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微导管内注射药物对冠脉支架置入后出现慢血流和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72例冠脉内支架置人后出现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33例为试验组,经微导管向靶血管内依次注射硝酸甘油、替罗非班、维拉帕米等药物;回顾39例为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向靶血管内依次注射上述同样的药物,观察两组靶血管前向血流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j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结果试验组治疗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达到TIMI3级血流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微导管内注射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后出现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常常会引起血栓碎裂、脱落而阻塞远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远端血流缓慢,发生病变血管再通后血流缓慢,甚至发生“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管内存在大量血栓时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近年来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再流(No reflow)现象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经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后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但血流却明显减慢(TIMl 0~Ⅰ级)的现象,若血流TIMIⅡ级被称为慢血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再流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无再流现象.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间,连续21例AMI直接PCl无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冠脉病变特点和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AMI直接PCI患者,21例(9.5%)并发了无再流现象,大多数(19例)出现了冠脉急性闭塞的剧烈表现,需升压药和冠脉内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等紧急处理,少数(2例)无症状,不必治疗.1例因心血管崩溃死亡.进一步分析显示无再流者大多数为100%闭塞(19例)和非血栓性(17例)病变,3例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少数为血栓性病变(4例)、并发远端血栓栓塞3例;大多数(17/19例)发生在球囊预扩成功,血流恢复的基础上植入第一个支架后;少数在植入第二个支架(2例)和球囊扩张已植入的支架后(3例)才出现无再流,硝酸甘油和合心爽有特效;提示无再流主要是冠脉微血管栓塞并发了弥漫痉挛所致.结论AMI直接PCI时,100%闭塞和非血栓病变球囊预扩成功再植入支架时易发生无再流现象,治疗应首选硝酸甘油和钙拮抗剂,血压低时也应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极度严重钙化病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对12例极度严重钙化病变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或预期不能实施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脉内旋磨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观察其治疗的即刻疗效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冠脉内旋磨术的12例患者,其中8例常规PCI治疗失败:2例球囊无法通过病变,3例球囊不能扩张,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无法通过;4例极度严重钙化预期不能实施常规PCI治疗,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冠脉内旋磨术,3例新发生夹层形成,3例出现慢血流,旋磨后11例以低压[小于6 atm(1 atm=101.325 kPa)]充分扩张病变,仅1例需高压(28 atm)扩张病变, 1例在术中发生心原性休克,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后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冠脉穿孔、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所有病例支架均顺利通过病变并 实施扩张术。对12例患者进行了术后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有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常规介入治疗失败或预期难以实施常规介入治疗的极度严重钙化病变,冠脉内旋磨预处理后均能完成支架植入术,旋磨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短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外径球囊与经典保护导丝,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效果。方法比较30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观察分支血流情况;B组(15例)完成主支内球囊扩张后,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开口附近,于主支支架扩张同时低压力扩张分支球囊,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开口血流情况。通过两组间分支血流相应评分,比较分支开口保护情况。结果A组有3例分支闭塞,7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0例血流改善,总计分17分。B组有0例分支闭塞,1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9例血流改善,总计分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球囊保护分支血管,较经典导丝保护后的分支血流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合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8-06-2014-06期间因AMI行PTCA术后高血栓负荷合并慢血流的患者53例,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其中26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27例未用IABP作为对照组,1周后行支架植入术并随访6个月,用矫正的冠脉血流帧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并观察血浆vWF以及ET-1浓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脑钠肽(BNP)变化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IABP治疗明显改善了支架植入前患者的冠脉血流(CTFC明显降低)以及1周、6个月的心功能水平(P0.05),1周后IABP组患者血浆vWF以及ET-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周后的BNP、cTnI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及时采用IABP治疗可使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患者冠脉血流、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前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220例)和替罗非班组(216例),对比两组介入术中罪犯血管TIMI血流和发生无复流现象情况,观察应用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改善无复流现象的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前、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硝酸甘油更为有效地改善无复流现象(P<0.05),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罪犯血管TIMI血流并预防无复流现象发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无复流现象,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住的235例STEMI在12 h内行直接PC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包括MACCE及大出血)和对照组。搜集手术、药物、实验室等相关因素,包括急性梗死相关血管、术中有无慢血流和无再流发生及处理、处理前后血流分级、急性梗死相关血管球囊预扩张及支架扩张最高压力等数据,同时搜集左室射血分值、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凝血系列、肝肾功、血脂4项、空腹血糖及心肌标志物等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上述因素与MACCE及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急性IRA行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比率、凝血酶原时间、CK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在年龄、急性IRA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发生率、术前术中IABP的使用率、Killip分级、并发CTO的血管数量、急性IRA预扩最高压力、FPG、Cr、CK-MB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在冠脉内替罗非班使用率、行2次PCI的比率、急性IRA支架的最高压力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男性患者的比率、慢血流及无再流处理前和处理后TIMI分级、植入支架的总数量、UA、TC、LDL-C、HDL-C、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LVEF值与MACCE及大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慢血流及无再流处理后TIMI分级与MACCE及大出血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年龄呈正相关,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慢血流及无再流处理后TIMI分级及左室射血分值呈负相关。结论:高龄、慢血流及无再流处理后TIMI分级小和LVEF值低是MACCE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现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及地尔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靶血管”病变无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出现靶血管的无再流,首先给予冠脉内硝酸甘油,其78例血流无改善,并将其分为3组:A组26例,交替给予尿激酶及地尔硫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最大量20×104U,地尔硫最大量2mg;B组24例,给予地尔硫冠脉内注射,每次500μg,最大量2mg;C组28例,给予尿激酶冠脉内注射,最大量20×104U。结果A组26例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1。B组18例TIMI血流改善,P<0.05;6例无改善者继续予尿激酶1×105~2×105U推注后TIMI血流3级者4例,TIMI血流2级者2例。C组20例TIMI血流改善,P<0.05;8例无改善者继续予地尔硫500μg~2mg推注后TIMI血流3级者6例,TIMI血流1级者2例,其中术后24小时死亡1例。3组相比,术后A组TIMI血流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无再流现象与靶血管远端的冠脉微血栓形成及痉挛均有关,PCI中给予冠脉内小剂量尿激酶及地尔硫安全有效,应在今后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接支架置入术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病变 (IRL)的安全性、可行性 ,以及扩张压对无复流 慢血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发病 4 8h内行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导丝通过后IRL开通 ,弥漫性或巨大血栓形成、明显钙化、长度≥ 2 0mm的病变除外。比较球囊预扩张组 (A组 )、直接支架组 (B组 )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最大扩张压≤ 12 16kPa(12atm ,1atm =10 1 32 5kPa) ,与 >12 16kPa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的发生率。结果 A组 35例 ,B组 4 2例 ,A、B组的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95 % ,B组 2例 (5 % )因IRL成角 ,支架无法直接通过 ,球囊预扩张后均成功置入原支架。两组无 1例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心脏事件 (死亡、再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最大扩张压≤ 12 16kPa和 >12 16kPa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的发生率分别为 7%和 32 % (P <0 0 5 )。结论 直接置入支架术处理IRL ,安全可行 ,成功率高 ;高压扩张置入支架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ACS患者,35例在IVUS指导下实施支架置入术为治疗组,30例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3例贴壁欠佳,7例支架未充分扩张,使用高压球囊高压扩张(18-20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其余25例达到满意标准;支架置入后,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30例支架置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随访1年,治疗组1例出现心绞痛,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对照组6例出现心绞痛,4例频发室性早搏,5例出现劳力性胸闷。结论IVUS能准确测量血管直径、病变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同时能分析病变偏心程度及斑块特征,因此可指导选择支架的规格,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比邻关系、贴壁情况,支架扩张程度,是评价冠脉支架置人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压力导丝测定冠脉内压力,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指导冠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方法 介入治疗前经导引导管送压力导丝进入靶血管,使其传感器位于病变近端,使该处导管与压力导丝记录的压力相等,然后送压力导丝通过病变使传感器位于病变远端。同时记录导管和导丝压力,导丝测得的狭窄远端血管内的平均压与导管测得的主动脉的平均压比值即FFRmyo,介入治疗后再次重复测定腺苷最大扩张冠脉后的FFRmyo。此项新技术限于设备国内仅极少数单位应用于临床。结果 本首例患应用此技术,介入前测得的FFRmyo为0.74,释放支架至病变处,冠脉内注入腺苷诱发最大充血相并持续记录压力及计算FFRmyo为0.98。结论 压力导丝可更客观地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指导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梗死相关动脉(IRA)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复流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RA TIMI≤1级行PCI的患者分为2组,常规均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其中实验组40例支架置入前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IRA处推注替罗非班,对照组40例直接PCI治疗,2组均成功置入支架。比较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RA无复流、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急诊行PCI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IRA处给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近期可以改善心室功能,减少重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分两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入选病例均行运动负荷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冠脉慢血流组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与血流正常组无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运动负荷阳性率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在冠脉造影中比较常见,可能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新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冠心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发病。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科介入治疗(PCI)、外科冠状动脉血管移植手术(CABG,即冠脉搭桥手术)以及内科药物治疗。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约80%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置入了支架。支架置入术开始用于临床时主要用在做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并发血管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等情况,紧急置入支架以保持血流畅通,避免急诊外科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取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用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60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并观察患者的血浆活性物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以及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急诊支架置入术前、急诊支架置入术后的向冠状动脉血流级数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向冠状动脉血流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前血浆活性物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患者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876例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监护方法、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106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术后24 h内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其中68例经简单对症处理后恢复,38例并发严重心脏并发症而需行再次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及心包穿刺、冠脉搭桥术等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后高危患者的判断标准:并发低血容量、心衰、心包积液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措施:怀疑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溶栓无效者立即行再次冠脉造影;造影发现冠脉内有血栓、闭塞、夹层者立即行冠脉内溶栓、PTCA及支架植入术;发现有心脏压塞时立即行心包穿刺抽血减压;再次介入治疗无效者立即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9.
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院内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显示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心脏破裂1例(9.1%),心室颤动3例(27.3%),泵衰竭7例(63.6%)。其临床特点为高龄、合并多支冠脉病变、就诊延迟、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再流等。  相似文献   

20.
旨在总结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 (LMT)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初步经验 ,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一、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5 1~ 72岁。其中LMT起始处完全闭塞 1例 ,中段严重狭窄 1例 ,远端并LAD开口严重狭窄 6例。 8例患者右冠脉均无明显病变。2 方法 :(1)多角度冠脉造影充分了解病变特征 ,事先确定球囊和支架的大小、扩张部位和支架置入的位点 ;(2 )球囊扩张 :选用短头指引导管 ,送导丝达左冠远端后迅速送球囊至病灶处 ,15s内将球囊完全充盈至球囊压迹消失并快速排空球囊 ,反复充盈球囊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