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年体重指数与老年住院、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jing  L.  Yan  Martha  L  Daviglus  Kiang  Liu  顾佳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09-209
背景:大量证据显示,超重和肥胖有损健康。它们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已知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是,除此之外。它们是否对心血管疾病还有其他影响?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目的:在人群中(无论其在基线时是否存在其他主要危险因素)评价中年时期体重指数与老年后发病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芝加哥心脏学会工业检查项目研究”(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ojectin Industry)是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将基线时(1967—1973年)心血管患病风险分为低危(血压≤120/≤80mm H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00mg/dL[5.2mmol/L],不吸烟)、中危(不吸烟,收缩压121—139mm Hg。舒张压81—89mm Hg,和/或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00—239mg/dL[5.2—6.2mmol/L])以及存在下列危险因素中的1项、2项或全部3项:血压≥140/90mm H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40mg/dL(6.2 mmol/L),吸烟。体重指数分为正常(18.5—24.9)、超重(25.0—29.9)和肥胖(≥30)。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 地点及参试者:共有17643人参加研究,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龄为31—64岁。他们均来自芝加哥地区的公司或机构。基线时无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糖尿病,心电图也未见重大异常。 主要观测指标:65岁以后因CHD、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住院、死亡的情况。 结果:在多变量分析中,对收缩压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进行校正。研究发现,在低危组和中危组中,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者死于CHD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3(0.33—6.25)和2.07(1.29—3.31),而因CHD住院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4.25(1.57—11.5)和2.04(1.29—3.24)。其他风险组结果类似,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但糖尿病的情形则更为严重(低危组:死于糖尿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1.0[2.21—54.5],因糖尿病住院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7.84[3.95—15.6])。 结论:对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和有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而言,中年时肥胖者老年后因CHD、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住院、死亡的风险高于中年时体重正常者。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载脂蛋白与传统脂质测量指标预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危险的性能,目前有关证据尚有矛盾。 目的:采用鉴别和标准化特征(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characteristics)以及危险再分类对不同脂质测量指标预测CHD的性能进行比较;评估载脂蛋白预测CHD的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脂质指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来自FraminghaiR,Massachusetts。我们评估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载脂蛋白(apo)A-I和apoB以及三种脂质比值(总胆固醇:HDL-C,LDL-c:HDL-C以及apoB:apoA-I)。332例中年白人参试者均参加了第4次后代检查(1987~1991年),没有心血管病。53%的参试者为女性。主要观测指标:首次CHD事件(已确诊或未确诊之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不全或冠心病死亡)。结果:在中位随访15年后,291例参试者(198例男性)发生CHD。在校正非脂质危险因素的多变量模型中,apoB:apoA-I比值可预测CHD(在男性每增加1个sD的风险比[hazardratio,HR],1.39;95%可信区间[CI],1.23~1.58。女性HR,1.40;95%,CI,1.16~1.67),但是其危险比与总胆固醇:HDL—C(男性HR,1.39;95%CI,1.22~1.58。女性HR,1.39;95%CI,1.17~1.66)、LDL—C:HDL—C(男性HR,1.35;95%CI,1.18~1.54。女性HR,1.36;95%CI,1.14~1.63)相似。在男性及女性,使用apoB:apoA—I比值的模型证实其操作特征与其他脂质相似但不优于其他脂质比值。apoB::apoA—I比值在包含所有Framinghan危险评分因子的模型,包括总胆固醇:HDL—C(男性、P=0.12;女性P=0.58),不能预测CHR危险。 结论:在这个大型人群队列,apoB:apoA-I比值预测CHD的性能与传统的脂质比值相近,但并不优于总胆  相似文献   

3.
背景:明确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对最佳实施一、二级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目的:研究血浆脑型利钠肽N端片段(prohormone 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是否能独立于现有其他诊断性检查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HSS研究(Heart and Soul Study)于2000年-2002年入选987例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3.7年(范围,0.1—5.3年)。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谈志强  邓宏明  刘红 《广西医学》2006,28(10):1525-1528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56.68%,糖尿病(病程〈0.5年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惠病率为35.5%。(2)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戈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病程有关,与高胰岛素血症负相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计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冠心病的相对危险。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汇总分析。数据来源:自1966年至2005年3月间Embase和Medline确认并发表的研究,加上源自亚太队列研究协作组的研究,采用正文词组与MeSH主题词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检索。综述方法:对入选研究的要求为报告有或无糖尿病的男性与女性致死性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比较的估计值。如果对估计值仅做年龄调整(而其它因素来经调整——泽者注),则将该研究排除在外。结果:总共纳入37项2型糖尿病和致死性冠心病的研究,涉及447064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5.4%比1.6%)。与无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致死性冠心病的总的相对危险,女性为3.50,95%可信区间为2.70~4.53,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06,95%可信区间1.81~2.34)。在除外8项仅根据年龄调整的研究后,两性之间危险的差异大大减小,但仍然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汇集29项经多因素调整估计值的研究,总的相对危险比(女性比男性)为1.46(1.14~1.88)。结论:糖尿病相关的致死性冠心病相对危险,女性比男性高出50%。这种额外的冠心病危险可以通过女性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多不利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点以及倾向于对男性患者更注重治疗的可能偏差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Ane  Cecilie  Dale  Lars  J  Vatten  Tom  Ivar  Nilsen  Kristian  Midthjell  Rune  Wiseth  肖扬译  周智广校 《英国医学杂志》2008,(5):272-27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成人致死性冠心病的患病趋势。 设计 队列研究。 地点 Nord-Trondelag健康研究(HUNT)的两次调查,以挪威人群为基础的研究。 参试者 参加第一次(1984—1986)和第二次(1995—1997)调查的人员分别有74914和64829名,包括男性和女性。 主要结局评估指标 9年连续随访期间,两次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成人的年龄关联冠心病死亡率。 结果 共计2623名男性和1583名女性死于冠心病。最近随访期中的死亡率显著降低:70~79岁非糖尿病组中,每1000人年死亡男性从16.38下降到8.79(减少48%,95%可信区间为39%~55%),女性从6.84下降到2.68(减少62%,52%~70%)。而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中,每1000人年死亡男性从38.97下降到17.89(减少54%,32%~69%),女性从28.15下降到11.83(减少59%,37%~73%)。在基线年龄小于70岁组中减少更为显著,而在80岁及以上组中减少则较小。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死亡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倍多,女性更为显著。在两次调查中,糖尿病状态导致的死亡率基本无差异。 结论 从第一次到第二次调查中,冠心病死亡率的普遍明显降低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糖尿病相关的冠心病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2倍多这一事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Alison  M.  Stuebe  Janet  W.  Rich-Edwards  Walter  C.  Willett  胡承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6):357-357
背景:哺乳与葡萄糖-胰岛素稳态的改善相关,而且独立于体重变化。 目的:评价哺乳史与2型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ay,NHS)人组的83585名经产妇女中进行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于护士健康研究Ⅱ(NHSⅡ)人组的73418名经产妇中进行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主要观测指标: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结果:NHS在1986~2002年1239709人一年的随访期间,有5145例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NHSⅡ在1989~2001年778876人一年的随访期间,有1132例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经产妇中,哺乳时间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降低相关。15年内曾有生育史的妇女在校正当前体重指数及其他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后,哺乳时间每增加1年,患糖尿病的危险在NHS降低15%(95%可信区间,1%~27%),在NHSⅡ降低14%(95%可信区间,7%~21%)。 结论:在两项大型美国妇女队列中,哺乳时间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相关。哺乳可以通过改善糖稳态降低中青年妇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背景: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结局尚未被阐明。目的:在年轻与年长发生糖尿病的比马印第安人中比较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1965~2002年在Arizona比马印第安人中进行人群纵向研究。参试者分为两组: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和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55岁)。随访事件和人年按时间依赖方式以每10岁进行分层。终末期肾病的定义为因糖尿病肾病而接受透析治疗或者死于糖尿病肾病。主要观测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计算25至55岁之间糖尿病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在1856例糖尿病参试者中,96例为年轻发病。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者ESRD的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25.0例(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7~43.1),年长发病者ESRD的发病率为每10130人年5.4例(95%CI,4.4~6.4)(发病率比,4.6;95%CI,2.2~9.8)。在所有年龄段中,年轻发病参试者的年龄别ESRD发生率均较高。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参试者的自然原因死亡率为每10130人年15.4例(95%CI,0.2~30.5),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为每10130人年7.3例(95%CI,5.9~8.7)(死亡率比,2.1;95%CI,0.8~5.7)。与无糖尿病的参试者相比,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为前者的3倍(95%CI,1.1~1.8),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是其1.4倍(95%CI,1.1~1.8)。在1386例具有所有协变量完整数据的亚组中(从糖尿病发病开始即进行观察),在校正性别、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kg/m^2)、血浆葡萄糖浓度、吸烟、降糖药以及降压药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与ESRD发病率并不相关(风险比,1.0;95%CI,0.9~1.2)。结论:2型糖尿病较早发病与中年时ESRD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其主要原因是20岁以下诊断糖尿病的个体在中年时已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8—2004年各国符合条件的7个有关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综合OR值。根据对研究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5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分别为:糖尿病病程(OR=2.45,95%CI,1.67~3.62)、高血压(OR=I.83,95%CI,1.42~2.36)、神经病变(OR=3.52,95%CI,3.18.3.89)、视网膜病变(OR=2.44,95%CI,1.86—3.21)、吸烟(OR=I.53,95%CI,1.06—2.23)。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为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饮酒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0.
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及其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型DM患者微血管病变(DMIP)的患病率及其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3月 ̄1998年7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1217例2型DM进行回顾性调查。按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和糖尿病肾病(DNP)分组,分别统计其患病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DRP的总患病率为24.9%,其中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分别为21.0%和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