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血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7年12月至1994年4月间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430例,共扩张血管707支,扩张病变764处,成功率分别为95.1%,96.9%和97.1%。其中多支血管行PTCA共209例,失败共21例(4.9%)。发生急性血管并发症40处(5.2%),其中严重内膜撕裂17处(2.2%),冠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各6处(0.8%),急性闭塞17处(2.2%),血管穿孔1处(0.1%),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血管畸形是引起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我院1976年至1993年共行内镜检查52047例,检出胃肠道血管畸形123例,内镜检出率为0.24%。其中行胃镜检查39207例,检出血管畸形46例(0.12%);行全大肠镜检查3494例,检出血管畸形49例(1.40%),病变在大肠的分布为:盲肠18%,升结肠15%,横结肠19%,降结肠16%,乙状结肠21%,直肠11%;行乙状结肠镜检查9346例,检出血管畸形28例(0.30%)。在123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中引起消化道出血46例(37.4%)。根据内镜下形态可将其分为四型。内镜检查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管内镜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1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老年组(24例)和非老年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病变血管(75%以上狭窄)和非病变血管,应用血管内镜对上述冠脉血管内存在斑块的颜色(分为白色和黄色)进行观察。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病变血管观察到的黄色斑块比率为79%vs70%,白色斑块比率为21%vs20%,无统计学意义。在非病变血管观察到的黄色斑块比率为62.5%vs26%,老年组黄色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有统计学意义。白色斑块比率为37.5%vs74%,老年组白色斑块的比率低于非老年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仅病变血管,非病变血管内黄色的不稳定斑块也增加,这是导致老年患者ACS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68例。根据溶栓药物分为尿激酶组122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46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闭塞大脑中动脉再通率,采用Moil分级标准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①尿激酶组:血管完全再通占37.7%(46/122);部分再通占46.7%(57/122);未通占15.6%(19/122),溶栓后脑出血占6.6%(8/122);预后恢复良好为51.6%(63/122),轻度残障22.1%(27/122)重度残障19.7(24/122),植物状态0.8%(1/122),死亡5.7%(7/122)。②rt—PA组:血管完全再通占41%(19/46);部分再通占52%(24/46);未通占6%(3/46),出血6%(3/46),恢复良好54%(25/46),轻度残障24%(11/46),重度残障15%(7/46),植物状态2%(1/46),死亡4%(2/46)。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率及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溶栓可有助于再通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和改善患者预后。尿激酶和rt—PA溶栓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伴有不同冠心病危险因素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13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不同分为三组:A组36例,无危险因素;B组52例,含1-2个危险因素;C组42例,含3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全部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为血管内径狭窄≥50%。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共48例(37%),其中男40例,占男性患者的53%(40/76),女8例,占女性患者的15%(8/54),男女间差异显著(P<0.001)。根据危险因素不同,A组有2例(4%)血管狭窄、B组14例(27%)、C组32例(76%),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1)。32例糖尿病患者有21例(65%)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3支病变16例(76%)。结论:随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多,不典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增加,伴糖尿病患者血管发生率更高,且多为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16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无血管病变型(NRVL,n=84例),免疫复合物沉积型(ICD,n=11例),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变型(NNV,n=27例),血栓性微血管病型(TMA,n=14例),血管炎型(VAS,n=1例)和动脉硬化型(AS,n=32例)6种类型。回顾性分析各型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69例患者中,85例(50.3%)存在肾间质血管病变。其中AS型18.9%,NNV型16%,TMA型8.3%,ICD型6.5%,VAS型0.6%;(2)肾损害:TMA型、NNV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ICD型、AS型和NRVL型,分别为92.9%、59.3%、45.5%、34.4%和20.2%,TMA型SCr水平最高。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0%患者比例TMA型(35.7%),NNV型(14.8%)明显高于其它各型,慢性化指数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3)肾外损害:TMA型、NNV型贫血严重,浆膜腔炎发生率高,TMA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但皮肤损害少见;(4)血清学指标:ACL阳性率在TMA型最高(33.3%),ANCA阳性率在NNV型(22.7%)和TMA型(16.7%)较高,但与其它各型无统计学差异。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阳性率和血补体水平在各型无统计学差异;(5)近期治疗疗效:TMA型缓解率仅为15.4%,NNV型缓解率为42.1%,而ICD型、AS型与NRV型缓解率较高分别为75%,75%,78.9%;(6)远期预后:随访2年,TMA型、NNV型肾存活率分别为39.2%、83.2%,而ICD型、AS型和NRVL型均为100%。结论:DPLN的肾血管病变常见。TMA型和NNV型病情重,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均较差。ICD型、AS型病情和预后与NRVL型无明显差异。DPLN患者肾血管病变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血管病变性质及与临床症候的联系方面均存在差异。对DPLN患者肾脏血管病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也为DPLN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液中内皮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方法:50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正常(血管狭窄〈20%)者为A组(15例);单支血管病变狭窄50%~70%,未行支架植入者为B组(15例);单支血管狭窄〉70%,并植入支架1枚及以上者为C组(20例)。观察造影前后,PCI治疗前后及组间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变化。结果:(1)A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C组术前各项指标(P〈0.01);(2)B组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3)C组术后30min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血管内皮因子(TNF,ET-1,PDGF)可能参与动脉硬化形成,冠脉介入术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经静脉溶栓开始后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血管开通疗效,并评价临床再灌注标准的判断价值如何。方法:从UKTP多中心治疗AMI1406例中,汇集其中所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共124例资料。结果提示:(1)124例AMI患者,在溶栓开始后90分钟时的梗塞相关血管的血流达TIMIⅢ级者52例(41.9%)、Ⅱ级38例(30.7%),梗塞相关血管再开通率为72.6%;(2)溶栓距起病时间愈早,具有愈高的开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以CAG为金标准,临床标准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69%,准确性为83%。结论:UKTP静脉溶栓治疗AMI血管开通疗效肯定,临床标准判断血管再通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欠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对冠心病预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裸支架(BMS)与药物支架(DES)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320例接受PCI术的患者,其中置入DES的病人182例,BMS的病人138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术后ISR发生率,术后心脏事件(ST、再梗塞、猝死)发生率,比较不同病变特征应用不同支架的效果。结果血管管径≥3mm的病人BMS的再狭窄(ISR)率17(12.6%),DES的再狭窄(ISR)率5(3.1%)。血管管径〈3mm的病人BMS的再狭窄(ISR)率17(24%),DES的再狭窄(ISR)率4(4.8%)。心脏事件,其中BMS病人1例(0.07%),DES病人3例(1.6%)。结论血管ISR方面,DES明显优于BMS。心脏事件方面,BMS和DES,统计学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心绞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2月至1994年2月该院共完成不稳定心绞痛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90例,其中有单支血管病69例(36.3%)、双支血管病67例(35.2%)、三支血管病54例(28.4%)。PTCA共扩张血管250支,扩张病变278处。A型病变52处(18.7%),B型病变175处(62.9%)、C型病变51处(18.4%)。在121例多支血管病中,23例(19.0%)为完全血管再通,98例(81.0%)为不完全血管再通。6例采用双球囊对吻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4例进行了冠脉内膜定向切除术(DCA),4例放置冠状动脉内膜支架。PTCA的病例成功率为94.7%(180/190),血管成功率95.2%(238/250),病变成功率95.5%(266/278),由PTCA术前平均狭窄88.7%±8.3%至扩张后残余狭窄17.9%±9.2%。发生严重并发症18处(6.5%),其中15处经处理成功,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1例死亡,无紧急冠状动脉搭桥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之一.方法自1989/1997收到胃切除标本441例,胃血管不良者12例(2.72%),男10例,女2例,男:女为5:1;年龄:55岁~70岁10例(83.33%),25及45岁各1例(16.66%);病程3mo~6mo5例(41.66%),1.5a~2a3例(25%),2a以上4例(33.33%);临床症状:反复小量呕血、黑便者9例(7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者3例(25%);整个右侧面部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8.33%).结果12例胃切除标本病理检查:①巨检:发病部位:贲门下3.5cm~7.0cm11例(91.66%);幽门前区1例(8.33%);胃体前后壁多处粘膜糜烂区约0.5cm~1.5cm,最大糜烂区达2cm~4cm,呈深红色,扁平,表面有小凝血块复盖,极个别病灶呈黄色,糜烂区可见1~2个浅表溃疡;②镜检:粘膜下间隙增宽,组织疏松,小血管明显扩张,数量增多,灶性聚集,扩张的小血管以小静脉为主,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极少,并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内见淋巴细胞,胃壁肌层血管未见扩张,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其中2例胃粘膜糜烂区表面腺上皮呈腺癌改变,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伴粘膜内腺癌.结论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的罕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的临床意义,用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链激酶150万U/30min)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溶栓治疗再通率为77.5%(31/40)。其中发病6小时内溶栓者血管再通率为89.3%(25/28),距发病6~12小时溶栓者血管再通率为50%(6/12)。副作用为轻度出血倾向(12.5%)、寒颤(2.5%)和低血压(7.5%),未发生脑出血或严重的内脏出血。急性期5周病死率为2.5%(1/40)。与常规链激酶150万U/60min静脉溶栓治疗相比,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能提高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出血、过敏反应,低血压等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曹斌  范启申 《山东医药》1997,37(9):22-23
采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484例(511指),全部成活,且外观满意,具有手指功能。其中皮肤设计松紧适度455例(97.6%),过紧9例(2.4%);供受区血管蒂合适459例(98.9%),过短5例(1.1%)。认为术前庆仔细检查及测量供受区,了解受区缺损度、皮肤瘢痕、血管损伤及供趾血管类型。受区皮肤设计应尽可能满足覆盖供趾两侧方及掌侧的需求。对遗留的背侧皮肤缺损,可用携带的足背皮瓣覆盖。庆根据受区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原因及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再发缺血症状的CABG术后老年患者78例,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并同时对53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78例均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其中8例桥血管通畅,原冠脉病变无或有轻微发展;17例桥血管严重狭窄或全部闭塞,同时,原冠脉3支弥漫严重病变;53例原冠脉血管病变有明显进展或桥血管出现严重病变或闭塞。78例共移植桥血管226支(其中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乳内动脉桥6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中,110支发生病变(71.9%,其中长段弥漫性病变或完全闭塞77支,吻合口狭窄14支,体部狭窄19支)。乳内动脉桥共69支,27支发生病变,占39.1%(其中全程弥漫性病变和完全闭塞12支,吻合口狭窄15支)。桡动脉桥共4支,通畅3支,吻合口狭窄1支。226支桥血管发生病变共有138支(包括大隐静脉桥血管110支,乳内动脉桥27支,桡动脉桥1支),桥血管吻合口狭窄30支,体部病变19支,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89支。在吻合口狭窄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发生21支(70.0%),术后3~12个月发生9支(30.0%),术后1年以上无吻合口狭窄。在体部病变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未发生病变,术后3~12个月发生10支(52.6%),术后1年以上发生9支(47.7%)。桥血管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术后0~3个月发生28支(31.5%),术后3~12个月发生14支(15.7%),术后1年以上发生47支(52.8%)。53例患者进行原发血管和(或)桥血管介入治疗,50例介入治疗成功(94、3%)。所有病变介入治疗后均即刻获得良好结果,30d随访,未出现严重心脏事件。结论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至1996年10月急性心肌梗塞(AMI)胸痛后1.0~6.0小时(平均3.6±1.2小时)入院患者28例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25例(89.3%)血管再通,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14.5%±10.3%(0%~40%),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平均为5.6±2.2小时(3~9小时),23例再通存活患者中1例(4.3%)发生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天内)心绞痛,认为直接PTCA在AMI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许志伟  韩天权  张圣道   《胰腺病学》2006,6(6):334-336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肿瘤侵犯血管和肝转移之间的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6例胰腺癌患者切除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MMP-2和MMP-9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MMP-2的阳性率为58.3%(21/36)。血管侵犯组的MMP-2表达率为81.8%(18/22),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21.4%(3/14),P〈0.05。肝转移组的MMP2表达率为84.6%(11/13),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的43.7%(10/23)。胰腺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血管侵犯组MMP-9的表达率为77.3%(17/22).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的35.7%(5/14)。肝转移组的MMP-9表达率为84.6%(11/13),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的47.8%(11/2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2阳性组的预后较差(尸〈0.05)。结论 MMP-2、MMP9与肿瘤血管侵犯和肝转移的发生相关,MMP2高表达提示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的重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直立倾斜试验(TTT)的重复性如何?对5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研究组)和13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基础倾斜试验(BTTT)+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的方法,间隔24小时分别行两次TTT。结果显示:(1)研究组57例,第一次BTTT诱发血管抑制性晕厥13例(22.8%),其中9例(69.2%)次日BTTT仍诱发血管抑制性晕厥;TTT阴性44例,次日42例仍TTT阴性(95.5%)。BTTT+ITTT分别诱发血管抑制性晕厥29例(50.9%)、体位性低血压7例(12.3%),次日仍可诱发相同表现者分别为22例(75.9%)和4例(57.1%);TTT阴性21例,次日17例仍阴性(81.0%)。两次均TTT阳性者病史中曾经发生晕厥平均10.0±16.0次;第一次检查阳性,第二次阴性者为2.8±2.3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2)对照组13例,1例ITTT诱发血管抑制性晕厥,不能重复。提示TTT阳性者重复性稍差,合用异丙肾上腺素虽不使血管抑制性晕厥者隔日重复性降低,但体位性低血压诱发率明显增加,用于评价疗效需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包括雷帕霉素(Cypher)支架和紫杉醇(TAXUS)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疗效的差异,为DES治疗多支及单支小血管病变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486例患者,其中多支小血管病变(多支)150例。分为BMS组214例(多支63例)、Cypher组140例(多支46例)和TAXUS组132例(多支41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3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冠脉造影随访显示,两个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Cypher组4.9%,TAXUS组7.5%对BMS组29.2%,P〈0.05),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Cypher组2.9%,TAXUS组3.9%对BMS组12、0%,P〈0.01)。进一步分析多支小血管病例,发现两个DES组的再狭窄率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仍然明显低于BMS组(再狭窄率Cypher组6.7%,TAXUS组7.1%对BMS组37.5%,P〈0.05;MACE发生率Cypher组4、1%。TAXUS组4.8%对BMS组21.O%,P〈0.05)。结论Cypher和TAXUS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治疗多支小血管病变可得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管穿刺并发症是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的比例为1%~9%。 美国学者Arora等对PCI患者使用血管闭合器后的外周血管穿刺口并发症情况做了进一步研究。在2002年至2005年12月间,作者共选取12937例连续入院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6913例(53%)患者行PCI,9996例(77%)采用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20.
双源64层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64层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对41例(82支颈内动脉)有前循环脑缺血症状的患者,使用双源64层CT机进行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进行重建,轴位像扩大测量血管直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进行血管狭窄度分级。以DSA为标准,观察CT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82支血管中70支CTA和DSA检查结果一致,占85.4%;较DSA诊断结果,CTA诊断狭窄率偏高为10支,占12.2%,偏低为2支,占2.4%。狭窄率〉70%时,CT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4%,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与DSA诊断符合率为98.8%;〉50%时,CT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1%,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100%,与DSA诊断符合率为97.6%。CTA与DSA诊断结果呈正相关(r=0.96,P〈0.01)。由CTA推算DSA的回归方程为Y(DSA)=0.965X(CTA)-1.305。CTA可清晰地显示58支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双源64层CTA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作为颈部血管狭窄筛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