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抑肽酶和乌司他丁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T组(U组)、抑肽酶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于ECC前15 min(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ECC结束后30 min(T3)、ECC结束后60 min(T4)4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下列指标:血浆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析3组各时点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3组血浆IL-6、IL-8、IL-10、TNF-α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1);血浆IL-6、IL-8、TN-α浓度在T1、T2、T3、T4时点U组明显低于A、C组(P<0.05,P<0.01),A组明显低于C组(P<0.05);血浆IL-10浓度在T2、T3、T4时点U组、A组明显高于C组(P<0.05,P<0.01),U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在ECC中都能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可上调抗炎因子表达.乌司他丁在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方面强于抑肽酶,而抑肽酶上调抗炎因子表达的作用优于乌司他丁.两者都可有效抑制ECC诱发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小儿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的动态变化,探讨CPB前后PMN凋亡及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规律。方法选择于CPB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复温前(T2)、停CPB即刻(T3)、术后24h(T4)及48h(T5)6个时间点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TNF-α水平、IL-8水平及PMN凋亡率在T2与T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5与T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水平在T2、T3、T4与T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5与T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时,血浆TNF-α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8,P<0.05);血浆IL-8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455,P<0.05);血浆IL-10水平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CPB引起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PMN凋亡率下降;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可能抑制PMN的凋亡;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能促进PMN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不同阶段的浓度变化,研究利多卡因对体外循环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大剂量抑肽酶组(B组)、利多卡因组(C组).所有病人均应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30min(T2)、CPB结束时(T3)、CPB后2 h(T4)、CPB后24 h(T5)取桡动脉血6 mL,即刻离心,留取上清液,-72℃深低温保存,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结果 3组TNF-α、IL-6、IL-8在CPB后即开始升高,至术后2 h达高峰,术后24h降至正常水平.各组T3、T4时间点细胞因子浓度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81.91~183.99,q=3.18~30.39,P<0.05).B、C组T3、T4时间点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13.60~149.10,q=5.31~23.67,P<0.05).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体外循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利多卡因能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CPB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对患者部分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13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开始时各给予乌司他丁10000U/kg,对照组行常规ECC.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ECC结束时(T2)、术毕6 h(T3)、24 h(T4)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ECC结束后两组TNF-α、IL-2、IL-10均有明显增高;U组TNF-α、IL-2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P<0.05,<0.01),而IL-10在T2、T3、T4时点增值则较C组为高(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可减少TNF-α、IL-2、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ECC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切皮前将乌司他丁30万单位稀释至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静脉输注;对照组(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1(T3)、3(T4)、5(T5)天,采集外周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C组IL-6及TNF-α在T2、T3、T4时段均较T1明显升高(P<0.05);而U组IL-6及TNF-α浓度在T4已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IL-6及TNF-α浓度比较在T2、T3、T4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IL-8浓度在T2、T3较T1显著上升(P<0.05);而两组T2、T3时段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围术期IL-6、IL-8、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炎症细胞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新生鼠脑组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IL-10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川芎嗪治疗组,检测0~48 h 5个不同时间点的效应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结果 HIBD组各时间点IL-8、TNF-α、IL-10浓度均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川芎嗪治疗组IL-8、TNF-α、IL-10浓度均比HIBD组降低.结论 缺氧缺血早期促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和抑炎症细胞因子 IL-10表达上升,川芎嗪可减轻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新生鼠脑内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18-121
目的:探讨川畸病(KD)患儿在疾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的变化特点。方法:70例住院治疗的KD患儿,记为KD组;40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参照,记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CD25。比较不同病情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KD组和对照组、合并/不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KD患儿的上述检测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KD组疾病不同时期血清TNF-α、IFN-γ、IL-2、IL-4、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清TNF-α、IFN-γ、IL-2、IL-4、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恢复期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CD3、CD4、CD4/CD8、CD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亚急性期CD4/CD8、CD25和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恢复期CD4、CD4/CD8、CD25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AL的KD患儿疾病不同时期血清TNF-α、IL-6、IL-10、CD4、CD4/CD8、CD25与不合并CAL的KD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活化状态和血管炎性损伤是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的重要疾病特征,且合并CAL的KD患儿上述特征表现更为显著,KD患儿疾病不同时期对细胞因子和T免细胞疫功能检测对指导临床干预、预测CAL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对成人和小儿围术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TNF-α、IL-8、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心脏手术患者16例分为两组,成人组(A组),小儿组(B组),每组8例.分别于全麻诱导前(基础,T0)、主动脉开放后(T1)、心肺转流停机后(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采用双抗体放免法定量测定TNF-α、IL-8、 IL-10的血浆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CRP血浆水平.结果组间比较A组和B组TNF-α在T0、T1、T2、T4、T5血浆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T3,A组显著高于B组.CRP在T0、T1、T2、T3、T4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在T5 A组血浆浓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8血浆浓度在T2、T3时,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血浆浓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A、B两组内TNF-α、IL-10所测血浆浓度值和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在A组和B组中T4和T5均较T0升高(P<0.05);IL-8在A组和B组中T1、T2、T3、T4、T5时均较T0增高(P<0.05).结论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所诱发的组织炎性反应小儿强于成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婴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围术期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来评价聚-2-膦酰甲氧乙基腺嘌呤(poly-2-methoxyethylacrylate,PMEA)涂层管道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例在ECC下进行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PMEA涂层管道组(A组)和非涂层组(B组),每组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仿。所有患儿均在麻醉成功开胸前(T1)、ECC 30min(T2)、ECC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T3)、术后4 h(T4)和术后24 h(T5)5个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测定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术前、术后24 h常规测定肝肾功能、白、球蛋白及电泳、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并进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尿量、心包引流量、血制品用量、ICU滞留时间及术后肺功能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T3、T4)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IL-10、TNF-α无明显差异。IL-6(T4、T5)、CRP(T5)、IL-1β(T5)、IL-8(T5)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肝肾功能两组相仿;而cTnI 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A组低于B组,术后肺功能好于B组。术后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相仿。A组心包引流量及血制品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PMEA涂层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减轻ECC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和保护血小板的作用,临床上体现出保护肺功能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 ~Ⅱ级、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D组患者以剂量为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手术开始即刻15 min内静脉持续恒速泵注输入.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 (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以及术后24 h(T5)抽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T4、T5时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T4、T5时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少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对抑制手术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flurbiprofen axetil,FA)对心肺转流(CPB)心内手术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随机均分为FA组(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 min给予FA1 mg/kg,C组用等容量脂肪乳剂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10 min (基础值,T1)、主动脉开放10 min (T2)、CPB结束后30 min (T3)、4 h (T4)、24 h (T5)、48 h (T6)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等。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T3和T5时点TNF-α血浆水平均增高(P < 0.05~P < 0.01),F组在T3时点血浆浓度低于C组(P < 0.01)。与T1比较,C组在T2~6时点IL-6水平增高(P < 0.05~P < 0.01),F组在T2、T3和T6时点均较C组降低(P < 0.01)。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围术期多巴胺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毕ICU留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A可抑制CPB期间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生成和释放,有助于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70岁ASAⅠ~Ⅱ行择期腰椎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Ⅰ组)、0.5 μg组(Ⅱ组)、1.0 μg组(Ⅲ组)。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前半小时(T2)、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6、TNF-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Ⅰ组(0.90±0.72)mg,Ⅱ组(0.71±0.58)mg,Ⅲ组(0.65±0.05)mg,瑞芬太尼用量Ⅰ组(1.35±0.80)mg,Ⅱ组(1.15±0.74) mg,Ⅲ组(1.02±0.70) mg和术后镇痛芬太尼使用剂量Ⅰ组(0.98±0.37)mg,Ⅱ组(0.84±0.19)mg,Ⅲ组(0.55±0.16)m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腰椎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右旋美托咪啶定可以作为腰椎手术的麻醉的辅助药。右旋美托咪啶对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注乌司他丁降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n =30)和对照组(C 组,n=30)。两组麻醉方法相同,U 组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第1~3天将乌司他丁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静滴,20~30 min内静滴完毕,C 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静滴。分别于术前1天(T0)和术后第1天(T1)、第3天(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 TNF-α、IL-6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行认知功能评分,评价患者 POCD 的发生情况。结果U 组 T1血浆 IL-6、TNF-α水平较 T0明显升高(P <0.05),T2基本达到 T0水平,且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 C 组(P <0.05);C 组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较 T0均明显升高(P <0.05);U 组术后 POCD 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 C 组(16.7%,P <0.05);C 组MMSE 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5),而 U 组术前术后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MMSE 评分与血浆 TNF-α、IL-6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 =0.527、0.453,P <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老年人髋关节术后 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 POCD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抗炎介质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米力农对肺损伤保护机制。方法:将18只家兔麻醉后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组(B组)和治疗组(C组)。B、C组采用内毒素滴入气管内复制急性肺损伤(ALI)模型,C组予以米力农50μg/kg静注后以5μg·kg-1·min-1持续输注治疗120 min,A、B组予以输注生理盐水。在基础状态(T1)、建模后0 min (T2)、120 min (T3)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10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动物处死后测肺湿/干重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C组PaO2提高,mPAP显著下降(P<0.01),通气功能改善;TNF-α、IL-1β显著下降,IL-10明显上升,BALF中PMN显著减少(P<0.01)。结论:米力农能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的生成,抑制TNF-α和IL-1β的释放,调节炎症/抗炎介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缺血再灌注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组,n=8)。假手术组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经右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成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Longa的线栓法。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从右股动脉放血,同时从股静脉补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20min内完成,稀释目标Hct值为30%。于缺血前30min(To)、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h(T2)、再灌注6h(T3)、再灌注24h(T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颈静脉血清IL-1、IL-6、TNF-α、S100-β含量。结果①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TNF-α、IL-1、IL-6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并且IR组比HIR组更高②与T0时比较,三组T1~T4时TNF-α、IL-1、IL-6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③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S100-β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且IR组比HIR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血清TNF-a、IL-1、IL-6、S100-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李航  吕蕾  邵军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0):122-12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1)和对照组(n=21).在诱导麻醉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注入起始剂量右美托咪定(1.0μg/kg),然后维持泵入0.2μg/(kg·).以同等方法泵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4个时间点检测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10min(T1),腹膜闭合后(T2),术后24h(T3).在4个时间点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高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3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在T3时点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细胞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右美托咪定的抗炎效应可能与其维持了炎症及应激状态下CD4+ CD25+ CD127low/-T细胞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对正常动物外周血中PLA2的活性及其他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对照组、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及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给药前(T0)、麻药诱导后10 min(T1)、维持剂量后60 min(T2)、120 min(T3)及停止用药后60 min(T4)、120 min(T5)多个不同时间段收集兔外周血,采用荧光底物激发方法或ELISA法分别测量不同组、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PLA2活性及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浓度,观察不同组内PLA2活性及炎症因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组内、组间的差异性及各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依托咪酯能促进正常动物外周血中PLA2活性炎症因子IL-6、TNF-α、CRP浓度的升高,T3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丙酚在T3时显著抑制了血清中PLA2的活性及CRP的浓度,但IL-6及TNF-α的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LA2的活性变化与CRP的浓度具有一致性(r=0.686,P=0.014),而与IL-6、TNF-α无相关性. 结论 依托咪酯促进正常机体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活化及释放,而异丙酚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远端手术患者90例,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小剂量组(D1组)、氟比洛芬酯剂量组(D2组)。患肢驱血后,应用止血带,压力22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90 min。止血带充气前10min,D1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2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C组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于术前(T0)、止血带放气后30min(T1)、止血带放气后120min(T2)时采集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三组在T1、T2时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T0时(P <0.05);在T1、T2时D1和D2组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C组(P <0.05);血浆MDA浓度在T1和T2时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减轻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