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na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首次氯吡格雷300mg,次日口服75mg,连用28d。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与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药物选用静脉滴入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近期或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即刻嚼服氯吡格雷300mg加阿司匹林300mg疗效是否优于单纯嚼服阿司匹林300mg。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29例,B组(阿司匹林组)32例,分别给予标准溶栓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标准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及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的90d时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闭塞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开通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和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K、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显著地提高血管再通率,恢复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正规降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糖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55例(91.7%),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42例(70.0%),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阿司匹林单用治疗(对照组,n=50)与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50)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死亡、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闭塞人数经统计分析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氯吡格雷药物与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就诊顺序分为三组,每组32例,对照组A行阿司匹林干预,对照组B行氯吡格雷干预,观察组将二者联合应用,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结果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7例(53.13%)、1 8例(56.25%)、26例(81.25%),观察组明显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干预血管再通率相当,但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70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177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87例)和氯吡格雷组(90例),2组均根据体重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连用28d。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及复合终点,同时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70岁老年人ST-AMI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8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标准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溶栓前两组均给予阿斯匹林300MG口服,联合组加服氯吡格雷300 MG,溶栓结束后两组均给予阿斯匹林300MG每天一次,3天后改为100MG每天一次.联合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观察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再通率、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并发症、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别.结果 联合组冠状动脉再通率.LVEF高于标准组,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血运重建事件低于标准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86~4.25,P<0.05).两组死亡、出血及非致死性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溶栓时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可增加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再梗死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使急诊血运重建事件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经加用口服氯吡格雷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6例经国产重组链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86%,梗死后心绞痛6%,严重心律失常8%,心源性休克3%,出血8%,30d病死率3%。无其他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r-SK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疾病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为47.22%,对照组为4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闭塞率为5.56%,对照组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管再闭塞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TIMIⅢ级血流以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再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总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23例心肌梗死患者,并以同期收治、单行阿司匹林溶栓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心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和心肌功能,临床有效率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散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帆  彭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20-2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h以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6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26例,总再通率为72.2%。其中,6h以内组再通16例,再通率为80.0%,出血2例,死亡2例;6h以上至12h以内再通10例,再通率为62.5%,出血3例,死亡3例。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在没有开展PCI的基层医院,是一套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心律失常、出血、脑梗死、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梗死率,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AMI患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d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AM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71例70~81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85例,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缺血治疗;溶栓组86例,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50万U,同时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4周内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血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可行、安全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死亡、再梗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和减少死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研究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完全性自发性ST段回落(ST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促使心肌酶水平下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