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spinal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ORS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1 主要症状 脊髓损伤由于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体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腰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痪,因肋间肌瘫,胸式呼吸丧失,只依赖腹式呼吸,肺活量减小,呼吸运动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5-09有关急性脊髓损伤治疗方面的文献,检索词“acutediseaseZspinalcordinjuryZ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急性脊髓损伤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2篇相关文献,其中18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44篇,其中39篇系重复同一研究,5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除外科手术干预、减少继发性损伤及理想的康复措施外,多种保护神经细胞和促进神经生长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抗凋亡、转基因、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使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主张在脊髓减压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针对病情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机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是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虽然许多新的治疗方法现在仍然只处于实验阶段,但必将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实现从“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相关性实验研究的成功到临床应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颈脊髓损伤多继发于颈椎骨折、脱位 ,但临床上也有不少颈脊髓损伤却不伴有颈椎骨折脱位。以往由于对此类损伤认识不足及检查手段的限制 ,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屡屡发生。自 1982年 Pang[1 ]将此类损伤列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来 ,逐渐被大家所共识。我院自 1996 - 0 1~ 2 0 0 0 - 12颈脊髓损伤共 87例 ,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7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5 1.2岁。受伤原因 :摔伤 8例 ,交通事故伤 5例 ,坠落伤 4例。损伤方式以伸展型居多 ,共 14例。根据感觉…  相似文献   

5.
多种神经组织修复成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后以游离周围神经片断(雪旺氏细胞)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能协同诱发宿主再生潜能,而带血管蒂周围神经移植后有更多的雪旺氏细胞存活,但其与胚胎脊髓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修复成鼠急性脊髓损伤的能力.设计单盲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完成,研究对象为150只4月龄雌性Wistar属成年大鼠,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游离正中神经(FPN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天胚胎脊髓(FSC组)、游离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P+F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周行神经解剖及电生理检查.结果V+F组再生轴突和存活雪旺氏细胞数目、胚胎脊髓体积增长速度和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分化较好,突触较成熟o SEP的P1,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结论带血管蒂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在解剖和电生理上均优于其他组织,对FSC的生长发育及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震荡在脊髓损伤中的发病率、受伤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01—11/2007—08间收治9例脊髓震荡患者的受伤原因、临床表现、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脊髓震荡发病率为1.25%,神经功能均恢复,时间20h~42d。结论:脊髓震荡发病率低,伤后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致伤暴力小且脊柱受力面积广。脊髓功能可完全恢复,最长时间6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32例接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在治疗时采取严密观察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MRI检查,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四种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6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9年,平均3.9年.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临床类型.对颈脊髓受压明显者,应尽早采用不类型的手术治疗,对无颈脊髓受压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等非手术治疗,亦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withoutradiographicspinalfractureanddislocation,SCIWORS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1995年7月至2002年1月间作者等收治SCIWORSFD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45.6(26~76)岁,伤后入院时间从6h到13d,平均约4.6d。其中车祸致伤12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3例;颈椎外伤15例,胸椎外伤5例,5例中2例合并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所有病例均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骨折脱位征象。…  相似文献   

1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清楚。大多认为与患者年龄、脊柱损伤类型及外伤力密切相关。其损伤机制多见于儿童和50岁以上患者,前者由于脊柱椎体关节面发育不全,颈椎存在不稳状态。后者常合并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定等原始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程度较轻,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不同程度损害。对于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中老年患者主张手术治疗,认为虽然原有颈椎疾病的存在使颈椎结构装置失稳,但由于各种机制代偿使颈脊髓在此节段椎管内的顺应性增强,在椎管内相容性较好,故脊髓神经损伤不明显或较轻,然一旦突如其发瞬间外力形成,加之原有疾病启动,颈脊髓受到点状应力的冲击,失代偿状态,出现充血、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椎管容纳有限,颈脊髓处于窘迫。因此,迅速减压手术可望拯救濒临缺血坏死脊髓神经组织、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折所致脊髓损伤 ,无论轻重 ,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 ,而发生尿路感染。脊髓节段损伤的不同 ,功能障碍的膀胱类型各异。为探讨其成因及相互关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并收集 6个月内两者尿路感染发生的次数 ,作统计学处理 ,以观察不同脊髓节段损伤出现的膀胱类型与尿路感染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本组脊髓损伤截瘫 180例 ,根据损伤的脊髓节段不同 ,将功能障碍的膀胱分为上、下运动性神经元损伤性膀胱。上运动性神经元损伤性膀胱组 92例。其中颈段脊髓损伤 34例 ;胸段脊髓损伤 5 8例。男 79例 ,女 13例。年龄 16~ 4 9岁 ,平均 2 6…  相似文献   

12.
中医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404-3405
2004—01~2007—01我院用中药外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1~63(平均41)岁,病程5-27(平均19)d。21例均有脊柱外伤史和致伤机制,有脊髓损伤临床表现及体征,并经X线、CT、MRI、脊髓造影等确诊为脊髓损伤。均由于护理不当合并压疮。  相似文献   

1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病治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 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合并脊髓型者脊髓功能恢复停滞早于神经根者 ,而且差。但是后期二者脊髓功能均出现恶化。 2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 3无论合并何型颈椎病 ,远期疗效与手术时机均呈负相关 (P<0 .0 5 )。 4远期疗效与合并脊髓型的病程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早期手术是此类损伤首选疗法。合并脊髓型者更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支配膈肌运动的脊髓受损患者肺炎的发生率可达90%以上,病死率可达15%~18%[1]。我科2008-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模型制备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雷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5,20(3):594-595
随着工农业、交通及建筑事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脊髓损伤治疗困难,终身残疾率高,不仅患者本人要随受功能废损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对脊髓损伤研究的进展相对缓慢,预后难以预料,主要是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很不全面。因而建立一个适宜的脊髓损伤模型,是进行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前提。近年来,各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使得对脊髓损伤复杂的病理机制及损伤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现就脊髓损伤模型制备及评价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再生能力低下与损伤局部缺少支持神经元生长的微环境有关。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是否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提高而起作用,目前尚缺少大量分子水平的实验证实数据。目的: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1/2002-0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60±9.52)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只。方法: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作椎板切除。术后2h,对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两组(位交替使用。针刺后接G6805型电针仪,疏波,0.8Hz,0.3~0.6mA,以肌肉有轻微的抖动为宜。1次/d,每次30min,连续治疗30d。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自行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和Rivlin方法分别于术后2h,30d进行运动功能测定。①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以完全瘫痪,针刺时下肢无反应到正常行走记作0~6分。②改良的Rivlin方法:斜板由两块矩形的合金板通过铰链于一端相连而成,板从水平位置(0°)起绕轴旋转,斜面角度可以测出。将大鼠头朝前,身体纵轴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逐渐增大板与水平间的角度,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s时,记录这一临界角。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明视野记录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并摄片。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Tarlov评分)、脊髓损伤大鼠斜面测试临界角度(改良的Rivlin方法)、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1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脊髓损伤2h后,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的Rivlin方法斜面临界角均明显下降;30d后,两组的改良的Tarlov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电针组的恢复较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0±6.62,27.80±1.10;(35.40±6.62)°,(27.80±1.10)°,P<0.05]。②伤后30d,电针治疗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对照组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明显(28.13±1.64,12.63±1.41,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因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8年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眷柱骨科收冶的14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X2检验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损伤时间的脊髓损伤后痉挛的发生卒,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时间是否为脊髓损伤后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比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高(X2=17.781,P=0.000);按损伤后1、2、3个月开始接受治疗分组,1个月组的痉挛的发生率最低,其余依次是2个月组、3个月组(X2=10.515,P=0.005).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比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高;越早开始治疗,痉挛发生率越小;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均是脊髓损伤后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玉青 《护理研究》2005,19(8):1549-1549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井下工伤、交通事故与高空作业中多见,严重的高位脊髓损伤病死率极高,后期的截瘫治愈率低。因此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治及护理极为重要,特别是部分病人可能并无脊髓损伤,在转送和急诊检查过程中由于搬运或护理操作不当并发脊髓损伤和死亡也时有发生,故应特别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2002年脊柱、脊髓损伤中资料较完整的60例病人,均采取早期脊柱制动的方法护理,无一例发生继发性脊髓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脊髓压迫对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将28只犬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脊髓分别受压30 min、90 min和180 min,D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行为学变化。结果 损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损害程度随脊髓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P<0.01);至术后28 d,各损伤组动物后肢功能均有恢复,BBB分级评分法评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SCI后持续性脊髓压迫能加重损伤程度,应尽早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性撕脱的脊神经根再植入脊髓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产生功能性的再生,观察臂丛根部及椎管内解剖学结构,探讨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最佳解剖入路.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完成.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19例,男16例,女3例.在15例30侧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上,对臂丛各神经根直径,出椎间孔处与椎体纵轴向头侧方向的夹角,各椎间孔(C4-5~T1~2)高和宽,椎管内各神经根分出角和长度、脊髓半径、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前根长度以及各脊髓节段与对应椎间盘的相对位置进行形态学观测.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另4例标本采用侧方入路行臂丛前根再植入术,寻找侧方入路再植入最佳位点.结果:椎管外臂丛各神经根夹角C5(138±7)°,T1(83±13)°,脊髓半径C5(7.8±0.4)mm,T1(6.0±0.4)mm,臂丛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C5(3.8±0.3)mm,C8(2.8±0.4)mm,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各椎间孔高、宽C4~C5分别为(7.3±1.2),(5.6±1.3)mm,T1~T2分别为(10.5±0.6),(7.5±0.8)mm,椎管内臂丛各神经根长度C 5(15.1±1.4)mm,T1(19.2±2.6)mm,分出角C5(90±3)°,T1(125±8)°,神经前根长度C5(9.9±1.5)mm,T1(15.6±2.9)mm,均由上至下逐渐增大.C5~7脊髓节对应C3-4,C4-5,C5-6椎间盘,C8,T1脊髓节对应C6,C7椎体.侧方入路再植入位点应位于脊髓外缘内侧4 mm处.结论:臂丛前根再植入最佳位点位于相应节段脊髓外缘内侧附近,侧方入路可使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至最佳位点,从而对功能恢复产生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