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使当地的民众遭受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媒体报道死亡6万9千余人,另有l万7千余人失踪.大量伤员从灾区转运到重庆、广州、云南等周边大城市,使其得到了有效的救治.2008年5月18日至2008年5月26日我科共收治18例灾区伤员,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收治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收治地震灾区伤员的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地震灾区伤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订、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与方案,细化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操作规程。结果收治的76名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面感染率较高,为多种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呈多重耐药性,且合并有尿路及肺部感染。经过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全部伤员痊愈出院,实现了危重感染零死亡、无菌手术零感染的目标。结论加强地震灾区伤员收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是提高医学救治效果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故,常出现大量伤员,即批量伤员(masscasualty).造成的损伤也具有伤情多样化、轻重伤员混杂、简单伤与复合伤并存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难度[1].了解批量伤员的伤情特点,对于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总结包括我院组织人员到汶川地震灾区的救援,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在这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笔者作为一名中国应急救灾医疗队员奔赴灾区,参加了地震灾区伤员的救治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医疗救援的角度看应急医疗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工作作观察性的研究。结果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了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伤员转运、临时救治和临时病房的伤员治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结论以医疗机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常备应急救援医疗队,在详细灾难医疗救援预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关系到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成败;应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分类,危重伤员现场抢救,大多数伤员应该在充分补充液体、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疏散至邻近或远离灾区的医院;医疗队可以在灾区附近的医护力量较弱的中小医院组建临时病房,扩大伤员的收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医德的重量     
他的身影有些蹒跚,他的目光有些疲惫。他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间奔走,他的出现,总能让饱经创伤的人安静下来。在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中,你会发现一位带着助听器、拄着拐杖的长者。他就是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自5月14日随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进入灾区,卢世璧已检查、救治了600多名伤员,但他还总埋怨自己行动太慢":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医德重量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I0001-I0001
他的身影有些蹒跚,他的目光有些疲惫。他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间奔走,他的出现,总能让饱经创伤的人安静下来。在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中,你会发现一位带着助听器、拄着拐杖的长者。他就是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自5月14日随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进入灾区,卢世璧已检查、救治了600多名伤员,但他还总埋怨自己行动太慢:“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4-4
辽宁:开设“爱心病房”本刊讯首批140名四川地震灾区伤员近日抵达辽宁后,得到了妥善救治。5月24日,由4架专机分批次运送来的140名地震灾区伤员以及139名伤员家属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后,被依次送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四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等9家医疗单位接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灾害救援现场批量伤员护理应急方案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灾害医学救治不再单纯是医学意义上的救治,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面对瞬间出现的大批伤员,常规临床医学实践已难以适应.制定有效的救护方案,才能有效实施"检伤分类,阶梯治疗"[2].本院医疗分队在震区伤员的救治中启动了救护应急方案,并将有关医护人员分组承担抢救任务,做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实施应急方案以来,大批伤员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员.绿色通道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文中探讨批量伤员救治中绿色通道建立的方法,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根据伤员病情分为危及生命急重症、普通重症、非重症3级,救治时进入相应红、黄、绿3区;实行救护人员编组,分为指挥联络组、预检组、抢救组、清创治疗组、留观组、转运组、协调记录组7组;开放绿色通道,实行批量伤员编号制,危重伤员首诊负责制. 结果:接诊23批次伤员共158例.治愈141例,死亡3例,院外死亡14例. 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能够使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忙而不乱,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长在救治地震成批伤员中的应变管理.方法 成立急救管理抢救小组、重视手术物品的准备工作、做好手术分诊管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动态调整班次、加强协调和医护配合及注重手术室感染管理.结果 成批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序救治,减少了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了伤员的手术安全.结论 手术室护士长在救治地震成批伤员中做好应变管理,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汶川地震后,大量伤员由灾区转运至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接收地震后转伤员的紧急救治,总结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在"5*12"汶川地震后麻醉科参与救治的地震后转伤员临床资料. 结果 全身麻醉20例,联合腰麻16例,臂丛麻醉4例,局部麻醉9例.所有手术治疗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麻醉死亡及麻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医院在接收地震后转伤员后,可充分应用有利医疗条件,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麻醉方法 选择以采取个体化麻醉,减轻心理应激及减少麻醉并发症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特征与分阶段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的特征及分阶段救治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伤员和重症的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掌握不同阶段重症伤员的分布特征,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分阶段救治.结果 "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重症伤员主要包括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颅脑外伤、截瘫、截肢、挤压综合征、四肢及骨盆外伤、耐药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救治过程拟定分三个阶段救治措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第一阶段抢救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二阶段解决伤员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复杂耐药性感染,第三阶段实行"四集中",即实施"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支撑条件、集中收治"的工作方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大地震后重症伤员特征的分析和分阶段科学救治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病死率,援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检伤分类在印尼海啸危重伤员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伤分类在地震、海啸灾区转运危重伤员中的作用。方法在印尼亚齐地震海啸灾区救援中,运用检伤分类筛选危重伤员并航空转运到亚齐机场,机场多国联合转运中心对危重伤员采取急救医疗措施并依据检伤分类结果确定后送次序。结果共计对217名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快速处置并转运后送。结论检伤分类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救治危重伤员。  相似文献   

17.
火车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运前准备与途中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其中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当地和外援的医疗机构力量远远不能在现场完成如此短时间出现的批量伤员救治任务,因此,在医疗需求极度超负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外界力量,有效分流转运过度密集的伤员,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和新的课题.作为重庆市火车专列转运医疗队成员和专家组组长,笔者连续3次(共3 d)参加火车专列转运地震灾区伤员(共计764人)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辆辆野战运血车开往灾区,维系生命的血液星夜兼程送达;一次次卫星网远程会诊惊心动魄,三位院士和专家们心系灾区同胞;一个个危重伤员从灾区飞抵南京,南京总院收治2批次共48名伤员,院长易学明、政委边国富和医院其他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救治。在古都南京,在这所承载灾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按工种分组护理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急救的效果.方法:根据突发情况临时调整救护流程,按工神将护理组进行分组护理,分别分为协调床位组、预检分诊组、伤员信息收集组、重症抢救组等,按照工作类型分组快速对伤员进行护理救治工作.结果:44例伤员在按工种分组护理中及时得到相应救治.24 h内抢救成功率100%,护理工作准确完成率100%.结论:按工种分组护理应用于烧伤科突发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救治秩序、明确护理人员工作目标,提高全程抢救管理的效率和伤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救灾医院期建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全国有近十万医务工作者投入灾区工作,367家医院积极收治了10015名灾区转运伤员。对于收治转运伤员的医院,目前卫生部已经表示,将平均每人给予医疗费用补助28000元。而对于各地派遣医疗救援队的医院,政府至今还没有补偿的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