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110例男性染色体核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男性染色体畸变与其表型效应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常规G显带分析。结果:110例男性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3.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70.0%;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占6.4%。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无精子症占68.2%少精症占2.7%;配偶有反复自发流产、生育死胎、畸胎占29.1%。110例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涉及除19、20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结论: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对久治不愈的不孕不育应检查染色体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何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35-3437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常染色体核型与不良孕产史、不育不孕的关系。方法:对739例有不良孕产史及不育不孕夫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多态性21例,平衡易位8例(其中1例为罗伯逊易位),21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嵌合体5例,异常核型约占4.74%。结论: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畸胎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无表型的异常染色体携带者可将异常染色体核型传给子代,不仅可引起不孕不育,还可以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不良孕产现象。对检出携带者应为其提供遗传咨询,对妊娠成功者进行产前诊断,避免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对提高本地区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对300对有自然流产、死胎、畸胎生育史或智障儿生育史的夫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00对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25例,异常率4.2%,染色体变异28例,检出率为4.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同时,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其遗传效应及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46例染色体异常核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各类异常染色体畸变与其表型效应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常规G显带分析。结果:146例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占4.8%(7/146);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9.5%(43/14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4.1%(79/146);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占8.9%(13/146);嵌合型占3.4%(5/146)。染色体异常患者中智力低下4.8%(7/146);反复自发流产22.6%(33/146);生育死胎、畸胎6.1%(9/146);男性不育症57.5%(84/146);闭经6.8%(1/146);原因不明性不孕2.7%(4/146)。146例异常核型涉及除19、20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结论:对久治不愈的不孕不育,反复自发流产、死胎、畸胎和闭经等患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是导致流产、畸胎、死胎、畸儿产及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和无精症的重要原因.我们对652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携带者51例,其中相互易位携带者13例,罗伯逊易位20例,倒位携带者(inversion)1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患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78例有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死产、死胎及曾生育畸形儿或智力低下儿史的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78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4例,异常率达7.1%,高于普通人群。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有助于病因的分析与诊断,而且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史医学细胞遗传学主要特征。 方法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安徽地区201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查。结果 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29例,异常率为7.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6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染色体形态异常7例,标记染色体3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可能是流产、死胎、畸胎、畸形儿的原因之一;染色体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80例生育异常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生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到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临床基地进行遗传咨询的2 485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 485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257例,异常率为10.34%。在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性染色体异常154例,占59.92%;常染色体异常103例,占40.08%。结论:生育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生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临床诊断,也可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染色体多态性与女性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2 462例女性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 462例遗传咨询者共检出染色体多态性核型38例,占1.54%。其中D/G组随体增加9例,占23.68%;次缢痕增加12例,占31.58%;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7例,占44.74%。染色体多态性组的复发性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胎和生育智障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表现来看,在不孕、胎儿畸形及出生缺陷、胚胎停止发育的女性中,其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93%、7.32%、8.97%。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胎儿异常存在相关性,对不良妊娠史者应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962对(1924例)复发性流产史夫妇的外周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8例自然流产患者取无菌绒毛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962对(1 924例)复发性流产史夫妇检出异常核型239例,总异常率12.4% (239/1 924).女性异常91例,其中数目异常3例,结构异常65例,染色体多态性23例.男性异常148例,其中数目异常1例,结构异常46例,染色体多态性101例.48例流产绒毛中培养成功43例(72.1%),43例染色体中异常25例(58.1%),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并以三体征最常见.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在复发性流产夫妇和流产绒毛中行染色体检查对指导再次妊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高通量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核型分析技术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测的异常情况,分析其结果与遗传咨询的关系及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就诊的行绒毛染色体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核型分析技术检测17例,FISH检测11例,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72例,统计3种技术染色体核型检测的异常情况,并随访成功检出异常患者的遗传咨询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最终成功检测88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者45例。核型分析技术、FISH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检测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情况:88例检测成功患者完成随访51例,包括32例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者和19例流产绒毛染色体正常者。年龄≥35岁患者染色体异常比例高于年龄<35岁患者(75.00%vs. 47.83%,χ^2=3.898,P=0.044)。孕8~12周患者染色体异常比例高于孕周<8周的患者(74.19%vs. 45.00%,χ^2=4.432,P=0.035)。32例染色体异常的随访患者中,进行遗传咨询的22例患者再次妊娠时16例正常妊娠,4例再次流产,2例未孕;未进行遗传咨询的10例患者再次妊娠时2例正常妊娠,7例再次流产,1例未孕。进行遗传咨询患者的再次妊娠结局优于未进行遗传咨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检测技术对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测各有优势,使用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建议35岁以上、孕8~12周的自然流产患者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对绒毛染色体异常者给予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2.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叶红  郑军  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929-930
目的:对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夫妇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5年间诊断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296例夫妇,采集肘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收获细胞,低渗、固定、制片经G显带处理,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异常率为8.78%(26/296)。男性多于女性。结构异常25例,以平衡易位多见,大Y及臂间倒位也占相当比例;数目异常仅1例。结论: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夫妇,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为减少染色体病,对高龄孕妇或夫妇之一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孕妇均应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中异常核型与指征的关系及异常核型胎儿的调查随访,为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5 413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B型超声引导行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经培养处理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220对胎儿核型异常的父母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之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9.6%(15 349/15 413),其中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99.76%(11 299/11 326),脐带血细胞培养成功率99.1%(4 050/4 087)。培养成功者染色体异常占11.20%(1 719/15 349),其中正常多态性占8.70%(1 335/15 349),染色体数目异常占1.72%(264/15 349),结构异常占0.79%(121/15 349)。按产前诊断指征分布筛查高危的核型异常率,唐氏综合征为10.67%(879/8 236),高龄妊娠为9.76%(128/1 312),不良孕产史为12.27%(138/1 125),超声异常为11.41%(124/1 087),胎儿畸形引产为23.91%(132/552)。异常核型的胎儿中有108例来自母亲,69例来自父亲,43例为新发生。结论:高危妊娠妇女行产前诊断染色体分析有助于减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4.
124例反复自然流产病例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124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析。方法:124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均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及吉林省人民医院。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常规染色体分析。通过试剂盒检测相关抗体、生殖激素、支原体、衣原体等。结果:在124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4例,CT、UU及各种病毒感染者24例,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阳性者73例,性激素六项异常者13例,子宫畸形者3例,不明原因者7例。结果: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与反复自然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贵州省2083例遗传咨询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和分析。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抽取静脉血1.5ml进行淋巴细胞培养,中期染色体制片、G显带处理,每例患者镜下分别计数30个核型,分析核型3个以上,对异常者加大记数和分析量,并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85)的标准命名。结果:在2083例遗传咨询中不良孕产史者840例;不孕不育者631例;性发育异常者108例;原发性闭经者90例;智力低下儿241例;孕前进行优生咨询者173例;其中检出染色体核型正常者1954例;异常者129例,占6.19%。129例异常者中因妊娠胎儿丢失者47例;不孕不育者27例;性发育异常者13例;原发性闭经者11例;智力低下儿29例;孕前进行优生咨询者2例。结论: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是遗传咨询最常见的原因,其染色体异常又以平衡易位为主。性发育异常者,一般以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为就诊原因,异常染色体核型主要为47,XXY。原发性闭经患者主要为Turner综合征。智力低下儿大部分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因此,应积极宣传推广孕前进行优生遗传咨询,及时了解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参与产前诊断可选择性生育健康后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染色体技术诊断习惯性流产病因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研究。结果:318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核型40例,检出率为12.58%。其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9例,平衡易位携带者31例。实验组染色体脆性位点的频率为15.28%,对照组为4.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习惯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脆性位点频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中异常核型与指征的关系及异常核型胎儿的调查随访,为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5413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B型超声引导行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经培养处理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220对胎儿核型异常的父母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之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9.6%(15349/15413),其中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99.76%(11299/11326),脐带血细胞培养成功率99.1%(4050/4087)。培养成功者染色体异常占11.20%(1719/15349),其中正常多态性占8.70%(1335/15349),染色体数目异常占1.72%(264/15349),结构异常占0.79%(121/15349)。按产前诊断指征分布筛查高危的核型异常率,唐氏综合征为10.67%(879/8236),高龄妊娠为9.76%(128/1312),不良孕产史为12.27%(138/1125),超声异常为11.41%(124/1087),胎儿畸形引产为23.91%(132/552)。异常核型的胎儿中有108例来自母亲,69例来自父亲,43例为新发生。结论:高危妊娠妇女行产前诊断染色体分析有助于减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无精子症和91例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AZF区域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分析;并运用G显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精子生成障碍患者AZF缺失发生率为11.11%(37/333),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0.33%(25/242),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3.19%(12/9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11%(27/333);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9.22%。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遗传因素;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患者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后代出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水囊瘤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及其妊娠结局。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胎儿淋巴水囊瘤孕妇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淋巴水囊瘤胎儿中共检出异常核型14例,检出率46.67%(14/30),包括6例45,X、4例18-三体、2例21-三体以及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单一淋巴水囊瘤畸形13例,异常核型3例;淋巴水囊瘤合并其它异常17例,异常核型11例;淋巴水囊瘤合并其它畸形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单一淋巴水囊瘤畸形(64.71%比23.08%,P=0.0329)。30例病例失访6例,失访率20.00% (6/30);13例异常核型胎儿全部终止妊娠,11例正常核型胎儿仅有1例出生,终止妊娠率90.91% (10/11)。45,X、18-三体、21-三体、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正常核型胎儿在出生后与产前表型相符率分别为40.00% (2/5)、100.00% (2/2)、50.00% (1/2)、100.00% (2/2)和75.00% (6/8)。 结论染色体异常与胎儿淋巴水囊瘤密切相关,该类胎儿遗传咨询时应综合评估,慎重决定胎儿去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