,无肝外播散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应争取切除孤立或仅局限于一叶的多发病灶;对不可切除的病例选用动脉化疗辅助放疗不失为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大肠癌病人,术后3wk行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28例则仅予以静脉化疗6个周期,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化疗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mo,评价肝转移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转移率为:7.1%(2/28),对照组为:25.0%(7/28),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发生因化疗引起的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人。结论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时可有效减少大肠痛术后的肝转移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大肠癌肝转移86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分为转移灶单纯切除、栓塞化疗切除、单纯栓塞化疗和全身化疗四组进行治疗,并分析单发性肝转移癌、局限于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癌、左右肝均有转移癌的不同疗效.结果 单纯切除组和栓塞化疗切除组的一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纯栓塞化疗组(P<0.05);而单纯栓塞化疗组的一年生存率又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手术切除的两组病例中,单发性转移癌术后一年生存率优于左右肝均有转移灶的术后生存率(P<0.01);而局限于肝脏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癌,栓塞化疗切除组的三年生存率,优于单纯切除组(P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8.9%、82.2%,而对照组为37.8%、26.7%、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进展期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泵化疗对大肠癌肝转移灶切除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肝动静脉双路径联合化疗(双泵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9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3周分两组接受化疗,其中采用双泵化疗组(A组)70例,外周静脉化疗组(B组)89例.两组均采用HLF方案即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羟基喜树碱化疗.结果A、B两组间1、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对骨髓抑制明显减少,对肝脏的损伤及胃肠道的反应并无差异,且无静脉炎反应.结论双泵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法,对大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大肠癌病人,术后3wk行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输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28例则仅予以静脉化疗6个周期,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化疗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mo,评价肝转移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转移率为:7.1%(2/28),对照组为:26%(7/28),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发生因化疗引起的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人。结论采用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时可有效减少大肠痛术后的肝转移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预防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自门静脉化疗泵注药(5-FU、MMC和EPI),对照组自周围静脉注药。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55.00%(11/20),肝转移率12.50%(3/24);对照组5年生存率33.33%(6/18);肝转移率27.27%(6/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癌术后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预防肝转移效果好。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并发症。[方法]泵内化疗组24例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 ,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化疗。[结果]泵内化疗组近期疗效 (CR +PR)为79.1% ,静脉化疗组为15%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泵内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3.7%、63.5%、41.9% ,而静脉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4.5%、29.7 %、14.6%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较静脉化疗能提高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肝转移根治切除9例与肝转移灶未治疗18例以及非根治切除加插管化疗、酒精注射等治疗的15例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根治切除术9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50%、22.22%比未治疗的18例3年、5年生存率(11.11%和0)明显提高,也比非根治切除加插管化疗、酒精注射等治疗组生存率(26.67%和6.67%)提高.结论大肠癌肝转移以手术根治切除转移灶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有关因素,总结提高远期疗效的措施.方法 将4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治性切除35例,非根治性切除13例;取同期3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转移灶的大小、数目、范围、间隔时间(无瘤期)和术式及术后综合治疗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50.0%、29.2%,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4%、17.6%、0%,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切除与非根治性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6%、15.4%,两种术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综合治疗与单一或未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3%,6.25%,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癌单结节与多结节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4%、15.4%,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癌与转移癌间的无瘤期2年以内与2年以上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1.5%、71.4%,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可提高疗效,早发现是提高治愈性切除率的关键.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癌灶数目、大小、无瘤期、术式及术后综合治疗等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联合早期腹腔化疗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静脉化疗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化疗组)34例;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34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肝转移率和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化疗组3年生存率73.5%,静脉化疗组为61.8%(P<0.05).联合化疗组肝转移率为29.4%,静脉化疗组为44.1%(P<0.05).联合化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67.6%、55.9%、29.4%,大多为Ⅰ、Ⅱ级,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复发和肝转移,提高生存率,联合化疗毒性虽然比单纯静脉化疗重,仍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寻找大肠癌术后有效辅助化疗方法,提高大肠癌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方法:33例DukesB~C2期大肠癌术后病人2年内用MeFV,FAD交替方案辅助化疗3个疗程,并与同期25例大肠癌术后病人应用单剂5-Fu方案辅助化疗3个疗程对照。结果:MeFV,FAD交替化疗组病人2、3及4~5年无瘤生存率均较单剂5-h组显著提高(P<0.05),肝转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强度均提高(P<0.05)。结论:MeFV,FAD交替方案辅助化疗,可提高大肠癌术后2~5年无瘤生存率,减少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综合治疗及术后复发预防的合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316例原发性肝癌,将肝切除的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比较。第一组为单一肝切除组(n=218),第二组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切除组(n=52),第三组为术前TACE+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化疗组,称为肝切除序贯双管疗法(n=46)。结果 第一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 %、30.0 %和20.5 %,第二组分别为57.2 %、43.0 %、31.5 %,第三组分别为84.0 %、62.5 %和51.0 %。第三组患者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序贯双管疗法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推迟和预防术后复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留置肝动脉导管化学治疗胃癌肝转移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动脉序贯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3例留置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的导管,固定于肝固有动脉,应用EFP方案序贯化疗4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跟踪随访.对照组26例,采用EFP方案静脉化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1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3.9%和39.1%,毒副反应轻微.对照组近期有效率2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30.8%和11.5%,毒副反应较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留置肝动脉导管化疗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魏靖  尚海涛  程文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821-2826
目的:探讨原发部位分别位于左、右半结肠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100例,其中左半结肠癌62例,右半结肠癌38例,分析原发部位不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88.71% vs 73.68%、62.90% vs 30.02%、49.72% vs 26.33%、55个月 vs 23个月),且二者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左、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生存情况存在差异。此外,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术前CA199水平及原发灶分化程度是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